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保健意识增强 中医养生消费趋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也进一步增强,如何养生保健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记者走访了解到,在“养生热”的带动下,与中医药养生保健有关的消费市场十分火爆。业内人士提醒,中医养生讲究辩证论治,市民如果盲目跟风、生搬硬套,则不仅不能强身健体,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市民黄女士多年来备受鼻炎困扰,每逢转季都会反复发作,严重时晚上鼻子疼得睡不着觉。她尝试西药疗法无效,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转用针灸疗法,鼻炎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之前频繁发作太折磨人了。”黄女士感慨地说,现在感觉发作的时间比较少了,人也舒服多了,虽然医生说的针灸原理自己不太懂,但起码自身感觉对治疗鼻炎有效,因此会继续坚持下去。

  记者了解到,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多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少市民因此开始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对健康的渴求下,越来越多人与黄女士一样,选择中医传统技法治疗疾病或者保健养生。市民蔡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大多数人家里都不愁吃穿,一家老小的健康问题自然是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我特别关注北京卫视一档养生节目,里面讲述的很多养生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我也经常阅读微信朋友圈中有关中医养生的帖子。”蔡女士说,家人也十分推崇中医养生方法,大家经常闲聊探讨,家里还备有一些中药材和艾灸盒、艾条等中医理疗用品。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养生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市民出入中医堂馆、养生会所等养生保健机构,拔罐、刮痧、针灸等中医理疗项目很受推崇。

  黄仰星是一名中医理疗师,近几年来,他明显地感觉自己越来越忙。“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中医保健的一大特色。”黄仰星告诉记者,随着“冬病夏治”观念的盛行,近两年来每逢“三伏天”这段时期,抢着敷“三伏贴”的市民与日俱增,自己因此忙得团团转。除了一些原本就信奉中医的中老年人之外,不少年轻的办公室一族也成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忠实“粉丝”。

  除了依托专业的理疗、保健机构,市民还从书本汲取健康保健知识。《九种体质养生大全》《从生活中学中医》……近日,记者在榕城区榕华大道一家书店内看到,图书专柜上整齐地摆放着食疗养生、生活保健等健康类书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翻看。工作人员林女士告诉记者,健康类书籍颇受关注,中老年人比较偏好的是一些如何预防和调养特定疾病的中医养生书籍,年轻人则对运动、中医食疗一类书籍比较青睐。

  针对市民热衷中医保健的现象,黄仰星对记者说,现在人们普遍认可中医保健,说明大家更重视健康。

  “中医无论是中药方剂、药膳食疗、还是针灸推拿等都讲究辩证论治。市民在追求中医保健积极效果的同时,切勿陷入盲目跟风、生搬硬套养生保健方法的误区。”黄仰星认为,中医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依葫芦画瓢”。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养生方法也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讲究辩证治疗,如进补就要通过望、闻、问、切,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下药。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还有,像部分比较热门的养生方式,也有一些禁忌。例如在身体虚困的情况下是不适合泡温泉的;艾灸也不仅仅是找准穴位这么简单,倘若把握不好尺度,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黄仰星还提醒,中医保健书籍、网帖等可以作为人们了解学习保健知识的渠道,但是切勿在自行诊断后擅自进行保健甚至治疗。“市民在选择养生保健方法或保健药物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旦发现身体有任何不适症状,应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黄仰星如是说。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市民保健意识增强 中医养生消费趋热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