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疫情恐慌心理带来的危害

  据澎湃新闻2月25日报道,湖北武汉一女子未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却自行购买并过量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出现精神异常、心率失常等症状,被送入ICU。其服用的硫酸羟氯喹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疗效,这可能是该女子服用的原因。

  该女子的行为显然是一种典型的“疫情恐慌症”表现,见证了公众恐慌情绪这种可怕的现实。

  因恐慌、乱服药而导致被送入ICU事件虽然只是极端个案,但站在时下严峻疫情形势下的公众心理状况角度审视,恐怕又必须意识到,类似这样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引发的恐慌、焦虑心理,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像在武汉这样的疫情严重地区,实际上并不罕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久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虽然97%受访者对成功控制疫情充满信心,但半数以上仍有不同程度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其中77%的人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

  在这种背景语境下,尽可能有效安抚、化解这种恐慌焦虑心理,无疑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不仅关乎疫情严重地区民众的心理健康、社会秩序稳定,而且事实上也是疫情防控总体战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除了公众本身应不断提升自身相应的科学防疫知识、素养,更理性地认识疫情之外,其他社会层面的救助无疑同样至关重要。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最直接的心理治疗救援。与生理疾病一样,因恐慌焦虑等情绪引发的各种严重心理问题实际上同样也是一种疾病,也同样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等诊疗原则。因此,面对一些地区民众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虑心理,也需尽快配置充足的专业心理治疗队伍,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干预、疏导,及时有效缓解、平抚他们的心理压力,尽量提前预防,避免由负面心理情绪引发的各种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如“自行随意购买服药”之类。在这方面,近期多个省份已派出多支由心理医生为主体的医疗队驰援武汉,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同时,其他社会层面的干预也必不可少。如在舆论宣传引导层面,媒体针对疫情的各种报道,在确保疫情信息的科学准确性和透明度的同时,也要避免可能引发公众恐慌焦虑的信息过载过度问题,如对于疫情防控中的各种悲情场景以及所谓的“泪点”事件,应尽量多些客观的冷静描述,少些主观情绪化的过度渲染、过分煽情。

  在社会管理层面,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不断加强对社会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及时防范可能存在的各种监管漏洞。如像硫酸羟氯喹这样依法原本只有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使用的处方药,上述武汉女子却可以轻松网购获得,并最终导致过量服用,这暴露了明显的监管漏洞,相关市场监管部门无疑必须及时强化相关监管、堵塞漏洞。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谨防疫情恐慌心理带来的危害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