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到2016年,我省连续三年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提前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2017年继续保持“零增长”势头——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凡事有度,物极必反。当前农业生产中常态化超量使用化肥,非但不能使作物产量与用肥量成正比关系,反而还会造成投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农产品不安全,农业发展不可持续。鉴于此,国家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战略目标。
锁定化肥“零增长”,让山西农业绿起来。近年来,我省在减少化肥使用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减肥”之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山西2013年化肥使用量为121.02万吨,2014年为119.61万吨,2015年为118.55万吨,2016年为117.07万吨。山西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提前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2017年继续保持了“零增长”势头。“减肥”,山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翼城县隆化镇牢寨村是我省的苹果出口基地,这里的苹果口感好、品质高,深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果农张清海说,苹果品质好主要得益于果园使用有机肥替代了化肥,让果树吃上了“营养餐”。
张清海所说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就是我省为实现化肥“零增长”实施的“三替代”措施之一。省土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替代”就是,以配方施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这是我省瞄准化肥“零增长”目标,实施科学“减肥”的重要突破口。
大力开展配方施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氮磷肥,轻视有机肥,忽视钾肥微肥,偏施、滥施化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耕地氮磷钾比例不合理,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增肥不增产的问题。我省“对症下药”,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技术,为耕地进行“体检”,摸清耕地的肥力现状,以配方施肥替代具有很大盲目性的习惯性施肥。
以2017年为例,我省年初就确定了在全省推广49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工作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市,由市又将任务分解到县,一直落实到具体的田间地头。为了引导农民认识并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我省大张旗鼓营造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做到电视上有影像、广播中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网页上有消息、集贸中有活动。同时,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信息进村上墙工作的通知》,要求乡村建立信息“明白墙”,便于农民了解配方施肥的技术和方法。当然,更大的功夫下在了培训工作上,全省及时开展了1108期专题培训,培训技术人员13463人次,培训农民566914人次,发放培训资料86.56万份。强有力的工作举措,使我省全年在玉米、小杂粮、蔬菜等作物和果树上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989.8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我省突出抓好秸秆资源富集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区、果菜优势产区有机肥资源的利用。一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使秸秆来源于田、回归于田。二是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充分利用秋闲田光热和土地资源,推广种植秋绿肥,发展果园绿肥。在有条件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联合固氮菌等生物菌剂,促进豆科作物固氮肥田。
全力开展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我省积极开展新型肥料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推广应用。在用肥量较大的蔬菜、玉米、小麦等作物和果树上针对性地示范推广了高效缓释肥、微生物套餐肥、种肥同穴生物配肥、新型碳能肥等新型肥料。单是2017年推广面积就达到300多万亩。
如果说“三替代”为我省化肥“零增长”找到了可行的路径,找到了科学的方法,那么,“两培育”就是把“减肥”落到实处的主要抓手。
省土肥站负责人说,为了使“三替代”变成农民的行动,我省从“两培育”入手,建立“先行者”队伍,由他们来示范引领,由他们来具体实施,由他们把“三替代”落实到田间地头,由他们解决“减肥”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省在“减肥”的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等工作中,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经营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充分发挥他们科学施肥意愿强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努力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减肥”的第一方阵,由他们带动身边的人。如定襄县种粮大户胡梅花,她给自己经营的600多亩耕地全部用上了配方复合肥和有机肥,她“减肥”的良好效果,引导着周围的农民纷纷加入到“减肥”的行列中。
大力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肥料生产企业对国家的农业用肥政策十分敏感,对开拓肥料市场有着本能的热情。为此,我省通过优选的办法,确定一批肥料生产企业进行培育,把他们的积极性和政策导向相结合,让他们成为科学施肥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起实施“三替代”的职责。办法是:由各地农技推广部门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种植特点进行测土,并制定肥料配方,做好“测土、配方”的公益性服务。由肥料生产企业按配方生产肥料,向农民提供“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等市场化服务,直接解决“减肥”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样一来,既实现了政府的公益性服务和企业的市场化服务无缝对接,也让企业生产的肥料有了市场,政府“减肥”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近年来,企业作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我省“减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多种服务模式。如山西凯盛肥业有限公司,在运城示范推广果树生物套餐肥,建立为果农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免费提供施肥机具和果品回收的“套餐施肥一体化服务”模式,天脊集团的“千站万村”模式、山西晨雨晋中肥业的“一社一站”模式、坤元公司的“一体化统筹、两个点发力、三条线推进”模式等。
省土肥站负责人说,我省在抓“两培育”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抓龙头、促全局工作。2017年山西省农业厅和省内肥料龙头企业——阳煤丰喜集团、山西农业大学,签订了“山西省千园万村减肥增效+功能农业示范项目”推进协议。根据协议,在5年内省农业厅和阳煤丰喜集团、山西农业大学,将在省内共建1000个“减肥增效+功能农业”示范园,在1万个村培育1万名“减肥增效+功能农业”明白人。而这一大项目将覆盖全省1/3以上的乡村,成为全省“减肥”的龙头工程。
“这西葫芦是两个月前定植的,当时每亩基肥施用了腐熟畜禽粪肥2500公斤、配方肥50公斤、微生物菌肥80公斤。在生长期又每亩追施纽维尔冲施肥15公斤,壮根菌肥5公斤。你看啊,现在整棚的西葫芦长得可带劲了。”近日,清徐县集义村设施蔬菜种植能手杜爱喜高兴地这样说。
他算了一笔账,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采用“腐熟畜禽粪便+配方肥”的施肥技术模式,非常划算。现在不仅西葫芦长势好,单瓜重量达到350克左右,而且因为品质好,平均每公斤能卖3元,比其他菜农多卖0.4元。他预计,到两个多月后整棚西葫芦采收结束时,可以收获西葫芦11000公斤左右,挣3万多元,比过去多挣三四千元。
省土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增效益”始终是我省“减肥”工作的重要“支撑点”。“增效益”就是要做到“减肥”不减产,以“减肥”节本增效,以“减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减肥”来改善生态系统,收获环境效益。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支撑点”,我省的“减肥”工作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社会的支持,赢得了成功。
忻州市豆罗镇刘沟村家庭农场主杨美青,在自己的20亩谷子田里使用了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一是选择优质品种,用上优质高产抗病虫性强的晋谷40号;二是播前覆膜、增温保墒;三是采用种肥同播,合理施肥,即按照当地农技中心推荐的配方,底肥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种肥同时入地,随后在拔节期亩追尿素15公斤。让杨美青高兴不已的是,这种方法不仅每亩节省化肥5公斤,而且谷子平均亩产450公斤,每亩增产100公斤,20亩地共增产2000公斤。
“减肥”为农民赢得了经济效益,也为我省农业发展赢得了环境效益。平定县土肥站的调查显示,“减肥”几年来,当地耕地生态系统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是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有机质在分解转化时,能形成各种腐植质。腐植质是一种亲水胶体,当腐植质和土粒凝聚在一起的时候,能够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不再板结而变得疏松透气,土壤质量大大改善。最有力的说明就是,现在土壤中开始出现蚯蚓,且呈逐步增多趋势。现在,遇到天气干旱,表土即使干燥,下层土壤却会比较湿润。另外,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因为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能够产生热量和有机酸,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助于把土壤当中的一些潜在养分分解出来,转化为供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从而提高土壤养分的性能。用当地农民的话来说,减了化肥加了有机肥,感觉现在的土地有劲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减肥”山西走在了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