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资质养生馆泛滥欺诈敛财套路深

  随着中国人均健康支出增加,大健康产业迸发出巨大活力。与此同时,养生会所随意“行医”、养生谣言满天飞、中药饮片随意制售等乱象频仍。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没有中医执业资质的美容院、养生馆、SPA或者足疗店,为了牟取利益,为患者号脉诊疗并随意给人扣上“气血两虚、脾胃不和”的帽子,对所有体质不加甄别地进行艾灸、拔火罐、刮痧等“套餐治疗”,让人伤财伤身。值得注意的是,经销养生保健品特别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利润十分惊人,“养生”已经变成“养生意”,吸引商家趋之若鹜,“伪养生”厂家商家也大发横财。

  专家指出,利益催生出的养生乱象,是社会转型期供需失衡背景下独有的一种社会病,也凸显出监管的缺位。同时,大众需建立科学的养生观念,提高对伪科学、伪养生的辨别能力,以防御养生陷阱和欺诈。

  广东省深圳市的罗女士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想再生一个孩子却迟迟没有怀孕,经小区门口的养生馆“诊断”,她患有“严重的宫寒”,“医师”建议她进行艾灸治疗。于是罗女士在养生馆“医师”的操作下,每周三次雷打不动地艾灸了半年。最近她发现浑身乏力多汗,遂去正规中医科就医。医生号脉后大吃一惊,原来是过度艾灸,热迫汗出,导致全身火热耗气,影响了健康。

  家住深圳市宝安区的另一位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该女士被一家名为 “鸿睿养生”(宝民清常道分店)的广告吸引,该广告宣称“每天坚持用咖啡灌肠,就可以治疗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尿毒症等在内的52种疾病”。办卡充值后,“医师”用“咖啡和洋甘菊茶”为她做了3个月的“养生灌肠”,最多的一天做了4次。其身体不适后就诊,发现身体检查指标多项异常。宝安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发现,该养生馆竟是无医师资格证、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无卫生基本保障的“三无”小店。

  还不止如此。微信团队定期发布“谣言粉碎机”报告,其中,与死亡焦虑相关的养生谣言转发率很高,成为谣言重灾区。微信上时常可以看到类似“中医秘方根治白发”“几元钱治好你的肾虚”等帖子,如果受到误导而“自我诊断”、错误用药,反而损害健康。一名26岁的安徽硕士,为了换个形象,找个好工作,下定决心治疗脱发,四个多月内服下5.9斤何首乌,结果在体检时被查出药物性肝功能异常,之后肝脏迅速衰竭,抢救无效失去了宝贵生命。

  记者在某网搜索“养生茶”,发现号称有治疗降血压、补肾气、治痛风等功能的中药配方超过100页。同时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在街边连锁小店购买“熟药圆散,生药饮片”。记者走入深圳一家“养生小铺”,销售人员听说想治疗气虚,便拿出一包设计精致的“古方精制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及川芎等四位中药分别装在小袋中塑封,目测药量为1∶1∶1∶1配比;记者说还想治疗脾虚,这位销售人员熟练地拿出含有四味中草药的“四君子汤”。此外,在货架上还摆放着主治“三高”、肝病、妇科问题等多种病症的打包中药材。

  深圳市老中医协会主任赵黎红告诉记者,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严格的适应证,健康的人如果长期把中药饮片当保健饮料用药,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危及健康。药不对症,盲目养生,容易伤财更伤身。

  专家指出,中国正处于保健需求释放、供给未同步规范的转型错位期。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攀升,人均卫生预算提高,健康保健市场呈现阶梯式发展。统计显示,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民众主要保健品需求为补钙;达5000-6000美元时,医疗卫生成为消费增长点;而人均GDP达7000美元时,着眼于提升生活质量的养生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2015年约合8225美元),当今由利益催生出的纷繁养生乱象,正是社会转型期供需失衡背景下独有的社会病。其中,利益驱动、标准缺失、监管错位成为乱象主要根源。

  国中医药办法监发〔2014〕9号文件规定,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使用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然而仍有不少没有中医执业资质的美容院、养生馆、SPA或者足疗店,经营者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在灰色利益驱动下夸大宣传。一些销售保健品的“资深人士”介绍,经销养生保健品特别是假冒伪劣产品利润十分惊人。“养生变养生意”,暴利诱惑资本疯狂追逐,吸引商家趋之若鹜。

  而当前养生行业普遍存在标准缺失的情况。记者了解到,由于缺乏统一的炮制工艺规范和定量的质量标准,部分中药销售企业药材采购“唯便宜是取”,影响中医药的疗效,让不少老中医发出了“方对药不灵”的感叹。“银耳用硫黄熏,喝到的不是银耳汤,而是硫黄汤。”赵黎红说。

  据深圳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介绍,不少中药饮片的监管处于空白状态,根源在于监管法律依据追不上社会发展。以中药饮片农药残留为例,《药品管理法》对于农残的规定仍然参照1997年5月8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此外,各省市的标准不统一,也成为执法部门头痛的问题。

  另一方面,监管错位也带来极大的尴尬。健康养生领域一直是滋生“山寨社团”的重灾区。自称卫计委下属的冒牌协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公然售卖“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全国优秀院长”奖牌;而诸如“中华医学研究会”“中国医院管理研究会”的“李鬼协会”也曾借着卫计委的名头,非法发布排行榜取中小医院费用。

  民政部近期连续公布十一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看起来颇具权威性的中国健康食品协会等超过40家医疗养生类中字头社团在列。“卫计委只能管住医院,对相关不法协会却没有执法与处罚权;协会的管理权归属于民政部,保健品药品的监管权在药监局。在发现问题后,卫计委只能联合工商、药监等部门一起行动,查处效率大打折扣,真正查处到位时,‘山寨组织’和个人早就‘金蝉脱壳’了。”业内专家指出。

  网络作家“中里巴人” 2008年起连续推出三部系列畅销书《求医不如求己》,由于其养生观念新颖、方法简单实用,并触及了部分民众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心理阴影,赢得一批读者喜爱。专家提醒,“求医不如求己”的观念,关注健康初衷虽好,但公众医学专业素养不足,不信任医生,自我诊治容易误判或者贻误病情,给临床上确实带来困扰,因此,养生应该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首先,没有一种适合所有人的养生秘方。专家指出,就连每天机械地喝八杯水都可能导致水湿困脾,更不用说中药具有偏性了,拔罐、针刺、艾灸等治疗方式也都有适应证,只有科学的养生观念,进行适度的日常保健,才能帮助人们化病痛于无形。如果一种药物自己吃了感觉好,就马上推荐给亲友,容易好心办坏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赵学军透露了一条甄别养生谣言的“黄金法则”:凡是没有使用条件、不考虑个体差异、没有限量和使用范围的养生妙招,都要打个问号。

  如果说健康的科学观念离不开辨证施治,那么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第二个要点就是要注意适可而止。日常生活的健康原则是适度适量,运动也是如此。近年,参加马拉松比赛被各大运动品牌塑造为健康时尚生活方式风向标,引领消费热潮。不少跑马爱好者甚至按照“世界马拉松地图”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巡回参赛跑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全马、半马还是10公里赛,都曾被报道发生过猝死事件。赵黎红提醒说,日常生活运动量选择需要结合个人健康情况。看着工作疲惫的白领在健身房挥汗如雨,老人们为了锻炼而爬山越岭,真是捏了一把汗。大运动量锻炼适合过于肥胖、体湿较重的人群。体质阴虚内热或者老年人不宜过分锻炼,否则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随体液过量流失。超过身体负荷的过度养生更是不可取。

  第三, 树立“治未病”的健康观念。随着医疗健康理念的发展进步,预防保健对于国民健康的作用被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国家卫计委提出,到2017年,提供健康评估、家庭病床、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其中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60%以上。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国家未来将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大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草莓属浆果,含糖量高达6%-10%,并含多种果酸、维他命及矿物质等,可增强皮肤弹性,具有美白和滋润保湿的功效。另外,草莓比较适合于油性皮肤,具有去油、洁肤的作用,将草莓挤汁可作为美容品敷面。

  中医认为,桔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药效。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是食用的上乘果品。

  集合了唐嫣、毛晓彤等众多美女的《锦绣未央”》大家都看了吗?话说有美女的地方就有“战场”~按照剧情发展,谁是《锦绣未央》第一美?先来盘点下该剧的几位美女吧!

  近日,《新周刊》进行了年度的评选,其中,《欢乐颂》获得年度最具影响力IP。由此可见,《欢乐颂》的人气有多高。在煮娱君周围,就有不少人安利这部剧。《欢乐颂》中的“五美”,代表着五位美女不同的命运,但共同点是:很现实,现实到不忍直视。

  澳大利亚背包客曼尼·马歇尔(Manny Marshall)独自从苏格兰爱丁堡出发,一路上用120罐啤酒换乘换宿,成功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全程5000英里(约合8047千米),历时八周,途径法国、奥地利、德国、保加利亚、希腊等地。

  近日,韩国一位20多岁的女孩在“脸谱”上上传了自己的半脸化妆视频,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引来超过210万次的点击量。网友们纷纷被她妆容和素颜的差异惊呆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无资质养生馆泛滥欺诈敛财套路深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