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馆内有篮球场、80码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此外还有暖气、热气干燥设备,特别是附设的室内游泳池,实行池水水源消毒,十分清洁卫生。所有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高校中是仅有的,甚至在美国大学中也不多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清华体育馆曾是中国最先进的体育馆,这让清华人引以为自豪。
西区体育馆一直是师生们室内体育活动和比赛的重要场所。作为清华体育运动发展的摇篮,它汇聚了一批中国体育界的先驱和精英,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体魄健全、身心协调的优秀人才。1921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清华学生参加的中国篮球队获得冠军;1933年的全国运动会上,清华运动员又摘取多项比赛的桂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5月5日,清华学生在体育馆前召开全校大会,坚决支持“收复失地”、“废除21条”;1936年2月29日,派军警进校园中搜捕参加“一二·九”运动的进步师生。在地下党的组织下,同学们以体育馆为“掩体”,和军警斗智斗勇;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园沦陷于日本军队之手,体育馆被遭到严重破坏,馆内体育器械无存;1946年,清华复校后,对体育馆进行了修整;1949年后,此馆经过大力修复,恢复旧貌,成为全校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馆所。1954年的冬天,主席也多次来此游泳,留下一段佳话。
在50年代的全校运动会上,蒋南翔校长在西体育馆二层的平台上向参加入场式行进的学生致意。“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
2001年清华大学西体育馆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2009年1月开始对西体育馆进行加固维修,2010年竣工;其中,室内游泳馆改建成“清华大学体育荣誉室”,2011年校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展览。
历经春秋寒暑,西区体育馆依然神采奕奕。他既像一位沧桑的老人,默默守护着清华体育的过往;他更是英姿勃发的昂扬少年,与年轻学子们一起,在火热的青春中跑向新的百年、新的未来。
我国著名力学家钱伟长先生1931年考入清华,因家境清寒,多病缺医,身体素质也不如人意:体重太轻,肺活量不足,篮球扔不进筐子等等,以致于选课时,钱先生选了体弱班,谁知道马约翰老师已打电话给吴有训教授,要吴先生说服他不必上体弱班,要重视锻炼,不要退缩,退缩救不了国,没有健康的体格,科学也是学不好的,这使钱先生十分感动。
第二年10月在一次年级越野赛里偶然被同学拉去参加比赛,当时他“只能强忍着百般困苦,拼命奔跑坚持跑到,得了个中游。”马约翰先生经常在西体育馆前碰到他,鼓励他要坚持参加锻炼。随后把他选入了大学的越野队。此后,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钱先生都准时参加锻炼,风雨无阻。后来钱先生又被选入田径队、足球队,又跑又跳,400米中栏和万米跑成绩都很好,他曾代表清华参加全国运动会,是清华越野队的五虎将之一。
钱伟长先生在60岁时参加力学教研组的万米赛跑还跑在前头。他曾在《八十自述》里这样写道:“缅怀往事,在清华大学体育馆前的大操场上,不论冬夏,马约翰教授总是穿一套白衬衫,灯笼袴,打着黑领结,神采奕奕,严肃而慈祥地指导着各项活动,他声音洪亮地向我们呼唤着‘Boys for Victory!’这情景已隔半个多世纪,犹宛然如昨,蕴藏在我心中。马约翰老师不仅使我得到身体健康和体育竞技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使我得到耐力、冲刺、夺取胜利的意志的锻炼。这对我一生在工作上能闯过不幸的困苦年代,能承受压力克服种种艰辛而不失争取胜利的信念和斗志,创造了有力的保证。”
我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梁实秋,1915年考入清华。他曾在《清华八年之体育回顾》里描写了在西体育馆参加游泳考试的趣事:“清华毕业时照例要考体育,我平时不加练习,临考大为紧张,清华有那样好的游泳池,按说有好几年的准备应该没有问题,可惜是这几年的准备都是在陆地上,并未下过水里,临考只得舍命一试。
我约了两位同学各持竹竿站在两边,我脚踏池边猛然向池心一扑,这一下子就浮出一丈开外,冲力停止后,情形就不对了,原来水里也有地心引力,全身直线下沉。喝了一大口水之后,人又浮到水面,尚未来得及喊救命,已经再度下沉。这时两根竹竿把我挑了起来,成绩是不及格,一个月后补考。
补考的时候也许是太紧张,老毛病又发了,身体又往下沉,据同学告诉我,我当时在水里扑腾得好厉害,水珠四溅,翻江倒海一般……知道快游完全程了,于是从从容容来了几下子蛙式泳,安安全全的跃登彼岸。
马约翰先生笑得弯了腰,挥手叫我走,说‘好啦,算你及格了。’这是我毕业时极不光荣的一个插曲,我现在非常悔恨,年轻时太不知道重视体育了。”
清华破全国纪录最多的员是自行车运动员张立华,当年他报考清华的原因除了清华在教学、科研上的声望之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清华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传统。
他说:“凡有体育特长的中学生升入清华后都能有继续提高的机会。” 张立华曾是北京市中学生自行车冠军,所以一进校门就加入了校体育代表队,经常在西体育馆前馆的悬空跑道上训练,张立华的到来促进了清华的自行车运动,他本人在“少而精”原则的指导下,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1963年张立华打破自行车200米全国纪录,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张立华的赛车场行进间200米的纪录是113,与当时的世界纪录仅差0.3秒。他的行进间500米的纪录是304,与当时的世界纪录仅差1秒。如果有机会了解国际自行车运动的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按张立华自己的话:“那时的运动成绩一定还会提高,距世界水平的差距可能还会缩短。”我们作为旁观者认为,打破世界纪录也是有可能的。
他说到:“想当年,清华学生在下午课后,在教室里和宿舍里是找不到人的,不论男生女生,几乎全都聚集在大操场上或体育馆内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夏天体育馆内的游泳池只对女生开放,男生就跑到颐和园去露天游泳。冬天嘛,凡是有水面结冰的地方,你爱怎么溜就怎么溜,总之,不管春夏秋冬,只有想不到的运动项目,没有找不到的运动方法和器材。”
1958年,服从分配,他来到当时还没有通火车的青海省会西宁市。光阴似箭,当年风华正茂,如今都已眉发斑白。他为青海西宁的建设,奉献了全部青春。毕业五十年后回到校园,他说:“我虽已高龄,但仍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之所以能坚持至今,得益于当年在清华西体育场不知跑了多少圈!”
西体育馆历经百年历史、沧桑变化,至今仍是篮球场、羽毛球场,多项体育比赛的举办场馆,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清华体育精神源于西体育馆,百年之间发出的璀璨光芒,遍布清华每一个角落,深入每一位清华学子的心中。新的百年、新时代,西体育馆的清华人将秉持清华体育精神,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百年历史清华西体 一个所有清华人的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