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后不断重心下沉,大力开展卫生镇村创建活动,2006年全市消灭了直排式厕所,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00%,2007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25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省卫生村,中山市逐步探索了全民参与、全民投入、全民受益的特色创卫之路。
2017年7月,中山市成为广东省首个实现“双百”目标的地级市(即国家卫生镇覆盖率100%和省卫生村覆盖率100%)。实现“双百”目标后,中山市紧紧抓住新时代爱卫工作转型契机,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和健康村镇试点建设。
2017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并将其作为今后全市工作的两条主线之一。市委、市政府分别印发了相关文件,将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细分为83项核心指标和5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年度细分目标,初步建立了健康城市工作机制。同年8月,我市被广东省爱卫会列为全省7个健康城市试点之一,小榄镇、古镇镇、坦洲镇被纳入省级健康镇试点,小榄镇东区社区、新市社区,古镇镇古二村、曹一村,沙溪镇龙瑞村等10个村(社区)被纳入省级健康村试点。2017年底新增了市人民医院等14个单位为市级健康城市“细胞工程”试点,目前我市共有市级健康城市细胞工程试点34个,其中中山纪念中学等11个单位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健康单位(场所)。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健康城市为抓手,健康环境建设、健康社会构建、健康服务优化、健康生活普及、健康产业发展、健康文化营造等六个方面工作初见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得到巩固。我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7年全市用水总量15.03 亿立方米,比计划用水量低1.5亿立方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66.7%,达到年度目标。其次是城市绿化美化持续改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完成东明桥至长江桥段都市生态滨水景观带及游艇会码头景观带工程,完成国道105线城桂路段以及广珠西线南头等出口的绿化升级改造。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4%,森林覆盖率23.08%,略高于年度目标,2018年顺利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果显著。全年共有128个行政村完成整治任务,大幅超额完成原定整治75个行政村的目标任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保持在100%;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20%以上,天明花园A区、盛景尚峰实施了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心城区三类以上公厕达到104间,比原定目标多4间。全年共清理卫生死角、露天垃圾71782处,清理“牛皮癣”323万余张,查处占道经营25900余宗;拆除违法占用河道、影响河水通畅及河岸环境的违章建筑物1070个,清理河道水面漂浮物和淤泥32万余吨,拆除河岸违法禽畜养殖场284个。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主城区公交机动化分担率为29.51%,比原计划高1.51个百分点。通过部门督查、专项检查、第三方测评机构调查、市民志愿巡查等四种方式对全市各镇区文明程度指数实行百分制测评,每月发布《镇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情况》,实现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管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整合优化,增加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六是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深化。国家卫生镇和省卫生村创建比例均达到100%,成为我省首个实现“双百”目标的地级市。新增健康城市细胞工程试点14个,比原计划多6个。
我市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顺利完成65公里市际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示范工程和150公里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建设任务。2017年每万人工矿企业生产安生事故死亡率为0.196/万人,低于控制目标。重点行业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为99.8%,重点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为95.49%,重点行业企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及使用率为94%,均超过年度工作目标。交通事故死亡率为2.07人/万车,低于控制目标。截至2017年底,全市灾害应急避护场所共有320个,达到年度目标。
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完成各类食品抽检14823批次,各类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97.66%;抽检不合格药品批次347批,抽检不合格药品查处率为100%。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就业促进工作扎实开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低于控制线个百分点。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63%,达到年度目标。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人数641人,超过原计划446人。
全市住房保障任务落实。全市公租房入住率为97.6%。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18年低保标准为976元。进一步提高市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至80%以上,全年对14836人次发放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约1200万元,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救助率达100%。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率为83.52%,比年度目标高23.52%;重点人群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签约率为68.31%,比年度目标高8.3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9.43%,比年度目标高4.4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3.63%、73.73%,比年度目标分别高13.63%、13.73%。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76.56%,70%以上镇区公立医院达到二甲及以上标准,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6人,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2张。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3.32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2.05人,达到年度目标。2018年已派出107名市级专家骨干到镇区一级或无定级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所提升。2017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4.67%,比2016年低1.55%,市民就医费用支出持续下降。2017年我市再住院率为5.1%,院内感染发病率为1.04%,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16.95%,均优于年度目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100%。重点人群健康得到有效保障。2017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8.03%,比年度目标高2.03%;新生儿筛查率97.60%,比年度目标高4.6%;孕产妇死亡率4.59/10万,低于控制目标值;婴儿死亡率2.0‰,低于控制目标值;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62‰,低于控制目标值;适龄儿童所有免疫规划疫苗22剂次的接种率均达95%以上;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25张,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居第二;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达79%,比年度目标高19%。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深化。全市共有健康促进学校116所,健康促进医院9家,健康家庭10000个。无烟单位的建设数量达793个,成年人吸烟率为19.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5.2%。
全民健身行动持续开展。在全市46个人口密集公共体育场地增设了面积为60-300平方米不等的儿童设施,增加体育场地面积672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5平方米。成功举办了CBA中山赛区比赛、中山马拉松赛、群英故里香山古道骑行、中珠健步走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各镇区和单位举办了200多场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体赛事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20万。积极推进四大组团体育公园建设,15分钟健身圈初具雏形。
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中山市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工作方案》已完成并上报省委省政府。我市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健康发展。我市《职业体育俱乐部工作方案》已完成初稿,正积极争取市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计划打造1-2家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基础筹备工作已初步完成。
大力促进社会办医。2017年民营资本进入中山医疗服务领域注册资本总额达5.6亿元,社会办医新增床位856张,新增2家民营血液透析机构,完成中山爱达康康复医院、中山广弘康复医院、广东同华心理医院和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的验收登记。中山广济医院通过医院等级评审,确定为二级甲等医院。是目前我市第一家二级甲等的民营医院。
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良好。成功举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山市启动仪式暨中山市中医院2017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在“健康中山大讲堂”健康科普知识传播项目活动中开展中医养生类科普讲座20场。
公共健康文化服务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家,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达到年度工作目标;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面积达到450平方米,全市公共图书馆新增藏量52.3万册,优于年度目标。全市创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33个,市级卫生先进小区32个。
中山市加强统筹规划,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建设原则,立足各镇村实际,深挖本土特色,探索品牌鲜明的健康村试点建设工作。其中古二村和曹一村为建设健康村试点探索出了新路子。
古二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千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荣获了“广东省名村示范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中山市秀美村庄”“中山市生态村庄”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广东省首批健康村试点以来,古二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好山水文章,完善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水乡特色的宜居型健康村建设。
强化内河涌整治力度,造蓝天碧水秀美村。古二村于2017年全面实行河长制,由村领导每月进行巡河、排查排污口,河道保洁员对河道进行保洁,全面强化内河涌整治监管力度。2017年古二村投入250万元规划建设一河两岸一期工程,沿河扩建亲水平台,填泥植树美化绿化河道,增加花岗岩石栏与凉亭,并结合灯都特色在河涌两岸加装五彩灯光,打造独树一帜的水乡特色。
古二村不断加大健康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利用一河两岸改造工程的契机,打造健康路径1条,打造富于水乡特色的健身空间。该村大力推行体检服务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35岁以上股民实行体检报销制度,村民可自行到医院或者在古镇人民医院体检车下乡时进行体检,村委会实时报销,报销额度为400元封顶。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病人建立随诊制度,定期上门巡诊。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并不断扩大签约服务人群,为签约家庭提供基础的护理技术指导、预防保健、慢性病预防知识及上门巡诊、电话预约、转诊等服务。截至2018年3月,古二村共签约户1198户、人数6221人次,重点人数745人次,重点人群签约率为11.97%。
曹一村常住人口6250人,外来常住人口13000多人。2017全面铺开健康村建设工作,成立由村书记为组长、村长为副组长、村相关成员共同参与的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村的三年工作计划,制订了健康村建设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扎扎实实将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曹一村树立“改善环境为健康,促进健康为人民”的理念,加大了环境建设的力度,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该村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植树、栽花、种草,建设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行程。在医疗保障方面,曹一村每年为村民购买社保、医保,其中在企业参加社保的共1156人、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051人,住院医疗保险5099人。55岁以上女村民和60岁以上男村民平均每月可以领到1500元的退休金。曹一村年支出专项社保、医保费约105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710万,医疗保险256万,重大疾病84万,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每年对本村户籍年满35岁以上的村民开展免费体检活动,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病人建立随诊制度,定期上门巡诊,并进行医疗保健指导。
优化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曹一村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健身环境。目前,曹一村辖区内有粤剧活动场所、乒乓球场、儿童活动场所、健身舞场等基础设施,卫生计生健康主题公园正处于建设中,以上场所均定期对全体居民开放,推动了全体居民的健身热情。同时,曹一村把村场作为健康建设的主阵地,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宣传,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免费义诊等活动,让健康知识逐渐渗透进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全社会营造健康氛围。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我市逐步探索全民参与的特色创卫之路打造健康城市的“中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