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爱徒董继兰带着自编自演的《霸王鞭》来到上海舞台。据悉,《霸王鞭》是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
作为舞蹈家杨丽萍的爱徒,董继兰被杨丽萍称为“足够特别”。她从《云南映象》中走来。今年,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董继兰带着自编自演的现代舞《霸王鞭》来到上海的舞台,于22日、23日两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上演。
《霸王鞭》的灵感源自白族传统舞蹈“鞭舞”,以传统的舞蹈形式与当代舞蹈相融合,承载着白族人内心深处的记忆,诠释舞者的内心。
董继兰是白族姑娘。从12岁起,她就考进舞团,一直在跟随杨丽萍学习舞蹈,之后接触了芭蕾和现代舞。多年的模仿过程中,董继兰也努力尝试着寻找一些属于自己的舞蹈语言,探索如何把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当代艺术结合。
舞蹈从董继兰接过坐在蒲团上锈鞋垫的阿妈手里的一根棍子开始,到最后将棍子交回到阿妈手里结束。舞蹈随着背景音乐,由缓慢而欢畅地响起,董继兰神圣地接过阿妈手里的霸王鞭,时而站,时而卧,时而跃,狂热地舞蹈着。霸王鞭在她手里,随着舞蹈音乐简单的鼓点一层层加重……整个过程,仿佛昭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轮回,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重塑的故事。
“我出生在云南大理白族的一个农村大家庭。从小,妈妈就教我唱白族歌,爷爷教我打霸王鞭,我和它们一起长大。现在爷爷上了年纪,跳不动了,村里也没人能跳出那种质感和力量,我想我有这个责任传承它们。霸王鞭不仅代表了我,还代表着白族人的历史以及家乡人的心声。”
谈到《霸王鞭》的创作初衷和灵感,董继兰说,《霸王鞭》实际上就是她自己,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人的人生历程。
最古老的霸王鞭是由武术传承下来的,非常具有力量与爆发力,董继兰小时候看爷爷打霸王鞭能把四周的土都打得飞起来,但是传统的霸王鞭舞蹈中舞蹈动作多是身体各部位做点、擦、拍、敲等,相对比较单一。
董继兰将霸王鞭中的一些传统民族元素保留,比如舞蹈中仍然会有一些有爆发力的拍打动作;比如手部的设计也源自霸王鞭的故事。
“小时候爷爷打霸王鞭的前一天会去山上采红色的叶子,把手包起来在火里烧。红色代表鲜血和祭祀的含义。所以在舞蹈中,也增加了将手指的上半部分染红的设计。”
霸王鞭没有采用传统的式样。传统霸王鞭一般长2尺4,代表二十四节气,在这次舞蹈中,仅仅用一根棍子。一方面是出于舞蹈动作设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部作品中,它也是代表了一种沉重的符号,从开始的寻找平衡,到最后摆脱,彻底解放。
而在此基础之上, 董继兰通过现代舞的肢体表演方式,去展现传统白族女人从服从、辛勤劳作,到渴望挣脱束缚、寻找自我解放的过程,赋予传统的舞蹈现代的符号形态。
在舞蹈中她将霸王鞭编进辫子里,再拼尽全力将它挣脱,“棍子插进头发里的一秒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我十分享受这种快乐,很开心在照镜子炫耀自己,久而久之我发现它是一种累赘,我很痛苦,最后的挣脱也是一种获得自由的解放。”
阿肯汉姆舞团制作人法鲁克·乔德里担任了这部作品的制作人,他评价董继兰是“来自‘自然’的舞者,与自然界的土壤、火焰、溪流、树木、动物一起成长,舞蹈融汇着自然的纯粹与质朴,真诚与神秘”。
而主创团队由四位女性组成。音乐由生活在伦敦的中国香港作曲家和演奏家Joanne担纲;服装设计Marie Cantenys来自法国;灯光设计Fabiana Piccicoli来自意大利。
“我们四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有各自的敏锐和细腻,我们共同诠释《霸王鞭》这一古老的传统舞蹈。这种国际化合作更加有助于我们用现代语言发掘出《霸王鞭》传承的本质,更能体现人类共性的文化内涵。”
《霸王鞭》的舞蹈配乐十分特别,所有的配乐都只用了本土白族音乐和董继兰自己的声音。背景乐不仅包括董继兰自由发挥的一些白族语的吃饭等日常问候,作曲还将董继兰的哭,骂人,大笑、喘气等各种声音做成了音乐,“她说话声音和口音都比较特别,《霸王鞭》又是传统舞蹈,我想将她说话的灵、神与感情融入音乐里,这是非常美的。”
而董继兰说,“我吟唱的都是从小听妈妈奶奶教我的白族调,也是我血液中传承的祖辈文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杨丽萍爱徒带白族现代舞《霸王鞭》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