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万注册用户、7800万人次扫码、58万个公共场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天津“智慧城市”的数据不断刷新纪录。从北方首个“无现金城市”,到政务、出行、商务、金融全领域覆盖,天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效,成为能够快速筑牢抗疫防线的优势所在。
“大爷,您进门先扫一下二维码!”“没问题,是看微信的还是支付宝的,我这都有!”在河西区一家房产中介门外,专门来咨询二手房业务的孙大爷熟练地操作手机,配合工作人员扫码和测温。67岁的孙大爷告诉记者,别看自己岁数大了,但是这次疫情期间,无论是微信“津门战疫”扫码系统,还是支付宝的“健康码”,甚至是各种通过手机填写和申报的信息,他都能轻松“搞定”。对此,他和老伴儿坦言,之所以能顺利适应,主要是操作简单。
根据腾讯此前公布的数据,疫情期间“津门战疫”微信小程序已累计注册用户近800万,累计扫码人次超过7800万。市民在进入天津市域内公共场所,以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都能通过“津门战疫”微信小程序扫二维码记录自己的出入状态。据统计,疫情期间天津的线下公共场所以及公共交通上张贴了58万个场所码,全面覆盖各个场景。从市民使用的情况来看,像平时消费扫码一样“操作简单”,让这一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发挥了效果。
“疫情期间,我们全家都尽量不出门,购物全都用手机下单。”在高校工作的刘老师向记者展示他近两个月的各种订单,除了常规网购,还包括跑腿买菜和线上缴费的订单。记者注意到,除了最基础的网购以外,近两年天津市民已经“习惯了”在网上完成电费、取暖费等生活缴费,这使得疫情期间市民足不出户也依旧能够保证生活节奏不受影响。
据了解,2017年,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率先激活了政务领域。根据支付宝信息显示,2017年城市服务上线后,天津就开通了公积金查询业务,2018年天津成为首批上线类电子证件(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居住证、户口簿)的城市。同时,天津政务App上线个,完成了环湖医院、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预约挂号功能。此外,天津主城区菜场摊贩的无现金支付支持率达到95%以上,全市已经有超过70万商家使用收钱码产品进行收款,4所高校引入支付宝电子校园卡。
天津智慧城市的建设,行动早,相关部门配合度高,为智慧城市功能在全市开花和迅速普及打下了坚实基础。就在一些欧美国家将移动支付、电子政务当作新鲜事的时候,天津市民已经将此视为了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市民的生活能够保持平稳、有序的“法宝”之一。(记者 刘宇)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智慧生活”中 津城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