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续跟踪采访两个月起底保健品公司销售骗局--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当下,保健品骗局愈演愈烈,老人成为保健品销售公司刀俎上的“鱼肉”。保健品骗局何以疯狂?保健品公司又是如何编织骗局让老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日前,广州日报记者接到热心读者的报料,他们其中既有受骗者的儿女,也有保健品销售公司从业者。记者连续跟踪采访两个月,还原保健品销售各个链条,起底保健品销售骗局。

  身体还算硬朗的老太太在前面走着,身边总围着一到两名年轻人,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则颤颤巍巍地跟在后面。这样的画面总浮现在卓女士眼前,并成为她的噩梦。老太太和老伴正是她的父母,那些纠缠不休、面孔常新的年轻人则是来自各家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我妈掌握财政权,所以他们扶着我妈,或者说他们扶着钱。”卓女士说。

  退休工资加起来近2万元的老夫妻,如今成了“月光族”,在保健品公司年轻后生仔的“关怀”下,10年间花费百万元购买各类保健品。这些昂贵的保健品疗效如何呢?接触保健品期间,老太太周姨甚至被推销员送去医院就诊过,老伴则常年住院并被医院下达过病危通知书。

  “家底全被掏空了。”卓女士愤怒地说。据了解,这对年近八旬夫妻都是大学退休职工,一个正教授职称,一个工程师职称,月退休金加起来近两万元,如今却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卓女士告诉记者,每个月快到发工资的时段,都会有电话打到家里,提醒母亲记得“还钱”。

  以前两位老人都是银行VIP客户,现在四处借钱把亲友都借怕了,“今年向我借了3次钱,找舅舅女儿借了3万元,现在亲戚都不借了,就跑去找以前大学里的年轻老师。”卓女士透露,2016年10月,邹伯病情恶化住进医院,之后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妈还是打电话要我取些钱以备不时之需,我就知道他们真的没什么存款了。”

  2007年,周姨购买了第一份保健品,如今这张2340元的收据已字迹模糊,隐约能看到周姨当时的签名。那年周姨69岁,掏出钱包买产品时让推销员吃了一惊。“当时她不是最有希望的潜在客户,听过很多次推销讲座却没买过任何东西。”卓女士说。

  卓女士回忆,那正是父母身体状况明显变差的时期。“妈妈关节受损,在暨大华侨医院就诊需要换关节,我爸开始经常性健忘。”第一笔钱花出去,保健品公司的后生仔开始用各种手法“攻克”这位退休金丰厚的大客户。送汤探望、帮忙跑腿、嘘寒问暖甚至帮忙看护住院的邹伯,渐渐“渗透”进两位老人的生活。

  2016年6月的一张提货单上,周姨一口气购买2.5万余元保健品,其中“双参口服液”一瓶50ml售价100元。每人每天喝2瓶,两位老人至今仍在坚持服用,一天要花费400元。

  推销员深知谁手上有钱,走在外面时常常会有一两个推销员搀扶周姨,尽管她身体并无大碍,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邹伯只能自己颤颤巍巍地跟在后头。“他们扶着钱。”卓女士说,从2007年至今,两人的退休金几乎全买了各种保健品,花费近百万元。

  “他们都是我的朋友,难道我这个年纪就不配有朋友了吗?”当身边人质疑这群来历不明的年轻人时,老太太会情绪激动地说。这些推销员组成了她的社交圈,像亲生儿女一样随叫随到,走在路上发现鞋子不合脚,一个电话推销员就送来新鞋。老太太住院期间,保健品公司会派好几个推销员到医院陪床,聊天、说笑,甚至承担不少看护的工作。

  周姨家客厅里还堆满“价值连城”的杂物,除去价格高昂的各类保健品,还有许多包装豪华的礼盒。纪念银条、养生紫砂壶、瓷器餐具套装……周姨称这些礼物“都是朋友送的”,但卓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全是保健品公司的赠品,买满一定额度才会获得。

  银条轻如塑料,养生壶、瓷器做工极其粗糙,从未戴过的一支“能量手表”表带竟然是歪的,更夸张的是,一套纪念版人民币明明是假币。

  周姨的记忆力逐年减退,问起购买保健品的种种细节,都说记不住了,但她出示给记者看的一个口服液礼盒上,写着“辅助改善老年人记忆”。大量保健品来不及吃完均已过期,但推销员告诉周姨2年保质期是国家要求印上去的,实际上产品并未过期。

  不仅单据找不到,许多口服液、胶囊都没有外盒包装。卓女士告诉记者,当初母亲购买时就是提着环保袋回家,“这些人跟老人说,为了让他们方便拿减轻重量,就拆去了外包装,可一旦退货就说没有包装退不了。”

  关怀的另一面是保健品公司的榨取,两位月退休金近2万元的老人成了“月光族”。卓女士最后一次看到父母的工资卡是去年9月,两张卡余额都是几毛钱。

  吴惠君(化名)是广州某保健品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已从业两年。“卖保健品给老人已有了固定流程,公司人员层级化,分工清晰,骗术也专业化,形成了一条成熟的骗局链条。”

  吴惠君口中的骗局链条包含了信息“套取”、上门约访、客户分析、讲课“洗脑”、“体检”恐吓、“点病”与开单、收款与“反退货”等步骤,各步骤环环相扣,编织成骗局陷阱,一步步让老年人“乖乖就范”。

  “每一款保健品的销售,我们按照这些步骤按部就班地去做,老人十有八九能被搞定。”吴惠君说。

  在多次采访中,吴惠君一点点向记者还原了骗局每一步的详细做法,记者将其整理出来,以便老人及家人明辨。

  吴惠君说,保健品骗局第一步是获取老人信息,方式多种多样。如街头派礼品让老人填表,药店门口赠送礼品登记信息,进小区免费测血压搜集信息等。

  “获取信息成本很低,主要为进小区向物管缴纳一定摊位费,一般小区五百元一天,高档一点的小区上千元一天。赠品、小礼品主要是鸡蛋、药膏、眼镜等,其中,药膏就两块钱一支、眼镜也就几块钱一副。”吴惠君说。

  虽然成本低,但是收集信息的效果却很好。“去小区摆摊,一天可以收到四五百个老人的资料,多则上千个。”

  吴惠君介绍,信息表主要登记老人的姓名、电话、年龄、病情、地址等,其中电话是最重要的。“只要拿到了电话,接下来什么都可以套出来。”

  拿到老人资料后,接下来就是约访。“我们会主动打电话给老人,先介绍自己公司,然后提出上门赠送礼品,并嘘寒问暖,间接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吴惠君说。

  上门送赠品只是幌子,能够进老人家门才是目的。“他有什么病,我们就送什么药膏。”吴惠君说,每个上门约访业务员书包都配备了血压测量器、血糖仪,有时候要靠这两个来“突破”。

  “十个老人,七八个病。和老人聊天主要是摸清病情。除了病情,还要摸清老人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吴惠君说,经过多次聊天,跟老人就熟络了,接下来就可以邀请老人参加健康讲座。

  在老人来参加保健品销售会前一天晚上,保健品公司会开一场客户分析会。“讲师、所有业务员会坐在一起,对邀请到的老人做一个全面分析,圈出重点客户。”吴惠君说。

  吴惠君说,客户资源表上主要有六个方面,病情、做主权(老人说了算数吗)、家庭成员(是否和儿女同住,购买后可否顺利收到货款)、保健意识与消费观(买过保健品吗,最多买了多少,有没有保健意识)、经济能力(退休工资、储蓄情况)、定位(给每一位老人“定一个价”,确定明天能够卖给他多少套保健品)。

  “在这个行业做久了,当我们知道老人做什么工作和岗位级别,他的退休金有多少,我们也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吴惠君说。

  保健品销售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行,老人入场后将接受“名医”讲课“洗脑”。

  吴惠君说,一般公司老板会先渲染公司实力有多强,例如,与某某大学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所邀请的名医名气如何大。

  讲座形式虽老套,内容却不断升级。吴惠君说,现在讲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学、激光治疗时髦概念。“有时还现场做实验,把一只青蛙杀死,把心脏掏出来,放入一杯溶有保健品的清水,还可以跳动四五十分钟,以显示药片神奇。”吴惠君说,其实把青蛙心脏丢在清水里,也可以跳动这么久。

  在会场,还会让老人进行一个免费体检,体检设备是一款名为“量子弱磁场分析仪”的盒式仪器。入场前,会向老人渲染仪器价格上百万元,体检医生很资深。但体检医生其实就是一名业务员,“只是换了身白衣”。

  吴惠君介绍,这个仪器所谓的体检只是扫描一下,1分钟就可以出结果。“但我们要告诉老人,检查结果要等一个半小时才能出来。这宝贵的一个半小时,可以让老人继续接受’洗脑’。”

  “体检结果出来,业务员会一脸焦急地拿给老人看,告诉老人现在病情发展已很严重,目的在于恐吓老人,为卖保健品做好铺垫。”吴惠君说。

  为进一步“唬”住老人,讲课过程中,“名医”会给两三名老人把脉或看舌苔,然后马上准确说出老人身体患病状况,让老人觉得医生“很神”。这个过程行内称之为“点病”,其实业务员早就把病情通报给了“名医”。

  课讲完了,很多老人就到诊室外排队,等候面诊。进门后,“名医”并不看体检报告,而是先为老人把脉诊断。“把完脉后,名医便把已熟记的病情和盘托出,此时,大多数老人会目瞪口呆,心理防线彻底失守,傻傻地等名医开方子买药。”吴惠君说,其实,这个方子就是公司这次想要出售的保健品,“无论老人是什么病,都开这一个方子。”

  如果老人吃了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前来退货怎么办?吴惠君表示,这时,第一次上门的工作人员会马上跟进,做好“售后服务”。一般情况,购买米油或者果篮,到老人家中安抚,让老人感到温暖,也增加老人服用保健品的信心。

  “到了老人家中,便与老人聊天,告诉老人这保健品不是神丹妙药,吃几天就能见效。”吴惠君说,无论老人开了多少套保健品,都说这要服用半年,要慢慢吃才有效。总之,想各种办法哄老人不退货。

  吴惠君说,购买保健品的主要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什么职业都有,有大学退休老师、退休职工,也有公司退休高管等,“还有退休妇产科医生!”

  “现在老人大部分是自己拿着退休金存折,钱也是自己管,但没有能力管好这些钱。最后,老人攥在手里的钱就被保健品公司掏走了。”吴惠君说。

  对于一些购买“上瘾者”,吴惠君说,这些老人是完全进入了保健品公司设计的套路之中。“买了、再买,成了一种消费惯性,成了保健品公司铁杆会员。有些老人即使意识到错了,也不愿意低头认错。”

  “我觉得保健品业务员的工作是骗子的帮凶。我还年轻,不能再这样下去。”看着老年人大把大把地花钱,吴惠君心里感到十分愧疚。

  让他心灵深受触动的是一个善良的阿姨,“我曾遇到一名很有钱的阿姨,她非常信任我,视我如自己的孩子。”吴惠君回忆,这份深深的信任让他倍感愧疚,当他带着阿姨去公司“交差”前,还反复嘱咐阿姨不要花太多钱,买一点点意思一下就好,“最后她当场买了20多万元的产品,就是为了帮我冲业绩。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再也骗不下去了。”

  此外,他也见证了很多老人因为深信保健品疗效,就放弃了正规治疗。“我知道一家公司有一款针对白内障的保健品,一套8000多元,主要成分是哈密瓜、葡萄提取物,化学合成。虽然无害,但是对白内障无效。老人买回去,依赖这个,耽误了动手术治疗。真的很麻烦,最后还可能害人性命!”吴惠君说。

  记者了解到,在很多保健品公司,不少业务员都是年轻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吴惠君解释说,“普通业务员一个月可以很轻松拿到3000多元,比外面做服务员轻松多了。不累,也自由,坐在办公室打打电话,上门陪老人聊天,嘴巴甜就好赚钱。”但是,吴惠君说自己很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大家年纪轻轻,不能靠这个生活。”

  吴惠君还告诉记者,很多保健品公司都不会对外公开招人,都是靠内部人员介绍亲戚朋友加入。“很多保健品公司都是家族式经营,一个人开了总公司,亲戚就去下一级城市开拓市场。”

  “要想富,背话术!”对保健品销售业务员来说,这句话可谓经典。漂亮且恰当的话,是拴住老人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保健品骗局之中,话术的应用渗透到每一个销售步骤中,凡是面对老人的时候,都要用到话术。

  吴惠君告诉记者,对于每一个业务员而言,进行话术训练很重要,“一有时间,业务员就会动笔抄写话术模板,并领会话术中蕴含的表达技巧和逻辑思路,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可以做到随机应变。”

  对于保健品公司老板而言,编纂、升级话术很重要。“保健品销售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容易了,现在正面临信任危机,再加了现在保健品公司成千上万地涌现,竞争异常激烈。老板们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最新话术、研究话术,分发给我们,让我们灵活运用。”(文/记者肖桂来、王晓全 图/记者陈忧子(除署名外))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呼叫中心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记者连续跟踪采访两个月起底保健品公司销售骗局--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