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仲秋时节,又将迎来一个气候变化加速、昼夜温差加大的季节。恰好秋分时节,炎热酷暑将彻底告别,迎来的将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光。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古语曾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其实,在仲秋时节,天气已经逐渐凉爽,昼夜的温差已经有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时候,不少人会觉得一早一晚有些凉快,于是赶紧增加衣服。实际上,在仲秋时节,虽然气温已经开始变化,但是并不稳定,依然要防备“秋老虎”来袭,所以,过早的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容易出汗,而秋风却没有春风那么温柔,出汗吹风,容易着凉,从而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伤风感冒症状。所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冻一冻,为入冬打好基础,才是上策。
中秋节前后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在饮食上,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同时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体弱的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中秋节期间应注重饮食平衡,营养全面,避免偏食,注重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素。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瓜果以免造成腹泻、大便溏稀等症状,同时,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干结等症。
仲秋时节,还有吃秋菜的习俗,所谓秋菜,其实就是野苋菜,又称“秋碧蒿”,用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被誉为“秋汤”。曾有这样一句养生谚语:“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这个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
仲秋时节,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螃蟹乃大寒之物,不宜多吃,孕妇也不宜食用。当然,还有吃月饼、饮桂花酒是少不了的。除此之外,中秋时节,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喝水,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养生妙用。
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可。
配料:仔母鸡一只、板栗200克,芝麻油250克、猪油、鸡汤、味精、白糖、湿淀粉、硝水、酱油、精盐、蒜白各适量。
炒锅至旺火上,下芝麻油,烧制七成热,放入鸡块炸5分钟后,用漏勺捞出,倒出余油后,加鸡汤、板栗、酱油、精盐、白糖、鸡肝,用旺火烧10分钟,至肉块松爽、板栗粉糯时,再加猪油、味精、蒜白,用湿淀粉调稀勾芡,起锅盛盘即可。功效:补肾去寒,润肺除燥。
秋初暑气由盛而降,朝凉夜热,日夜温差变化大,这种凉热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每日晨、晚养成用冷水浴面、热水泡足的习惯,这有助于提高身体抗病能力,适度散步、打球、做操、练拳、习剑,这样可提高身体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秋季气候干燥,可适当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老年人脾胃虚弱者,宜食温热熟软的食物。推荐一个老年人、婴幼儿都适宜的可防可治的小偏方: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根七片姜,熬熟对入半瓶醋,预防伤风感冒保平康。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在仲秋时节,人们依然会感觉的疲乏,所以在家应该睡好子午觉,另外,《黄帝内经》强调秋三月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会对身体健康更有利。仲秋时节气候也会很干燥,经常会出现咽部、鼻腔、口唇、皮肤干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结等不适,所以在家也要注意多喝水,保护好皮肤。
秋高气爽,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正如华佗所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但是需要记住的是,运动量不要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这也犹如华佗的告诫:“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养生】一篇中秋养生保健经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