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心理承受的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生活的过度疲劳等等,都可以使健康的人们逐渐转变为亚健康状态,摆脱亚健康状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采取积极主动地措施阻断和延缓亚健康状态。
不良生活习惯能导致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吸烟、过度饮酒、高脂肪或过量饮食、缺少运动、睡眠不足、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我们健康的身体逐渐转变成为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摒弃那些有损于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心理压力过大,将导致心理失衡、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引起各种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是抵御疾病的有力武器。我们应该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知足而乐。
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会造成体力和脑力的疲劳状态,疲劳是人体一种生理性预警反应,提示人们应该休息。短时间地过度活动所产生地疲劳,经过休息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再加上夜生活过多休息不好,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过劳。过劳会损害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长期下去,必引发疾病。注意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劳逸结合。而且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锻炼,会提高对疲劳的耐受性,提高身体素质避免滑向亚健康。
可以使人从容不迫地处理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去面对客观现实。如在保证充足睡眠前提下,独自静思,作一次“精神旅行”,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谈;或找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倾诉内心的疲乏与烦恼,在友人帮助下分析接受现实,要善于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张弛有度。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是情绪使我们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其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这是提高和放松情绪的良药。可以制定一个锻炼计划,或慢跑,或骑车,或体操等等,通过躯体运动来转移心理疲劳。另外还可在闲暇时候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娱乐当中,如听音乐、聊天、旅游及收藏;去看场电影等等,以此为寄托而忘却疲劳。在饮食上也应注意调配,宜食清淡。节日的膳食多油腻,多食后,会增加体内的疲劳感。因此应尽量选择含脂肪低的食品。对那些已进入或将进入慢性疾病状态的人群,应采用中医调理的方式,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各人的体质状况,适当选用一些调节免疫功能或强化体质的中成药制剂或保健食品。
2015-02-04展开全部亚健康状态的24种症状:浑身2113无力、容易5261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4102疼痛、眼睛疲劳、视1653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我国目前有70%的成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处于健康状态。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而企业管理者有85%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专家指出,心理问题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刘福源告诉记者,各种心理问题都可能引起亚健康状态,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遇事紧张、敏感多疑、焦虑、抑郁等大都由心理状况不佳引起。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加上竞争激烈、工作或失业的压力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部分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人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亚健康状态极易导致疾病,其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就是抑郁症。据调查,许多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可能,1999年我国自杀人数14至16万人,2000年自杀人数达20万人,自杀未遂者将近百万人。
20世纪抗生素的发现,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感染性疾病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之取代的是被称为“身心疾病”的现代社会疾病。这类疾病发病的原因不再是单纯的感染或营养因素,而是涉及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精神及身体等多方面的负责因素,治疗也变得异常复杂。
由于现代医学是建立在还原论的基础上的,对人体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因而对器质性疾病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现代医学从总体看是一种群体医学,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某个患病群体,在明确病因的条件下,才能对症下药。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依赖于对人体系统的综合整治。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它与脑疲劳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称此为“疲劳综合征”。通俗点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到医院检查不出病,自己难受自己知道”的那种状态。我国卫生部对十城市上班族的最新调查表明,上班族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9%。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提出,产生“亚健康”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据专家介绍,现在的中青年人,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精神压力很大。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能够及时调
整心态,随时化解压力,就不会“积劳成疾”。反之精神压力长时间蓄积,大脑超负荷运转,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从而引起全身的“亚健康”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的疲劳、失眠、多梦、恋床、四肢无力;经常性的感冒,无名低热;精神难以集中,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总是心惊肉跳、烦躁不安,怕去某些地方和场合,怕见某些人物;易怒,情绪低落,犹豫不决,淋巴结肿大,性功能减退,上火便秘,没有食欲等等。让“亚健康”远离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心理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些缓解之道: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顺应生物钟的运转规律作息,进食、工作与休息时间相对稳定,食物选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及其制品,饮酒限量,饮食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这样做有助于新陈代谢,有助于各生理机能的最佳发挥,是提高效率,增强信心的有效途径。此外,充分利用紧张工作中的零碎时间,找一种简单的锻炼方式,如打球、慢跑、做操。也可以找一种怡情的放松形式,如听音乐、画漫画、练字。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意外收藏的不仅是身心放松,而且还有积累而成的崭新的成就感。时刻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及健康的情绪,就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脑部轻松。专家还提出:有些亚健康人群过分相信多服用保健品就能重获健康,希望人们对此持谨慎态度。心理专家大夫说,当上述自我调试方法无效时,应该找专家就诊,如内科、神经内科,以排除这些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必要时应到心理科就诊
刘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一是要有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豁达心境;二是要有良好的处世能力,要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情绪;三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有下列症状4种以上,心境低落持续2周以上的人,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即:对事物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有疲劳感;精神运动迟滞或过激;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感;反复想死或有自杀行为;联想困难、思维能力下降;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性欲减退。
在生活中,我们得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主要方法有:回避法,即淡化或转移不良情绪,离开不愉快的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听音乐、看电影、逛商场等;转视法,对于无法逃避的客观现实,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宣泄法,宣泄可以使你获取心理平衡,要学会在适当场合用适当的方法释放心理压力;法,寻求“合理化”的理由可以帮你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产生的紧张和焦虑;低调法,期望值越高,心理冲突就越大,要有“平常人”的心态;升华法,把压抑和焦虑等不利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从心理困境中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