新年伊始,很多人立下的新志向肯定都和健康有关:多多做运动,吃得健康点——万一工作繁忙多数时候只能叫外卖,那就吃点保健品补补呗。在各种保健品中,维生素、鱼油、蛋白粉、草本植物,是看似最安全有效的类别,不过,如果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保健品不仅基本无效,有的还有安全隐患,你会做何感想?
重点来说鱼油,在人们的认知里,它似乎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因此成为大家最喜欢服用的保健品之一,也是很多人出国必买的礼品。但在2018年,一项涉及77917名参试者、纳入10项临床实验的荟萃分析发现,服用ω- 3的参试者与不服用ω- 3的对照组相比,在致命或者非致命的冠心病、或者任何主要心血管疾病事件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区别。此外,去年一项涉及25871名参试的大型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同样发表,鱼油作为膳食补充剂,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方面,没有显著意义。
除了吃鱼油,中国人还有补钙的传统,宝宝夜里盗汗、老年人预防骨折,都喜欢吃点维生素D和钙,但在2018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在综合了多项相关研究后,提出,每天服用不超过400IU的维生素D和不超过1000mg的钙不能对在社区居住的、绝经后女性起到骨折的一级预防作用,而且认为维生素D和钙的膳食补充剂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在未经诊断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的情况下,出于预防疾病的目的而额外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这里的前提,是服用了品质有保证的保健品,事实上,就连在大家认知里产品质量可靠的美国,保健品也常常出现质量严重问题。
2015年,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指控让该国保健品厂商为之震动:该办公室称,在对四家全国性零售商——健安喜(GNC)、塔吉特百货(Target)、沃尔格林(Walgreens)和沃尔玛(Walmart)的畅销草药类补剂品牌进行测试后发现,其中五分之四的产品完全不含有产品标签上列明的任何草药。相反,药丸里通常只含有便宜的填料,比如淀粉、芦笋和室内观赏植物等。检方因此指控这四家主要零售商销售欺诈性和有潜在危险的草药补品,并要求其撤架。
在这次调查中,总检察长办公室从上述四家全国连锁店位于纽约州的十几家分店里,购买了78瓶主要品牌的草药补品。然后该机构使用DNA条形码对产品进行了分析,DNA条形码是一种遗传指纹识别技术,能使科学家通过寻找每种生物体特有的短序列DNA来识别植物和动物,然后做出快速分析。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沃尔格林销售的“Finest Nutrition”品牌人参银杏精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产品,其标榜产品可增强“身体耐力和活力”,但实际检测发现胶囊中只含有大蒜粉和淀粉。在沃尔玛,他们发现其作为记忆增强剂销售的银杏叶胶囊仅含有萝卜粉、龙血树属植物和小麦——尽管标签上声称该产品不含小麦和谷蛋白。
在塔吉特百货销售的六种草药产品中有三种,包括银杏、圣约翰草和缬草根,完全不含产品标签上列明的成份,反倒是含有淀粉、豆类和野胡萝卜。而在健安喜,胶囊中则含有并未列明的填充物,比如花生和大豆粉,考虑到欧美人群中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两种植物过敏,很可能会产生严重危害。
美国营养补剂行业内部人士认为,此次调查针对的是该国药房和零售业巨头,这表明问题很普遍。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补剂安全专家彼得·科恩(Pieter Cohen)博士说:“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沃尔玛和沃尔格林这类主流零售商的产品,考虑到渠道本身的影响力和专业程度,这批保健品预计已经是市面上质量最好的产品。”
但对长期以来一直抱怨膳食补充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健康专家来说,这项调查并不怎么令人意外,要知道,长期以来,这些食品补充剂不像处方药那样,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严格监管,类似的产品质量纠纷和诉讼层出不穷。
最常见的是挂羊头卖狗肉,就跟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做的突击检查一样, 2013年,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的研究也发现,多达三分之一的草药补充剂不含有标签上列出的植物,里面只有廉价的填充物;有三分之一则含有未列出的物质。
该有的没有固然是欺诈,更坑的则是不该有的成分反而出现在保健品里,这类有意无意的产品污染可能对使用者造成潜在健康伤害。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AO)收到了6,307份膳食补充剂导致健康问题的报告,其中92%的被测试草药补品含铅,80%含有其他化学污染物。《消费者报告》杂志还报告了几种蛋白粉产品中砷、镉、铅和汞这类重金属含量超高的问题。
在2013年,16个州至少72人出现的肝炎爆发可追溯到受污染的补充剂,其中三人需要肝脏移植,一名女性死亡。
不仅是消费者,医院也受到了影响。2014年12月,康涅狄格州一家医院的一名婴儿在食用了医生开具的益生菌补充剂后死亡,事后发现这种补充剂被酵母污染。
2012年,英国和中国学者联合做了一项草药补剂分析,发现从英国市场上随机购买的样品中,有78%的植物保健品中含有未在产品标签上列明的动物DNA。而英国监管方规定,草药产品中只能含有植物,不应添加动物成分,否则可能违反对食用动物成分(如牛,水牛或鹿)的某些宗教或文化限制。
往保健品里故意加“料”,有时是为了增加产品重量,压低成本,有时则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显得更加神奇有效。一项研究对2007年至2016年间销售的膳食补充剂做了测试,结果发现当中有776种含有未在产品标签上列出的药物,其中许多药物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住院治疗。这当中的重灾区是减肥健身和性功能障碍类补品,很多含有处方类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比如中国的蚁力神就含有处方药浓度的昔多芬,因此被禁止在美国销售),很多增肌补含有合成代谢类固醇,还有些补品中含有抗抑郁药和抗组胺药——厂商心里门儿清,还是真正的药物有效啊。
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还发现,补剂零售商故意进行“明确的欺骗”,对某些保健品做出毫无科学依据的宣传,重点面向老年消费者宣传。为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建立了一个消费者中心,以协助报告膳食补充剂产品广告中的虚假健康声明,并在2017年成功起诉九家制造商对其膳食补充剂进行欺骗营销。
批评人士说,危险的补品进入市场实在太容易了,因为它们不受FDA审查或批准程序的限制。在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检查惹来舆论一片哗然后,FDA声明称:“这些产品不受FDA的上市前审查监管,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也不受审批约束,此外,它们也不在本机构严格的药品制造和检测标准管辖范围内。”
哎,等等?美国FDA不是以严格著称的吗?很多中国保健品企业宣称自己的产品有效安全,不都喜欢拿它通过了FDA审批作为卖点吗?
几个世纪以来,总是在海上漂泊的水手经常昏昏欲睡,牙龈流血,身体四处出现瘀伤。在18世纪,一位英国海军外科医生注意到给水手们多吃水果,比如橙子和柠檬,能缓解他们的症状。到了1928年,生化学家发现维生素C是能预防水手们患上这种坏血病的元凶,随着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到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健康中的各种作用,营养行业开始思考:如果你能将所有必需品合并到一粒药丸中,情况将会怎样?1940年代,复合维生素应运而生。有心人会注意到,在去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的年度体检报告透露,他每天服用一粒复合维生素(善存银片)。
1994年通过的《膳食补充剂健康教育法》(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将膳食补充剂定义为含有“膳食成分”的口服产品,当中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必需脂肪酸、草药或植物,以及其他可用于补充饮食的物质。这项联邦法律还规定,1994年10月15日之前已在美国销售的补剂成分,在销售之前不需要由FDA审查,因为根据人类的使用历史,可以认为它们是安全的,所以能免受处方药品和医疗器械适用的严格监督。但一旦产品中出现了其他新的成分,制造商必须通知FDA,并提供有关其安全性和合理性的证据。 2007年以后,膳食补充剂的生产还需要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如果不遵守GMP,FDA可以访问生产设施,发送警告信,要求停产,如果存在健康风险,则要求公司进行召回。 简单来说,与药品不同,这个系统基本上遵循荣誉准则,FDA要求厂商必须确认他们制造的每种补充剂都是安全有效的,对厂商予以原则上的信任,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认证产品或审批。只有在膳食补充剂上市,并且出现问题后,FDA才会主动去检查涉事产品。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FDA还会审查产品标签和其他产品信息,例如包装说明书,随附文献和互联网推广。 看到这里你应该心里有数了:FDA对膳食补充剂的管理极其松散,在美国销售的各类相关保健品和补剂因此未必像想象中那样安全有效,而在看到某种保健品声称获得FDA审批或认证时,基本就可以忽略了——100%是虚假宣传。
2017年美国每年达到361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半数以上成年人服用一种以上的膳食补充剂,这实在是一个任谁都不可能忽视的市场。在这片红海中,营销对产品起到了生死攸关的作用。但要指出的是,关于膳食补充剂的宣传销售,FDA也没有多少职责和权限。
对于膳食补充剂标签中的大多数声明,法律并不要求制造商或销售商在产品上市之前向FDA证明其准确或真实性。而这类产品所做的广告,包括在电台和电视媒体上所做的广告,则属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管辖范围。
那么FDA能管哪些内容呢?首先是原则上对产品标签内容的管制,在美国,如果产品制造商声称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或治疗任何疾病,就违反了1994年的联邦法规。此外,FDA还强制要求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因为只有药物才能合法地提出这类功效。
在介绍产品特性方面,按规定产品标签只可出现下列三种声称中的一种:健康声称,营养素含量声称或结构/功能声称。
健康声称仅限于描述一种食物或膳食成分与健康状态或降低一种疾病风险的关系,如“钙可以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机率”。
营养素含量声称则是描述主要营养素或膳食物质的含量水平。如“每粒胶囊(80 mg) 所含的ω- 3 脂肪酸相当于100 mg 鲱鱼油中的2 倍”。
结构/功能声称描述了一种营养素或膳食成分影响正常人体结构或功能的作用,例如“钙可构建强壮骨骼”。
可以看出,结构/功能声称的边界十分不清晰,很容易被人钻空子,而这导致媒体中存在大量不准确或误导性的广告。例如,有广告基于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宣传了某种品牌的复合维生素,该研究表明使用番茄红素可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虽然“哈佛研究”确实显示从饮食中摄入番茄红素有可能降低前列腺癌风险,但考虑到这项结果来自观察性研究而非随机试验,因此并不能推断出番茄红素的确切功效;更何况复合维生素中包含了其他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单单拿番茄红素做噱头也不准确。
在管制相对严厉的美国,尚有无数产品在宣传时打擦边球,就更不用提中国了,比如脑白金,其主要成分是褪黑素,它具有一定的调节睡眠的作用,而脑白金在宣传时则声称在美国引起5000万人疯狂抢购;服用“脑白金”的老人,在110岁左右去世,去世时仍动作灵活,外表美丽,性功能如同30岁的男女,并在百岁之年生了一个胖娃娃;在学术界8000多篇论文中有7000多篇论文对脑白金是充分肯定的,这些说法事后都被证明是捏造的。
很多同时在美国和中国销售的保健品,说辞则完全不同。比如淘宝某爆款美国鱼油,其列出了减轻头晕胸闷症状、高血脂指标显著下降等益处,声称其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溢血风险,还可以调解肝功能、改善智力,甚至给出了“使用者”服用一周鱼油后甘油三酯下降的数据——这样宣传事实上相当危险,暗示使用了这种保健品甚至能实现比正规药物更迅速的疗效;而在美国亚马逊上,同品牌同款产品则要谦逊得多,只有一句“本品能实现鱼油对心血管健康、改善认知功能、免疫能力、骨骼健康、关节舒适和情绪健康的益处。”
主要针对儿童的复合维生素补剂,在面向中国市场时,往往会毫无来由地加上诸如“促进食欲、增强免疫力;孩子少生病,妈妈少担心”这些宣传文案,尽管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复合维生素有这类功效;某国际品牌的维生素E,在美国的标签说明为帮助支持健康的心血管系统,提供强大的抗氧化功效,到了中国,其官方直营店将功效表述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男女不育、改善老年痴呆”。
在美国,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剂的销售占到了膳食补充剂市场的一半以上,而这类补剂相对来说,已经是研究最充分、证据相对也最为全面的领域——至少远比草药看似科学得多。但权威机构早已提出了质疑,比如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均建议公众不要通过使用膳食补充剂来预防癌症。
在营养显著缺乏的时期,维生素对预防糙皮病、佝偻病和坏血病确实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些知名科学家强烈主张使用维生素和补充剂。最引人注意的是,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Linus Carl Pauling)认为,维生素C可以预防癌症,延长癌症患者的预期寿命。然而,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随机试验,随后两项双盲随机试验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在梅奥诊所进行,结果发现口服维生素C没有给癌症患者的寿命带来有任何益处。尽管负面结果就这么摆在这里,鲍林和其他科学家的主张仍然停留在媒体和人们的心里。
2013年12月,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一封措辞强硬的编者按,标题为《够了:别再为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剂浪费钱》。这期杂志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剂扔出了三个实锤:
其中,一项对涉及45万人的研究所做的荟萃分析发现,复合维生素并未降低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也未对降低全因死亡率起到任何益处。
第二,一项追踪5,947名男性长达12年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在营养良好的老年人群中使用复合维生素补剂并不能阻止认知能力的下降。
第三,一项针对1,708名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发现,服用高剂量复合维生素的患者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两组患者的心脏病发作率、心脏手术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
他们还指出,之前的研究显示,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大剂量维生素A补剂甚至有可能产生危害。该刊社论因此总结称:“大量积累的证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意义。证据足以建议,不要常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剂,我们应该将无效和负面的发现转化为行动。我们要传递的信息很简单:大多数补品不能预防慢性疾病或死亡,使用它们是不合理的,应该避免使用。对于没有明显缺乏微量营养素的一般人群来说,这一信息尤其如此,他们代表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多数补剂使用者。”
而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的荟萃分析表明,大多数常见的维生素补充剂不会对健康有益,特别是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中风和过早死亡方面。具体来说,他们发现的是:
复合维生素,维生素D、C、A、B6、E、钙、β-胡萝卜素、锌、铁、镁和硒对血管疾病或全因死亡率没有任何益处或危害。
唯一正面的结果是:叶酸降低了中风风险。不过要指出的是,这个结果主要由CSPPT(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推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在麦片、面包这类日常食品中强化叶酸,因此不存在叶酸不足的问题,但中国并没有推行叶酸强化食品,因此人口可能普遍存在不足。因此对这个结果可以这么理解:在中国,如果新鲜蔬菜吃得不够多,在与医生讨论后,或许可以考虑通过补充叶酸来降低脑卒中危险,但如果身在已经充斥着叶酸强化食品的西方国家,额外补充或许并无好处。
除了维生素,鱼油也已经风靡保健品市场数十载,早期研究认为它对心血管疾病有好处,不过美国心脏协会在2017年提出了科学建议称,不建议使用omega-3鱼油补充剂进行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的一级预防,不过该医学机构称,有冠心病史的人可使用鱼油作为补充。
可以看到,多数情况下膳食补充剂未必有益,但即使是质量可靠的补剂也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在美国,已有许多不良反应被报道,包括肌肉痉挛、脱发、关节疼痛、肝病和过敏反应,其中29%的不良反应导致住院,20%的不良反应导致严重伤害或疾病。
由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引起的肝脏损伤的发生率约占所有补剂产品的16-20%,而且从本世纪初起,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益发严峻。减肥和健身补剂最常见的肝脏损伤包括肝细胞损伤和黄疸,这些损伤最常见的补剂成分是绿茶儿茶素、合成代谢类固醇和草药提取物伊格琳(aegeline,这是一种源自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的果实萃取物)。在全球已经报告了至少80例肝损伤与绿茶儿茶素有关,不过日常喝绿茶并不用担心。
除了直接伤害外,还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间接伤害。不断增长的补充剂行业代表了医疗保健的巨大机会成本。有些人可能会放弃所需的药物或更好的营养,因为他们将一些有限的预算用于他们自认为对自己有益的维生素和补充剂。
事实上,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个别人群可能需要维生素或补剂。 例如,在孕期服用叶酸,大大降低了神经管出生缺陷的风险。同样,怀孕期间的铁补充剂可以降低母亲贫血和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时,可能需要使用个别维生素或矿物质。但这些都需要先行得到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美国FDA建议在使用任何膳食补充剂之前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许多补剂含有具有强烈生物效应的成分,这些产品可能对所有人都不安全。
膳食补充剂不用于治疗、诊断、治愈或减轻疾病。它们不能像一些疫苗那样完全预防疾病。 然而,一些补充剂可用于降低某些疾病的风险,例如,叶酸补充剂可能会降低大脑和脊髓出生缺陷的风险。
不恰当地使用补剂可能是有害的。服用补剂,或将这些产品与药物一起使用,或用它们代替处方药物,可能带来有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结果。
一些补剂可能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大蒜精,银杏和人参提取物、维生素E的潜在副作用包括出血。此外,卡瓦(kava,一种原产于太平洋岛国的植物)和缬草(valerian,主要用于助眠安神)有镇静剂的作用,可能会在手术期间增加麻醉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在手术前,应该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补品。
小心所谓灵丹妙药的说法。当你看到这种说法或其他诸如“新发现”或“科学突破”之类的说法时,就要警惕了。如果出现一种能治疗严重疾病的良方,媒体自然会铺天盖地的进行报道,医生们也会纷纷使用―― 它不可能给埋没在平面广告、电视购物节目或是互联网站中。
此外,FDA还提示称,声称“美国制造”的产品可能根本就不是在这里生产的。任何一个骗子都能在产品上贴标签,而买家却被蒙在鼓里。
回到新年愿望上。实现健康的道路很简单,确实无非是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无数研究似乎都在说明一点:任何工业加工的膳食补充剂,都比不上“好好吃饭”这四个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独家丨美国代购线%保健品只是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