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有6条经络起止于脚,分布着至阴、内庭、太冲、涌泉、公孙、隐白等70多个要穴,与人体各个脏器保持着密切联系。
肾反射区在脚掌中央深部,输尿管在肾侧,膀胱和尿道在脚掌内侧边缘向后上方延伸;
锻炼劳作之后感到疲劳时,或在睡觉前洗脚,不但能消除疲劳,让人感到轻松舒适,还可促进睡眠。古人说:“春天洗脚,升阳回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调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睡前一盆汤”看作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需要,在洗脚水中加入些中草药。如足部冻伤,可用桂枝50克、干姜20克、羊角干辣海椒10数枚,加水适量,水开后煎煮30分钟后泡脚洗脚,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冻伤。
在洗澡或洗脚时,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刷洗摩擦脚底的嫩皮肤,通过刷子的刺激,可以刺激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可促进皮肤细嫩而富有弹性。
足心是肾经要穴涌泉穴的所处,在洗脚时或洗脚后按摩脚底,中医认为可起到固真气、暖肾气、舒筋活络、调畅气血、交通心肾、强足健步等功效。此外,经常做以下活动均有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2)睡觉前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活动双脚,持续3~5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
(4)每天睡前揉按脚趾5分钟左右(特别是大脚趾与小趾外侧),有助于增强记忆力,防止遗忘;
(5)足部感到疲劳时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疲劳尽快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疼痛,坚持一段时间后,疼痛就会变成舒适感,还有防治便秘等功效。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研究表明,双足在26~33摄氏度时感觉最舒适,降到22摄氏度以下时就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所以所穿鞋袜一定柔软舒适、保温性能好,注意保持清洁,忌板硬湿冷。即使是夏天,也要避免在阴寒潮湿的地方,赤脚站坐时间太久。如果患有足跟疼痛等疾病,应及时用中草药液洗脚等方法防治。还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夫妻在休息或在睡眠前相互做足部按摩,是一种不错的健身方法。受术者将脚舒适的放在术者膝上,进行保健按摩(若足部特别干燥,术者手上可涂少量润滑油),一般按摩10~15分钟。若患有某种急、慢性疾病,可找准反射区进行向心性按摩。按摩动作开始时要轻柔缓慢,然后可适当加力,以对方能忍受为度。一个部位按摩5分钟左右,急性症状可延长至10分钟,但总的时间一只脚不宜超过30分钟。
在炎热的季节经常赤脚走路,或有意识地走在石子路上,对足心是一种良性刺激。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行走时让脚掌心得到刺激,会使反射区相关脏腑组织受到刺激,收到养生保健的良好功效。但应注意,严寒的冬季、高龄老人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者,不宜采用此种健身方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脚底常按摩 养生又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