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智慧

总计1363页,当前第1233页
养生智慧

刘渡舟:怎样学习《伤寒论》!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对于怎样学好《伤寒论》,古今医学家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尽管他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学习《伤寒论》的深度、广度与要求不同,倡导的学习方法也不尽一致,但在一些基本方面还是差不多的,下面作简要介绍。  学习《伤寒论》,主要是学习它的辨证论治规律与方法,而这些规律与方法,均贯穿于原文之中。虽然后人为了学习与研究的方便,将原文划分为若干单元,并从...
阅读(124) 评论(0)
养生智慧

刘渡舟:《伤寒论》这堵墙很厚怎样才能进入?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凡是学习《伤寒论》需要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才能做到登堂入室,事半而功倍。因此,对学习来讲,就有远近之分,难易之别了。记得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我不遗余力地为之上下求索。有一次看到晋·皇甫谧的《甲乙经·序》,才得到了答案。  序文说:“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阅读(153) 评论(0)
养生智慧

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为了学好《伤寒论》,必须解决“《伤寒论》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医家有争论,也可以说是意见不统一。有些人受《伤寒论》这个书名影响,认为《伤寒论》只是治伤寒的。还有人认为即使是十卷,缺少了六卷,但从其精神来体会,其中既有伤寒,也有杂病,运用的是辨证论治方法。我个人持后一种观点。因此,不要把《伤寒论》这部书局限于治某一个病或用某一些方上。那是降格以求的,应当看出《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书。  既然涉及到伤寒和杂病的问题,...
阅读(155) 评论(0)
养生智慧

刘渡舟:使用经方不可妄动也不可不变通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一,对经方不能随意改动药味及其剂量,以保持古人制方之原意;第二、在特定情况下,也必须对经方进行加减变通,以求适应疾病的变化要求。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剂,人们习惯叫做经方。经方的历史沿革很久,用于今天是否还能有效?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但是,清代的陈修园先生却认为“经方效如桴鼓”,治病功效要胜于它方一筹。  使用经方,必须辨证无误,方证结合严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然而今人之使用经方方有时相合,有时也不尽相同。所以,使...
阅读(140) 评论(0)
养生智慧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19条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凡少阴下利清谷,咳呕不渴,属寒饮也。今少阴病六、七日,下利粘秽,咳而呕,渴烦不得眠,是少阴热饮为病也。饮热相抟,上攻则咳,中攻则呕,下攻则利;热耗津液,故渴;热扰于心,故烦不得眠。宜猪苓汤利水滋燥,饮热之证,皆可愈矣。  赵嗣真曰:少阴咳而下利,呕渴心烦不眠,及厥阴下利欲饮水者,是皆传邪之热,脉必沉细数,故以黄连滑石等清利之。其少阴自利而渴,欲吐不吐,心中烦但欲寐,小便色白者,是本经阴邪之寒也,脉必沉微,故以附子、干姜温之。  林澜...
阅读(172) 评论(0)
养生智慧

张仲景:《伤寒论》服药法解读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2)
  《伤寒论》中,剂型及作用不同,给药的途径和方式亦不同。汤剂除常以饮服外,亦有咽服,旨在使药效持续作用于咽部,故适宜咽部疾患。如苦酒汤少少含咽之,半夏汤少少咽之。散剂以和服法,或以米汤和服,如五苓散;或以水和服,如烧裈散;或以沸汤和服,如文蛤散;或以稀糜和服,如将香豉与热汤煮作稀糜,去渣取汁和瓜蒂散服等。丸剂如麻子仁丸以饮送服,理中丸以沸汤温服外,还可以煮服法,如抵当丸以水煮丸后,连渣服用;大陷胸丸,将丸与甘遂末、白蜜、水混合煮取服之...
阅读(141) 评论(0)
养生智慧

樊正伦谈四季养生 中秋已过今年秋冬吃点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1)
  “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拍摄之前,为奠定摄制组的中医基础知识,多次参加名医讲座,某次有幸聆听了樊大夫的中医讲座。樊大夫幽默风趣、深入浅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顺时而为”角度讲述了中医的养生理论。  樊正伦大夫是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樊大夫医术高超自不必说,在传播中医文化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阅读(182) 评论(0)
养生智慧

中医还有很多谜团待解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1)
  昨日,湖北中医药大学举行表彰会暨新生开学典礼,今年暑期荣获全国中医界最高荣誉“国医大师”称号的梅国强教授,和荣膺“全国名中医”之称的陈如泉教授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和勉励着刚踏上医学之路的莘莘学子。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梅国强教授,他是我省仅有的两位国医大师之一,今年78岁的他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思维活跃,说话铿锵有力。  梅国强出生于黄陂中医世家,早期跟随洪子云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菌痢”、肠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是我...
阅读(143) 评论(0)
养生智慧

20170908饮食养生汇节目:刘世刚讲养身食材需辩清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1)
  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或者是想要滋补身体的时候,就会想着先食补后药补,其实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药三分毒,可以食补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选择药补呢,但是在补身体之前也要分清体质哦,养身食材需辩清,不然吃多了也会致病的,下面随着饮食养生汇全集专家刘世刚看来介绍一下吧。  专家认为,功能性食品需要先做体质辨识再开始吃。即便是做了体质辨识,大量长期吃某种食物或饮料也不可取,因为吃的时间长了,体质就会发生改变,身体的症型也会改变,这个时候需要请教...
阅读(153) 评论(0)
养生智慧

慧的注音是什么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1)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佛教语。五根之一。破惑证真为慧;慧能生道,故曰慧根。多指能信入佛法的根机。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四:“於法观达,目之为根,慧能生道,故名慧根。”唐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清龚自珍《长相思》词引:“同年生冯晋渔,少具慧根而不信经典。”参见“五根”。2.聪明的天...
阅读(15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