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日表示,明年起,中国市场上的保健用品必须在其包装上使用黑体字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治疗疾病”,且标注面积不得小于包装物面积的20%。(据8月21日中新网)
随着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人越来越注意养生保健。保健品市场的急剧膨胀,泛滥无界,滋生了众多的销售乱象。而其中,虚假、夸大宣传最为常见,不少人或许对保健品的真伪很在意,也能通过认证标志、说明书等去辨别保健品是否真品,但很少有人能在销售人员口吐莲花的话术下,抵御那些“人间神药”“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
表面上看,虚假宣传只是“牛皮吹大了”,没有造假、销售不合格产品那么可恶,但现实中,虚假宣传不但骗人钱财,有些病人过度相信保健品的“疗效”,导致病情延误。尤其是一些保健品,针对人们对癌症日益增长的恐惧和重视,大肆声称自己“防癌抗癌”“精准杀死癌细胞”等等,让本就绝望痛苦的癌症患者,花费重金买安慰。这些,无异于谋财害命。
其实,《广告法》早已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也有类似规定。但为了更多地忽悠人,很少有企业会真的“显著标明”。在销售时,会故意引导消费者忽略类似说明,口头谎称疗效,等到出了问题,再拿“已有说明”来推诿,本是用于提醒警示消费者的标识,反而成为了维权的阻碍。
因此,明确要求对“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治病”的核心提示大写加粗,就是为了避免企业打擦边球,简单直接地把保健品的本质说清楚,标清楚,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同时,也是寄望通过这一方式,让保健品不是药品的常识深入人心,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性、科学地购买使用保健品,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保健品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难怪网友高喊,早就该这么做了!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大健康”理念迅速兴起,要让保健品市场摆脱粗放发展、泥沙俱下的现状,真正做出品牌声誉,利国利民,就必须在遏制乱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管,夯实企业的责任心,增强消费者的辨别力,为强健国人体质做出积极贡献。
声音《经济日报》:相对于推销者,保健品包装上的警示语,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概率更大。
《燕赵晚报》: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提升了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效能与监管威慑力。
中纪委网站:干部选拔任用 这12种情形应当事前报告根据规定,干部选拔任用中,这12种情形应当在事前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接受监督检查。【详细】
@所有车主,及时安装ETC!明年起通行费优惠均依托ETC实现自2020年1月1日起,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各类通行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均依托ETC系统实现。【详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保健品不治病早该大写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