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SPEED打算如何用电脉冲设备下一盘科技健身的棋?

  原标题:ZESPEED打算如何用电脉冲设备下一盘科技健身的棋?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EMS设备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可以打破传统健身房物理空间的限制,让多场景服务成为可能。

  在ZESPEED 创始人邹馨眼中,国内市场已经破冰,EMS健身(全称ElectricMuscle Stimulation肌肉电脉冲刺激)这个舶来品终于慢慢培育出自己的土壤,与两年前相比,情况已经好太多。

  乐观之余,邹馨也有担忧:以技术为导向的EMS健身是一个好的模式,所以在陆续吸引新的市场主体加入,热度不断上升,但行业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标准,一部分消费者刚刚打消对EMS健身安全性的顾虑,尚无从判断产品及课程优劣。这个刚刚萌芽的市场能否朝着健康的方向一路向前?

  早在2014年,EMS健身这种在欧美国家已经相对成熟的健身方式就引起了国内市场的注意,全球体量最大的电脉冲品牌Miha Bodytec最先进入创业者及健身爱好者的视线,在北京一度还出现过主打Miha设备健身的实体店。

  彼时,市场时机尚未成熟,消费者没有做好接纳EMS健身概念的准备,Miha设备也只在北京、山东、福建等地零星可见,并未真正走入国内市场。

  2016年,按次付费的零售健身模式已经成为C端消费者新宠,科技健身热度上升。此时,拥有高端健身品牌ZPLUS的一普体育,为满足高端客户省时、高效的健身需求,开始在全球市场寻寻觅觅,挑选靠谱的EMS健身设备,并签下了德国Miha的中国代理权。

  “前前后后对比了不下10款,全球知名的EMS设备品牌差不多都试过了,最后才选定德国的Miha。”一普体育创始人兼CTO张豪钦对36氪记者说,他认为在技术的成熟度和设备稳定性上,德国Miha更胜一筹。

  资料显示,电脉冲设备品牌德国Miha Bodytec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在全球拥有3500多家门店,遍及42个国家,仅在德国有1000多家健身机构在使用。

  虽然此时EMS健身的市场教育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电脉冲设备仍旧如外星生物般陌生,这让一普体育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市场推广过程,但随着科技健身走入资本视野,这条赛道不仅迎来了更多的竞争者,也迎来了匈牙利、韩国等全球各地的EMS健身设备,市场教育的进度条被快速拖动。然而,在电脉冲健身的标准上,还处于各行其是的阶段。

  国内健身教练持有的证书按照含金量由高到低可分为三类,难度最高的是国际认证,证书由国际健美联合会(IFBB)、国际身体阻力与体适能训练协会(IBFA)、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等国际机构颁发;其次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由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最后是机构认证,证书一般由各类协会颁发。

  由于EMS健身是舶来品且引入时间不长,国内并没有相应的认证标准,而国际市场上唯一被广泛认可的认证标准诞生于科技健身的发源地——欧洲,是由TUV与GluckerKolleg两家德国公司合作推出的,其中,GluckerKolleg是德国一家将近百年的认证机构。

  这项认证体现了德国人一向的严谨,其中包含许多细致严苛的标准,例如:一名教练一次性不能训练超过2个客人、客人与教练之间不能超过一手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必须站在客人的斜45度角等等。

  不过,这项认证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太过陌生,EMS健身在落地过程中变形的风险很大。

  首先,健身教练的收入一般由固定薪资+课程销售提成+课时费三部分组成,传统的健身方式通常要求一周2-3次训练,而在EMS设备的帮助下,一周一次,一次20分钟就可以满足基本的健身需求。对于教练来说,单个客人所能贡献的收入减少,出现了人为改变训练模式的情况,但若将一周一次的全身训练调整为一周两次甚至多次的局部训练,EMS健身的优势就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再者,EMS健身超出了传统领域健身教练的知识范畴,在设备引入国内后,最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人才空白。在花时间培养教练通过设备厂商专业资格培训认证之外,“看说明书”成为另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EMS健身教练按图索骥的现象并不罕见。

  2017年前后,随着科技健身赛道热度上升,数十家主打EMS健身的品牌先后创立,对EMS教练的需求急剧增长。例如,根据ZESPEED的拓店计划,3年内要开设1000家线下运动站,保守估计需要配备2000名EMS教练。另一方面,EMS健身定位于中高端人群,服务体验与健身效果决定了品牌能走多远。

  2017年,一普学院成立,并与德国 GluckerKolleg 合作,开始按照国际标准为ZESPEED系统性培养EMS健身教练,同时开展课程研发及创新。邹馨称,ZESPEED的定位“不是传统健身俱乐部卖卡的逻辑,也绝不是卖设备的逻辑”,是为客户提供“精准大健康的服务”。

  “我们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个课程、培训师、教练都得到权威第三方国际认证的品牌。”邹馨表示,“未来即使有乱象,我们也希望从第一天开始就建立标准。”

  早在ZESPEED创立之时,一普体育旗下已有高端健身品牌ZPLUS,为领事馆、企业500强等客户提供一对一私教服务,其私教的招聘门槛是:精通双语、持有健身教练国际认证证书。一普学院成立后,拥有国际视野的6位ZPLUS教练成为首批培训师,并全程参与课程研发。

  据介绍,从一普学院成立起,面向社会及校园的ZESPEED伙伴招募就启动了,所有应聘者在通过面试后,会进入实习期、一级伙伴、二级伙伴、专项伙伴、极速教练的五级培训体系,每一级有对应的培训内容、课时要求及考核标准,整个培训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其实我们的培训成本并不高。”张豪钦坦陈,“虽然整个培训周期很长,但经过一个月密集的培训和实操,教练已经可以熟练操作设备,辅导客户进行训练了,这一点与传统运动方式不一样。在传统运动领域,教练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科技健身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手段控制了变量,在设备操作之外,训练时教练更多起到监督、激励的作用。”

  张豪钦表示,对EMS教练来说,熟练操作设备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会不断接受培训,课程涉及运动健身、营养、解剖、心理,乃至销售、运营以及各类专项培训等,所有的培训都与国际标准对接。

  但并非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都会成长为EMS教练。“在二级伙伴阶段,人员会开始分流。对运营管理感兴趣的,会往门店运营、区域运营的方向发展;对专业感兴趣的,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储备培训师;如果在当地有资源,还可以发展成我们的城市合伙人。”一普体育联合创始人兼一普学院培训总监Jason称。

  在城市合伙人模式中,ZESPEED与合伙人的出资占比为51:49,合伙人提供物业和客户资源,ZESPEED则负责品牌、运营及培训。

  “在运营上,我们会管得很细、很深入,确保标准不走样、效果不打折。”张豪钦表示,“所有的合伙人都必须经过培训,而且我们会根据开店时间和培训周期倒推,来安排我们的培训计划,确保在开业前完成全部人员的基础培训。”

  11月,ZESPEED第一家城市合伙人店在厦门开业,据悉,其南京、广州、珠海、昆明以及香港等地的城市合伙人店正在筹备当中。

  “我们做的是科技健身,而不是EMS健身,EMS健身只是我们前期标准化的一种方式。” 在提及EMS健身与科技健身的关系时,张豪钦强调。

  市场普遍将EMS健身视为科技健身的主流形态之一,但张豪钦认为科技健身的内涵要丰富得多,“ZESPEED在借助电脉冲设备提升健身效率的同时,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而非教练经验为客户提供精准的运动、睡眠及饮食建议和指导,提供‘私人订制’的健身服务,让客户看到真真切切的健身效果,并帮助客户养成最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建立起公司的竞争壁垒。”

  今年5月,ZESPEED与英国公司FitnessGenes经过半年多的研发,推出了全球首份针对EMS训练的运动基因检测报告。

  “基因检测的技术现阶段已经相对成熟,FitnessGenes是一家专注于做运动基因检测的公司,其核心研发人员都是牛津大学的客座教授,更重要的是,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出解决方案的公司。”Jason介绍说。

  对一家科技健身公司来说,解决方案比检测结果更重要。基于解决方案,能够延长合作半径及服务半径,将“私人订制”的概念从健身领域扩展开来。与此同时,由于解决方案是基于算法而非人工给出的,使“私人订制”的服务体验具备规模化的可能。

  实际上,在首份EMS基因检测报告出炉前,ZESPEED与运动营养品牌艾兰得威的牵手已经完成,后者的上市产品包括蛋白粉、增肌粉、蛋白棒、能量棒等,随着EMS运动基因检测运用范围的扩大,二者在营养补充剂上的合作仍有很大空间。

  纵向来看,通过基因检测提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使科技健身公司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准健康的深度服务,但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都市人来说,这还只是科技健身魅力的冰山一角。EMS设备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可以打破传统健身房物理空间的限制,让多场景服务成为可能。

  “健身仓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我们To B 端的企业上门服务,其实已经摆脱了物理空间的限制。EMS仪器和设备都可以装进拖杆箱,成为移动健身仓,它可以出现在瑜伽房,也可以出现在会议室,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业态当中。未来,国内可能会迎来一波教练上门服务的热潮。”邹馨说。

  据邹馨介绍,ZESPEED目前的企业客户大概30多家,但有一定服务门槛,预约人数至少要达到4-6人才会上门,根据企业人数多少,上门服务的频率为每周一到两次,每次服务人数在8-10人之间。

  若站在高处,向科技健身的更远处眺望,在科技健身消费理念成熟的未来,共享健身仓的轮廓也依稀可见。

  “从德国慕尼黑机场出来,就能看到一个EMS训练站,对于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来说,这是很方便的选择。”邹馨介绍。

  与无形的移动健身仓类似,有形的共享EMS健身仓也可以出现在机场、高铁站等多个场景下,但与时下流行的无人健身仓不同,邹馨认为教练仍旧是共享EMS健身仓的标配。“健身是反人性的,过程很痛苦,需要意志力去坚持,科技健身本是为了顺应人性,无人的产品则是在挑战人性,ZE不会去做无人的模式。”

  移动健身仓与共享健身仓能否成为科技健身未来的承载形式?或许可以想象一下:一位日程紧凑的商务人士,在赶往机场的路上预约了一位EMS教练,利用登机前的20分钟碎片时间,在共享健身仓中完成了一周的健身计划,甚至无需提前准备服装鞋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ZESPEED打算如何用电脉冲设备下一盘科技健身的棋?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