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听众都记得我年初的时候说过由于时间精力不够,听众问答暂停。做听众问答实际上压力比较大,因为本着科学精神,既然是正儿八经在节目中回答听众的问题,那就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松懈,生怕自己弄错了什么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每周一期的听众问答也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认准准备。但一段时间下来,少了听众问答这个节目,我自己反倒有点不适应了,因为经常会看到一些事情有忍不住想说说的冲动,
既然是杂谈,那就没有固定的主题,也不会刻意固定某个更新时间,随时想到了就说,说完了就把节目放出来。我也尽量把节目做的轻松随意一点,就好像跟你闲聊一样,假如有一些不够严谨或者出错了,也请各位听众报以宽容和谅解,这个杂谈节目咱们别太认真。我其实很喜欢听思考盒子的节目,不知道你们听不听,我就喜欢听他在节目中吹牛皮不打草稿,没听过的话,推荐大家去听思考盒子,节目做的很轻松,我也想把杂谈节目尽量往这个方向做。
今天想谈的话题是亚健康。前几天,好像是 2019 年 3 月 3 日,我在知识分子的微博上看到他们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很多人都熟悉的“亚健康”被打假了!知名科普博主@松鼠云无心 在周六下午的海绵演讲上提到,
。他还说,人们虽然都说自己信科普不信商家,但却常常经不起商家忽悠,比如他们会把“如果缺乏了某种营养成分,就会导致某种症状”,偷换成“补充这种营养成分, 就能预防这种疾病”,于是人们就纷纷为保健品买单了。
云无心所指的划线部分就是维基英语上关于亚健康词条的,上面写道:亚健康是中国人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和中国传统医学有关,有些人认为亚健康的概念之所以会被造出来就是为了向人们兜售医疗产品。
当我看到这两条微博时,觉得很有兴趣去考证一下其中的缘由,一定非常有趣。我首先去百度百科查了一下亚健康这个词条,虽然我现在已经很少很少用百度百科了,但要查这种概念,还非得用它不行,上面是这样写的: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这个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来头还是不小。另外,亚健康也有不少别称,比如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潜病状态等。
假如一个概念或一个说法是来自中国的或与中国传统医学或文化相关的,那百度还是可以看看的。看完了百度,我们再来看看谷歌的搜索结果。输入关键词 sub-health 或 suboptimal health,再结合英文维基百科和中文维基百科上的词条[2],对亚健康大概是这么解释的:
在中国大陆(注意这个定语),亚健康是指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人的心理或身体处于混乱,但并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这个词语起源于中国,并只在中国流行,在国际间并未使用。
云无心说世卫组织从来没有发布过有关亚健康的定义,为此我也专门搜索求证了一下,确实我在维基英文中没有找到世卫组织发表过关于亚健康确切定义的信息,但中文维基提到了在大陆医学生本科教材,具体是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3 月版的《病理生理学》一书中有关“亚健康”的章节中,书上有这么一段话:
来自教科书上的话当然就值得重视了,一般来说,教科书都是比较优质的信源。而且,这条短话被引用的次数很多,比如在搜索结果中,就有来自搜狐网的文章标题:“ 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别把亚健康不当回事儿!”这里的 75% 的数据显然就是来自那本教科书上的数据。
这就让我更加好奇了,亚健康这个被传统医学界明确定义的词,到底是否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认可呢?但是,经过一番努力,我在谷歌以 sub-health 和 WHO 为关键词组合搜索,并没有搜索到世卫组织发表过关于亚健康的明确信息,既没有确切定义,也没有什么统计调查。定义都没有,当然也就不会有多少多少人是亚健康状态的调查报告了。不过如果你在必应上同样以 sub-health 和 WHO 为关键词搜索,会发现首页返回的明确信息是:世卫组织将亚健康状态定义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所有生理和化学指标正常但人感觉到不适甚至痛苦。点进这条信息会发现发布者是位于美国加州森尼维尔市的炎黄中医研制中心[3]。
我想,到这里,我基本上弄清楚了来龙去脉。所谓的世卫组织发布亚健康数据的真相是:某个海外的英文中医药网站首先造了谣,然后这个谣言再被国内的网站引用,就成了来自英文世界的消息了。至于为什么造谣,我猜目的就是为了推销针对亚健康的保健品或医疗服务。其实我平时也不太用必应,但是如果你发现人群中突然有一种说法兴起,比如在微博上就有不少人说亚健康明明是世卫组织提出的,并且他还很自豪地说,这是英文搜索得到的确切信息,那么,很可能这个消息就是来自必应的。我提醒大家,如果可能,尽量多用几个搜索引擎,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元,能帮助你去伪存真。
顺便插一句,有一位听众很郑重地私信我说,不应该用“小编”这个词称呼别人,因为这是编辑对自己的谦称,你称呼别人应该称编辑,称小编显得很不礼貌,人家听了心里会不爽。这个建议我觉得很有道理,不过小编牛牛却说自己喜欢我在节目中叫她小编牛牛,她觉得这样挺亲切的。我想一个词的含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也不用太过于拘泥,既然牛牛小编自己都喜欢我这么叫,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小编牛牛查到的论文大都来自中国的学者,发布在一些开源期刊上,有一些还经过了同行评议。比如有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 BMC Public Health ,这本虽然不是核心期刊,但有同行评议,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开源期刊),这篇论文给亚健康设定了具体的数值[5],但这个定义是研究小组自己设置的,并未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
不过还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这个定义说, BMI 指数 ≥ 25 或男性腰围 ≥ 102 厘米,女性腰围 ≥ 88 厘米;血压收缩压在 120 - 139 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 80 - 89 毫米汞柱之间,结合其他一些诸如血脂、总胆固醇、血糖、肝肾功能指标,符合某些条件的人就被认为是处在了亚健康状态。论文还提出中国中部地区的亚健康人群占比比较高。看完这个,我是这么想的:
第二,通篇看下来,研究人员对亚健康的划定只有 2 条: 1、肥胖 2、指标就快超过正常值。
但这就是亚健康吗?比如国内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一直是高压 ≥ 140 毫米汞柱,低压 ≥ 90 毫米汞柱,但是如果按照这篇论文的定义,假如一个人高压 135 ,低压 85 ,那就可以被判定为亚健康。这个逻辑是否成立,我不是医学专家,不能下判断,但起码定量在我看来确实是进步的,能经过同行审议的论文也是具有参考性的。
而另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开放版》( BMJ Open )上的论文针对中国医务人员与压力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做了调研[6],认为这些因素与亚健康状态高发存在关系,调查的形式是抽样发放问卷,然后回收问卷做分析。但问卷的计分内容,也就是对亚健康的判断标准显然和上一篇论文不同。这本杂志也是一本经过同样评议的开源期刊。
这两篇论文比起民间对亚健康概念的滥用,无疑是比较严谨的。在我之前提到过的“ 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别把亚健康不当回事儿!”的一篇网文中[7],明确提出了亚健康的五大危害,看着很像是卖保健品的套路:
通常有人和你说这些,你就该警惕他是不是要向你卖保健品了!但我想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亚健康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科学共同体认可的可以测量的指标。无法准确重复测量的概念,都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那么,如果我对自己的健康感到焦虑或者身体确实有一些不适但找不到病因应该怎么做呢?其实这属于健康管理的范畴。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最简单的行为改变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戒酒等。这远比动辄成千上万的保健品更有效。另外,定期体检远远胜过慌不择路乱投医。
最后,现在有不少卖保健品的打起了 FDA 牌,声称自己卖的东西是通过美国 FDA 认证的,疗效有保证。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FDA 并不认证保健品,保健品的上市也不需要 FDA 批准。在美国,保健品宣称“可以治愈某种疾病,或延缓症状”是不合法的。如果做了以上宣称, FDA 就可以发出警告,拒不改正的会被起诉。我国的食药监局 CFDA 从 2017 年 4 月份开始也基本上仿效 FDA 对保健品的管理办法,对大多数保健品只备案不审批,但不得宣传疗效,也不能替代药物。所以,我想请大家记住,凡是任何宣传有明确治疗效果的保健品都是骗局,如果保健品宣传可以治疗亚健康这就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因为亚健康这个被制造出来的概念不是疾病,所以也就不受法律约束,但如果被用来做恐吓式营销,倒是很容易忽悠到老百姓。
今天这期节目的目的就是站队,和知识分子以及云无心一起打假亚健康伪科学概念。
估计留言中又要起争议了,来吧,真理越辩越明,希望大家能在留言评论中多争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ps:科学声音的知乎官方微信群已经成立,在这里,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科友们谈天说地话宇宙,岂不快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汪诘杂谈 世卫组织到底有没有定义过“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