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人走出家门,就已被唯利是图的商家盯上。即便坐守家中,危险也会磨刀霍霍找上门来。甚嚣尘上的“养生乱象”让老人们无处可逃
这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一间名为“精正福源堂”的保健品店,店内景象不时引起路人的注意。几个年轻人伸头进来,好奇地看了看,然后哼着“哼哼哈嘿”嬉笑而去,老人们的声响让他们联想起一首叫“双截棍”的流行歌曲。
事实上,老人们正在练一种名为“六字诀”的养生术,他们被店方告知,只要坚持练习,并辅以店里销售的保健品,就可以远离疾病。
62岁的李秀兰(化名)家住海淀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三个月来,她每天上午都来这家保健品店练功。不久前,李秀兰花了两千多元,买回一堆颗粒胶囊、保健枕和保健鞋,她认为,这些东西能治各种常见病。
儿子刘志勇对此早已不满。“现在谁家老人没买过这些东西?但我妈特别信这个,这些年买的保健品都够开店了!” 今年3月,李秀兰参加了一次“免费旅游”,小区里的几十个老人被组织者拉到一些景点,回来后李秀兰买了1800元的“蛋白粉”;去年,老人尝试了一个月的“免费理疗体验”,然后就把1万2千多元的“理疗床”搬回了家;前年听“免费健康讲座”,花了3500元买回一部理疗仪……
“在这些东西上,这几年都花好几万了。”刘志勇说。这对每个月只靠2000元房租生活的李秀兰而言,不是小数目。刘志勇担心母亲受骗,李秀兰则认为儿子心疼钱,母子俩为此经常怄气。
其实李秀兰并没有什么疾病,体检显示她身体健康。那些保健品和器械被买回来后,不久便被束之高阁,但这并不影响她对此的痴迷。
年过60的齐先生也是这家保健品店的常客。老伴去世后,他独自居住,因为收入不多,生活颇为节俭。患有肝病的他在三个月前被邻居拉来学习“六字诀”。“他们说要治好肝得内外兼修”,为了“修内”,他一次性购买了1400多元的“精正方剂”。而在小区里,他为了买两块钱的水果也会与小贩一再砍价。
家住北京昌平区的李女士今年65岁,身患癌症的她坚持来此“练功”,每次都需要转乘两个小时的公共交通。她笃信“六字诀”“内外兼修”“八卦点穴术”这些养生术可以帮助她恢复健康。在她家里,还堆积着之前购买的各种各样的保健食(用)品。
对于老人们的行为,刘志勇忧虑重重:“钱财事小,万一以后真有啥病,被这些东西耽搁了怎么办?”
与刘志勇同样焦虑的还有家住江苏徐州的心洁。“我实在没办法了,这样下去,我外婆会被早餐店要了命!”面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心洁心急如焚。
最近几个月,心洁的外公外婆每天都会去小区附近一家营养早餐店吃早餐。早餐就是一小杯糊状物,而每个月他们在这里的花费要3000多元。
“价钱贵不说,关键是外婆的身体,她得了20多年的糖尿病,但早餐店的人却告诉她,吃营养早餐后就要停服胰岛素。现在外婆的血糖含量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气愤的心洁去“早餐店”理论。店里的“老师”告诉她,他们的产品来自美国,不仅能修复人体细胞,连癌症都能治。对方还递过来一张报纸让心洁看,说国内某媒体还做过报道。
看着外婆对“老师”的话坚信不疑,心洁束手无策。“这样乱吃东西,迟早会害死人的!”她说。
事实上,因为各种原因,中国目前沉迷于养生消费的老人不在少数。据《中国新闻周刊》与腾讯网的网络调查显示,在1928个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买过保健品,而在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消费数额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有五分之一的老人消费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
除了购买各种保健食品、用品外,不少老人还遭遇过“免费旅游”“试住老年公寓”、中介欺诈、投资理财等骗局。他们面临的危险,涉及生活中与“钱”有关的几乎所有领域。
“现在的老人,想不受骗都难!”刘志勇每次取信,都会看到信箱里被塞进各种各样的养生广告。不单如此,刘志勇觉得,只要他母亲走出家门,就意味着随时会步入商家设好的“圈套”。
在刘志勇所住的小区里,总有各色人等来小区举办各种免费体验活动,他们大都身穿“白大褂”,只要见到有老人经过就热情迎上。“还有人打着志愿者名义,给你免费量血压、免费喝碱性水、免费吃这个躺那个。我妈经不住他们的热情,总是买一堆东西回来。”刘志勇说。
湖南郴州中学退休老师黄义艳自认为人谨慎。街上的小广告以及电视购物一向被她斥为“这些都是骗人的”。但依靠退休工资生活的她,却在近几年买回数万元的保健品。其中包括今年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丽可理疗床。
“买它是从免费体验开始的。店员说,这种床垫上有玉石和托玛琳,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她们非常热情,说不买没关系,可长期来体验。”这让黄义艳对这些年轻人产生好感。风雨无阻体验了两个月后,她还是掏出1万3千多元,把一张丽可床搬回了家。现在这张“神床”已被黄义艳闲置很久,回忆当初买时的心态,自己也觉得奇怪。
据央视3.15晚会记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保健品商家之所以能够“撬开”老人钱包,便是通过“免费体验”来开展一整套围绕老人设计的“亲情营销”。
对此,一家保健器材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员向记者道破天机:“最主要是亲情服务,就是把这些顾客当家里人一样去服务。”
用甜言蜜语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销售人员热情地喊“爸爸”“妈妈”,取得老人信任。“老人就跟孩子一样,特别好哄,你要把他哄开心了,他也不缺那几个钱,存了一辈子的钱了。”该负责人介绍,通过与老人“交心”,一步步攻破老人的心理防线。“老人体验时,要殷勤地整理床铺,时时刻刻嘘寒问暖,陪老人聊天。同时还要对老人‘洗脑’”。
所谓“洗脑”,就是用各种方式来对老人进行心理暗示与强化。唱歌跳舞喊口号都是可资利用的手段,“某某某(保健品名称),天天见,一天不见就想念”“蹦蹦跳跳每天一小时,所有药物不用服”,老人们在店员带领下,每天唱诵这些口号。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对老人进行心理暗示,见面就问“阿姨,今天是不是好点儿了?”经过几次这样的暗示,老人总有一天会点头称是,进而在心理上认可,最终化为消费行动。
事实上,那些被老人花费巨大购回的理疗器械成本极其低廉。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副院长郭颖说,理疗床上的托玛琳就是电气石,和玉石一样对人体基本没什么疗效。
除了“情感营销”,面对老人的生活习惯,商家还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诱销”方式。他们在社区里发展老人来做产品的“托儿”,建立“社区营销网络”,通过熟人发展熟人的模式来进行“病菌感染般”地传播。
让心洁无计可施的外婆之所以会去“营养早餐”店,就肇始于一位社区老人的推荐,“他告诉外婆,自己的慢性病就因为吃了店里的产品治好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被那家店雇佣的!”心洁说。
除此之外,一些商家还会在社区里搜集老人的详细资料,哪些老人有钱,哪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便成了商家的重点目标,店里“老师”会经常上门拜访,陪老人聊天,检查健康状况,直到实现让老人消费的目的。
“通过各种不良手段,从老人身上渔利的现象一直都有。但近几年来,无论从方式、规模、复杂程度等方面,都是以往所不能比的。”央视一位长期从事产品质量调查的记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该记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老人本身状况(包括老人数量、居住环境、心理状况等)发生变化,不良商家对老人的虎视眈眈愈趋猖狂外,社会上很多力量也在不经意间“助纣为虐”,把老人推向危险边缘,“尤其是广播、电视等媒体,难辞其咎”。
据他介绍,其所在栏目对老年人所做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产品的获知途径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并愿意听信其宣传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与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知习惯有关。在他们的成长背景中,媒体一度充当政府的代言者,是具有公信力的传播机构。但现在市场环境下的媒体鱼龙混杂,节目内容来源复杂,老人在匆忙之间,难以扭转自己对媒体的认知,从而轻信那些虚假夸张的宣传内容。”他说。
北京的刘志勇对此深有感触,“像我父母这辈人,退休之后生活本来就不丰富,走出房门面对的全是各种各样的‘老师’‘志愿者’,防不胜防。回到家里,老人的娱乐无外乎看电视听广播。但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见各种各样的电视购物节目。我妈还就信这些,你说能不接二连三上当吗?”
从2009年秋季开始,广电总局曾接连发布禁令,打击虚假电视购物广告,在那之后,保健品等电视购物开始收敛。但2010年初,一些地方频道在其所制作的“养生”类节目中,爆炒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在赢得大量收视率的同时,所请“专家”“学者”也走红一时,咨询费暴涨。与此同时,养生类产品开始转战广播平台,众多老年人仅仅在收听广播里的“专家”讲座后,就甘心掏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专家”推荐的产品。
家住北京惠新西街的郑女士今年50岁,工薪阶层的她第一次来精正福源堂,便购买了1400余元的“精正方剂”。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她在广播上听“岳奇峰老师”的讲座已经两个月,“每次岳老师一讲完课,就有很多老年人打进热线电话,一听就很真实,肯定不是托儿。”正是在“热线”中,“岳老师”向咨询者推荐“精正方剂”。
李秀兰们都是“岳奇峰老师”的听众,还有听到广播后从河北等地赶过来的购买者。而店里的“老师”也一再对老人强调,一定要坚持收听“岳老师”的讲座,最近可能有优惠活动,消息将在讲座中发布。
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精正福源堂的“岳奇峰”算是一个神秘人物。在店内显著位置,挂着多幅锦旗,称“岳奇峰”为“中华第一易医”“赛华佗”。据说他是精正福源堂“内外兼修法”“八卦点穴术”等一系列养生理论的创始人。但迄今为止,人们似乎只在广播里听过他的声音。《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想通过精正福源堂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岳奇峰老师”,得到的答复是,“我们都没见过岳老师”。
而在河南等省的广播里,精正福源堂的主讲人换成了“清代四大名医” 的后人李佩钧(音)。据精正福源堂工作人员透露,这位“李老师”是“岳奇峰”师妹。“李老师”嗓音洪亮动听,同样吸引了大批老年“粉丝”。
据记者了解,类似的“养生”节目在各地广播节目里不一而足。每个“专家”讲座之后,都会有一些老人打进热线,诉说受益状况,节目制作套路极为相似。
通过广播,“岳奇峰”的“内外兼修法”在广播中得以宣传,倡导每天既要练功,又要同时吃价格不菲的“精正方剂”。
在北京精正福源堂门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看到,每天练功后,都有数十名老人排着队,向店里身穿白大褂的“老师”(据说是“岳奇峰”的弟子)求医问药。虽然墙上贴着“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的提示语,但面对前来咨询的老人,店里的白大褂“老师”说,他们出售的“精正方剂”对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妇科病等众多疾病都“有效”。在“看病”时,一名老人说医院大夫让自己服用阿司匹林,“老师”让他立刻把阿司匹林停掉,改服“精正方剂”。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库中查到,所谓“精正方剂”,正式名称是“精正牌福源颗粒”和“精正牌福源胶囊”,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功能只有一条:“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
实际上,精正福源堂只是市场上众多保健品牌中的一个。就在精正福源堂交道口店旁边的超市,总有几名妇女给过往老人派发一种名为《现代中医》的报纸,其内容则是在宣传一种名为“汉神”的电子针灸器。而据记者了解,这个在北京开有数家体验店的汉神治疗仪,早在三年前就被上海市食品药监局查处过。
同样,2004年就被央视曝光过的喜来健理疗床,至今仍在北京蓟门桥等处设有多个销售点。与此同时,更多的保健品商家,也开始进驻社区,瞄准老年群体。
一家名为“健情宏业”的保健品公司,便通过免费测量血压、免费理疗,吸引老年人前来购买此前已被媒体曝光过的碱性水、神床等将近20种保健品和治疗仪。
该公司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称,公司总部在望京,经过近两年发展,目前已经辐射到朝阳、通州等周边地区,而在不远的将来,他们的服务中心将遍布全北京各区县。
这些商家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瞄准的,正是数量日益增多的中国老人群体。根据民政部调查数据,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全国总人口12.5%。这一数据与前两年相比,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
一方面是老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老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被社会边缘化的处境。
因为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在晚年与儿女分离居住,《中国新闻周刊》与腾讯网针对老年人的联合网络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928个家庭中,有近53%的老人处于独居状态。由此导致的关爱缺乏、信息闭塞使老年人日趋成为当前社会的边缘群体。同时,由于老年人慢性病的多发、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昂贵医疗费用的担忧,使他们更容易被“流行观念”误导,从而成为被欺诈的“高危群体”。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在6月11日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中国具有健康素养的居民只占总人口的6.48%。这意味着,在面对众多养生观念时,绝大部分老人不具备辨别能力。这或许预示着,这些被养生保健行业视为主要目标群体的老人们,在晚年生活中,面临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盯住他们钱包的陷阱。 ★
又称“鸡血疗法”,文革期间流行于全国的一种健身方法,即把小公鸡的血液注射到人体中,每周一次。据传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这一说法在社会蔓延开后,人们纷纷拎着公鸡去医院排队打鸡血,一时竟造成小公鸡的脱销涨价。
流行于1970年代中后期的民间养生疗法,用菌种泡入加糖的红茶水中发酵而成。据传对一些胃病有保健功效。因成本低廉,在那个全民贫穷的时期普及甚广。
又称“甩手功”,197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人们盛传“甩动两手能够健身”“甩手疗法包治百病”。当时晨练人群排阵如林,手臂甩动,煞是壮观。许多单位也推广甩手操,以取代广播体操。这股风气还一度传到香港。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上数度掀起练气功高潮,各种功法你方唱罢我登场。具有发“外气”能力的“大师”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成千上万的人们坐在广场上听“大师”的“带功报告”。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就有谣言说是某“大师”在千里之外发气功灭火。本刊记者/马军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养生乱象”下的老人之惑:媒体被指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