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有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因此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那么七夕节是怎么来的?起源于什么时候?本篇文章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七夕节的由来及起源。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地是中国,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但是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因为古人对天象的崇拜。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2012年,乌丙安、叶舒宪等专家共同倡议将七夕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那么,古人为何选择这一天作为节日呢?民俗专家表示,选择七月初七绝非偶然,它源于古人对天象、数字和时间的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当然,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星,先民们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想象为一位神仙,对人们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并且和人们的自身生活都有关联。”
“七夕”还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王来华介绍说,“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七夕”还体现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王来华介绍说,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预示成双的日子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尽管“七夕节”的习俗在各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们祈求生活幸福快乐。直到今日,“七夕节”仍是我国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但遗憾的是,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广为流传。
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意义深远。我们只知七夕节背后的爱情故事,却不知道七夕节的真正起因。古人一直都对天象有着异常崇拜之心,所以为此发明个节日也不足为奇。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综合媒体报道)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2020年七夕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七夕情人节朋友圈文案说说怎么发最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