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还有很多谜团待解

  昨日,湖北中医药大学举行表彰会暨新生开学典礼,今年暑期荣获全国中医界最高荣誉“国医大师”称号的梅国强教授,和荣膺“全国名中医”之称的陈如泉教授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和勉励着刚踏上医学之路的莘莘学子。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梅国强教授,他是我省仅有的两位国医大师之一,今年78岁的他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思维活跃,说话铿锵有力。

  梅国强出生于黄陂中医世家,早期跟随洪子云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菌痢”、肠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是我省伤寒名家。我们现在所说的感冒发烧,只是伤寒论里一颗“小芝麻”。梅教授说,伤寒论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基本诊疗方法,发展到今天,已广泛应用到多个医科,比如心血管、胃病、肌肉疼痛,小儿科,甚至妇科等。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梅国强随从李培生、刘渡舟、袁家玑教授,协助编写《伤寒论》教材、教参。其后主编21世纪教材《伤寒论讲义》,全国函授教材《伤寒论讲义》等书籍,发表《仲景胸腹切诊辨》《加減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等论文约30篇,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因擅治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及一些疑难重症,慕名求诊者遍及海内外,梅国强的年门诊量高达万余人次,同时形成了心系、肺系、脾胃系等系统疾病的多个诊疗方案,受到广泛赞誉。

  伤寒论是中医必读书目。梅教授说,伤寒论至今1800多年的历史,在历代文献论述中,有1000多人对此作出过理解和注释,在中医诸多理论中,著作最多,临床效果好。伤寒论,最初源于东汉末年,那时用竹简、木椟,受制于书写工具、书写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古文风格影响,写得很简括,症状、诊疗描述只有寥寥数语。“寥寥数语中,从理解它的原始精神,到延伸,到发挥,这些都有人的创造。所以,现在的伤寒论,不是东汉时的伤寒论,而是经历医家智慧结晶的伤寒论。”

  梅教授说,每个学习伤寒论的医者,心中就有一部伤寒论,因此都融合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在临床上的应用,既遵循了伤寒论的基本原理,又有个人发挥。

  目前,世人对中医既有褒奖也有质疑,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以后,中医得到了更多认可,梅国强如何看待中医的这些起起落落?“无论何时何地,批评也好,赞扬也罢,中医在我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它就是伟大的,我一辈子都学不完。”

  梅教授说,屠呦呦研究出来的青蒿素,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之前青蒿素的传统提取方法,都是热提取,不稳定,疗效不好,屠呦呦认认真真按照近代肘后方的中医记录,用凉水浸泡,然后搅汁,喝掉。希望在现代科学实验室里,揭开更多中医谜团。

  梅教授说,哪些病情适合用中医、还是西医,都是相对的。如果做手术,比如外伤,肯定西医比中医强。中西医互有优点,不能说哪个强哪个弱。两者无法代替。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还有很多谜团待解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