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季,各大校园中不断进出的废品车成为常见景象。毕业生收拾行囊离开校园,一箱箱用了多年的书成了“累赘”,不带走就得就地处理,“白菜价”卖废品成了多数学生不得已的选择,也成为大学书籍最终的归宿。(见7月6日的新华网)
大学生把书籍当废品卖掉,“卖一麻袋书的钱,只能买一个麻袋”,确实不划算,但有什么好办法呢?这些书籍带着十分不便,邮寄回家更不划算,只有卖掉最省事。事实上,有不少学生表示,如果有适合的渠道,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书籍赠与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毕竟把这些书籍,特别是一些考研书和资料卖掉了,太可惜。
据报道,河南师范大学每年在毕业季会鼓励学生向图书馆捐书,图书馆会根据书的稀缺程度、类别合理安放,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另有报道说,浙江曾有50多所高校发起“旧书循环使用”活动,拒绝“书本上的浪费”。处理毕业生的书籍还有很多好办法,爱心传递显然要比当废品卖掉要强得多。这就需要探索循环使用的新路子,让毕业生的书籍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比如高校的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可以发挥自身作用,牵头鼓励毕业生们捐书,在高校开办“共享图书馆”、“共享书屋”等,让毕业生的书籍造福于学弟学妹。此举既可以培养学生们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倡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凸现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节约大量宝贵资源,提升书籍的社会价值。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重塑着我们的精神与灵魂。”“一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读书能够增长才干,明辨事理,提高个人素质,推动自己进步,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于毕业生的书籍,理应让其有个好归属,让其发挥更大价值。(吕也玫)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告别“书本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