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格言、谚语集锦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中医养生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 明 万
中医养生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 明 万全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 程杏轩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 罗天益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 湛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 蒲虔贯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 陈直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南朝 梁 陶 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 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 要录》宋 蒲虔贯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 张湛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 冯时可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 蒲虔贯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 胡 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南朝梁 陶宏景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 陈继儒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 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唐代 孙思 邈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 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 胡文焕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 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唐代 孙思邈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养生 要录》宋 蒲虔贯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 明 张景岳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五脏别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宣明五气篇》 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 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吾谓病未至而防之则易,病已至而治之则难。―――清·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 考·贯众》 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 全录》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 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战国·《灵枢·本神》 四气调神者, 随着春夏秋冬四时之气, 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清· 黄 士宗《黄帝内经直解》 “肝旺于春” “心旺于夏” “脾旺于长夏” “肺旺于秋” “肾旺于冬”――― 战国·《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战国·《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养生格言、谚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