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传说。、【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 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
、【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 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 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 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 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 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 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 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 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 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 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 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 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 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 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 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 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 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 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 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 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 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 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 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 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 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 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 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2、与冬至有关 的诗词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 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 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 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 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3、冬 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 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 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 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 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 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 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 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 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 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 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 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 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 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 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 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 “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 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 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4、九九重阳节溯 农历九月九日, 为传统的重阳节。因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腊八节的传说_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