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市北区以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深入落实中医药服务惠及民生举措,全面助推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目前,辖区内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占全区医疗机构总数的66.7%,“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已然形成,基本形成了“服务体系健全、内涵建设丰富、特色服务集聚”的中医药良好格局,居民群众更有获得感。2017年8月市北区被评选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
结合中医服务建设布局,按照“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精准实施规划,重点加强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部及中医诊所四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有中医药医疗机构104个,设立中医科的医疗机构520个,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66.7%,形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先后投入290余万元,为7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熏洗床、治丸机等560余件中医医疗设备,补齐服务设备短板。增配补足中医医师,10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中医医生18人,私立机构引进中医医生120余人,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创建集中医诊疗、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健康管理、“治未病”为一体的国医馆和中医养生馆,规范了组织管理、养生保健区域设置、人员配备、优势特色四大类10项评定标准,先后打造创建青岛市精品国医馆2个、青岛市国医馆12个、区级中医养生馆14个,市、区级中医专病(专技)门诊8个,引进“程氏针灸”、“华医协会”等优势中医资源,带动提高区域内中医药服务吸引力。
9所中医院与210所中医科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健全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新型中医分级诊疗等9项制度。以市中医医院“国医堂”为龙头、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为载体,构建“堂馆联合、以堂带馆、互帮互促”的区域医联体模式,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中医院专家坐诊800余人,双向转诊4000余人。
以“治未病”“治疗康复”为重心,发放中医“三伏贴”1.6万贴次,推广中医药与现代理疗相结合方式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疾病项目10余个,积极开展65岁以上居民和0-3岁儿童中医体质辨识。2019年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2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5%。
连续9年开展“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印发各类中医宣传资料6万余份,设立社区宣传栏91个。同时,积极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和服务进街道、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楼宇“六进”活动,截至目前,已打造中医健康小屋20个,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和义诊服务260余场,惠民服务人数10万余人。
制定了《市北区网格化中医药服务手册》,涵盖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市北区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录等内容,宣传中医特色机构和中医特色疗法,提升中医药知识的知晓度。
在南山公园打造约2.2万平方米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设置中医人物雕像、铜制中医药历史宣传画、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栏等,推进群众健身休闲和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有效结合。
每年组织开展“市北区中医药文化节”,共举办了30场中医药义诊服务,在8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健康讲座100堂,在520所中医科医疗机构开展免挂号费、免煎药费、送中医健康处方等活动,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围绕海云庵广场周边新民生医院、联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联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中医医疗机构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街区,每月举办中医义诊服务和宣传活动,提供中药饮片、针灸、推拿、理疗、养生膏方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受到群众好评。
为进一步锤炼中医优势病种,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挖掘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在全区打造评选出诸如“杜氏脏腑点穴、三字经推拿”、“梅花针防治近视”等中医特色门诊,通过群众口碑不断扩大影响力,极大地丰富了辖区中医服务内容。
打造“中央厨房”破题老人吃饭难 青岛市北区15万人次已享受到“一餐热饭”养老服务
食物中毒、电梯困人、冷链食品检测阳性……节前市北区市场监管局这场应急演练惊心动魄
节气说 今日寒露!鸿雁南飞菊花开 露气寒冷将凝结!寒露时节遇降温 小伙伴...
半岛9连版聚焦丨他就是人民心中人民警察的样子!为救执法对象 青岛交警李涌...
青岛妇联系统积极推进“春蕾计划” 募集资金164.8万元 将惠及2831名女童
西海岸“90后”教师明日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 成为青岛市第118例捐献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市北区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让居民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