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智同优才协办的“大健康 大趋势 大发展”应用型大健康人才培养论坛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养结合人才专委会和老年福祉科技专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哈佛医学院人群医学系中国中心主任马晶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护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姜安丽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陈京立教授,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的医疗、康复、护理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与大健康和老龄产业的著名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健康和老龄产业应用型人才紧缺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一条紧密连接教育端和产业端,充分整合现代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老年照护服务、老年福祉科技、康复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力量,共建大健康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标准、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道路,并通过积极的实践,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储备力量,建立一支医学属性明显、主动健康意识强烈、服务理念清晰、素质技能全面的应用型人才队伍。
刘远立会长表示,这次成立的医养结合人才专业委员会和老年福祉科技专业委员会是在“健康中国”“积极老龄化”“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老年福祉科技,造福老年群体”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充分联动国际一流科技和资源,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响应政府号召,秉持“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的理念而成立。专委会将充分联动国内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和各类资源,依托协会,协同政府、教育和行业,共同开展立标杆、定标准、设路径、推实践的工作,务实努力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医学界、教育界、产业界纷纷开展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和尝试。本次论坛嘉宾分别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解读、主动健康医疗改革试点的成效、康复治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尝试、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产业经验和创新、产教融合培养大健康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及老年福祉科技演变和发展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给与会代表带来了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第一手的前瞻性资讯,引导与会各方代表共同参与,积极探讨未来大健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促进老年福祉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关问题。
在本次论坛上,智同优才提出的大健康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引起了与会各方的关注。智同优才认为,当前大健康产业人才紧缺,缺的不仅仅是某一类或某几类人才,而是各类人才的全面紧缺,以及“以健康和服务为中心”的整合型应用人才,解决大健康亟需的人才问题,必须紧密连接教育端和产业端,一方面联合企业打造人才应用体系,用明确的岗位职责、清晰的职业上升路径、职业认证和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从教育端入手,打造大健康相关专业集群,扩开人才入口。同时要提升以知识体系为线索的理论教学水平以及以实际工作场景和案例为依托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来之即战”的大健康应用型人才队伍。智同优才深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领域,将以政府和协会的平台为依托,联手产业界和教育界,全力打造专注大健康领域的全新教育平台,切实解决大健康和健康养老的应用型人才痛点。
医养结合人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分支机构,由从事大健康和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中等院校、技师学校等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个人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响应“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专委会专注于大健康应用型人才培养,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政府、教育和行业制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和教育标准,建立行业认证体系,搭建大健康公共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参与指导大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以务实的精神、创新的模式赋能教育和产业,扩大应用型人才输入口,切实解决大健康和康养产业的人才瓶颈,助力大健康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老年福祉科技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分支机构,由热心老年福祉科技发展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个人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响应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专委会专注于构建一个多专业融入的产学研生态体系,积极服务长者的全方位需求,包括健康、住家、行动、交流、休闲和工作,促进长者独立生活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应用型大健康人才培养论坛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