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8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2017)13日在此间“出炉”。从年度数据变化来看,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整体呈现向好的趋势。但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效果随着年级的提高,存在着明显的“逆减现象”。
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这是一份基于2017年对全中国青少年学生进行大样本抽样调查的调研报告。该指数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该指数报告采用100分制表达方式,简明易懂,从健身环境、健身行为、健身效果三个维度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指数总得分为60.2分,相较2016年的59.3分略有提升,全中国整体上达到及格水平。
据了解,指数的数据采集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实施,在上海市教委的协助指导下,上海体育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团队承担了具体的调研工作和数据分析。
上海体育学院方面介绍,该校重大社科项目研究团队立足中国实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首创了“环境-行为-效果”三位一体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测评体系。2017年10月至11月,在全国学生体质复核抽测期间,研究团队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教师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26余万有效样本数据的综合分析,完成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2017)”。
报告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总体指数为60.2分。其中,体育健身环境指数为74.8分,体育健身行为指数为40.0分,体育健身效果指数为80.1分。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在效果、环境和行为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倒挂现象”。
根据这份报告,体育健身环境失衡发展是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的重大隐忧。在环境要素方面,学校环境得分最高为84.6分,而社区环境得分最低,仅为43.3分。报告显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11.4分)和静态行为方式(14.8分)的得分仍然处在很低的水平。且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静态行为方式的分值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在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小学生每天保证1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得分均值为17.7分;而初中生降到9.8分;高中生则降到6.5分。
综合各项数据分析,报告提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体育仍然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发展中的关键力量,强化学校体育对保障儿童青少年基本的体育参与意义仍然十分重大。报告指出,长远来看,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青少年体育促进机制,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
根据报告,青少年的体育健身参与仍然处于一种强制性的被动状态。报告认为,变被动为主动,是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在多年来国家强力推动下,学校体育在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报告称,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得分严重偏低的现实表明,学校体育需要从学校“有体育活动”向“有效体育活动”的工作思路转变。
此外,报告还指出,“考试思维”在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方面确有价值,但如何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既淡化“考”的应试痕迹,又能发挥“考”的持续导向作用,是当前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亟待进行专题研究的课题。(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整体向好 逆减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