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傩是一种驱除疫病、驱除疫鬼的活动。所谓傩即是戴着假面、身披兽皮装扮成鬼兽的舞者。表演者进行特定的舞蹈活动,表现出驱除疫病的舞姿。大傩祛除的是孤魂野鬼和瘟疫灾难。大傩仪式在先秦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十分盛大。在《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到: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先腊一日就是指腊日前一天,在举行大傩仪式,以此来祛除瘟疫灾难。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当时的傩戏时写道: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在这一天,表演傩戏的人要打腰鼓,戴着胡人的头饰假面,有时傩人还扮作金刚力士的形象。击打腰鼓是为了腊鼓催春,金刚力士是为了表示出攻无不克,驱除疫病的能力。同时,沐浴祛灾也是腊八节驱疫的主要方式。沐浴一方面是为了清洁,洗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另一方面人们主要是为了除掉身上的邪恶之气。通过沐浴,赶走一切不吉利的事物,祈求身体健康,岁岁平安。腊八粥
食用腊八粥,腊八节的标志之一。腊八粥一般是用江米、小米、黄米、赤小豆、杏仁、莲子等煮成的粥。因为这种粥是专门在腊八日这一天食用的,因此得名腊八粥。腊八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用料的不同,它也有了不同的称谓,比如:七宝粥、五味粥,同时又因为它是佛教的施斋贡品又称佛粥。
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朝开始逐步兴起的,上至朝廷皇家下到黎民百姓,都在这一天熬制腊八粥。吃腊八粥习俗慢慢扩散到寻常百姓之家,成为民间之物。只不过,民间喝粥的寓意主要是祈求来年粮食丰收,家庭平平安安。
腊八粥在宋代时被称为七宝五味粥,它不仅流行于都市,甚至在农村也已普遍。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乡下闲居时曾写有《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诗中这样写道: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等诗句,这正是描写乡间生活中喝腊八粥的风俗,腊八粥得到了广泛的喜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相传泡制腊八蒜这一习俗是与古代的收账有关。因为腊八节的时间临近年关,是一年中盘点收成、清点账目的时期。过去商家在腊八这天要清点收成,计算盈亏,俗称腊八算。此外,农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八这一天,也是债主要债的日子。债主会给欠他帐的人家送信,在送信的同时再带上一些腊八蒜,让欠债的人准备好钱还账。有民谣这样说道: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因为蒜与算同音,于是欠债的人家便用蒜代替,也显得给彼此一个情面,含蓄地告诉欠债人到年底了,该算账了。
虽然时至今日,也很少有人再用腊八蒜表示要账了,但是这个泡制腊八蒜的习俗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
腊八,这个传统的节日,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或许已经不再重要,但也别忘了在这一天,为辛苦了一年的亲人和自己熬上一碗热腾腾的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过洋节的同时不要忘了传统节日腊八节的起源与习俗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