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的中国,(1)随着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社区化的深入发展,自主意识、自尊心里强化,自我管理、自我领导能力增强,出现了替代领导,领导需求减少的趋势;(2)随着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迅速推进,社会矛盾凸显,文化冲突增加,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领导需求增加;(3)随着物质需要满足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需要向更高层次跃进,凸显社会公平、人格尊严的重要性,需要柔性领导,灵巧领导力,需要面向未来的卓越领导者。这是新时期领导者面临的“三大趋势”,也是基本的情境因素。卓越的领导者要找准历史“方位感”,顺应“三大趋势”要求,把握“机会的窗口”,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提升领导能力,成就伟大事业。
在领导实践过程中,领导者的角色随着情境发生变化,移情移位。在一定程度上,领导的角色力决定着领导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者需要着力修炼6种角色力:(1)向导;(2)主心骨;(3)伯乐;(4)勤务员;(5)标杆;(6)“医生”。这6种角色,随情境变化,不同层级、不同情势有不同要求。适应这些变化,做好每种角色,要求领导者具备相应的角色素质、能力、技巧。努力把每一种角色要求做到位,是领导科学,也是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素质,也是领导者的能力;是领导者的本分,也是领导者的职责。领导者的6种角色,也是6项修炼。培养领导力的过程,就是领导者自觉按照6种角色要求,自我改变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追求的修炼过程。
向导就是“领路的人”。歌德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就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滞,目标会丧失,力量就会化为乌有”。领导者的作用首先就是“领”。这是领导的核心价值。“思想决定行动”。引领行动,首先是引领思想,影响力根本是思想影响力,感召力根本是思想感召力,凝聚力核心是思想凝聚力。领导者就是思想的领路人,精神的“导航者”。
领导者就是“领路的人、举旗的人”。一个群体、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往哪里走?跟谁走?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革命需要方向,改革发展需要方向,这就是大思路、大主意,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领导者,就是思想走在最前面的人,指引方向的人。旗帜就是方向,领导者就是举旗的人。、、、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领路人、举旗人。当代中国领导者所举起的伟大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面伟大旗帜上书写的关键词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领导者是创建组织愿景的人”。领路的人,举旗的人,必然具有远见卓识,用远见卓识塑造愿景,用愿景价值引领群众、统率群众。卓越的领导者必然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见多识广,代表了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必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必然胸怀开阔,虚怀若谷,兼收并蓄,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把组织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思想“路线图”。革命时期的“武装根据地”、“边区政府”,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改革试验区”,无疑都起到了标识前进的方向和旗帜的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卓越的领导者具有“环境智慧”,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制定“聪明的战略”。每到年度交替之际,每个组织都会回望过去,展望来年,分析形势,理清思路,规划布局,明确目标,采取举措,动员力量,部署执行。这就是组织设计,就是行动路线图。每一个阶段、一个时期,根据环境变化,制定中期发展计划,长期发展规划,塑造组织愿景,描绘发展蓝图。这是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的需要,领导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和带领追随者朝着目标奋勇前进的需要。
“把握方向”的能力,就是立足合理利用硬权力、软权力和巧权力,综合利用情商、智商、胆商,科学分析形势变化,就所处历史方位、发展方向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方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关系生死存亡。如果方向错误,劲头再大、积极性再高、创新能力再强,也是空忙、瞎忙、添乱,用反力、破坏力。因此,卓越的领导者务必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把握方向,审时度势,走出切合自身实际的“特色道路”。
领导就是“拍板”,“拿主意”,“做决定”。在平静的日子,也许领导者的作用并不突出,甚至组织会远离领导。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势,一个组织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请示领导者,需要领导者的主见,胆识,决断力,需要领导者权衡利弊,作出科学决策,使追随者吃下“定心丸”。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如果组织得不到及时的决策,组织就会失去“主心骨”,成为“无头的苍蝇”、“无王的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科学的决策,需要领导者站在时代前沿,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科学决策是从“看法”出发,寻求“办法”的过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领导者要善于用民主的方法、商量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求优劣、不分是非”,注意听取不同的声音和看法,要提防不良情绪危害团结、和谐,真正建立起畅所欲言、发表观点“零风险”机制,形成良性互动、良性争论的氛围。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解放思想,从而杜绝漏洞和失误,最终形成真正集思广益、体现集体智慧、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决策。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创新是艰难的,探索特色发展道路是充满艰辛的过程,也是充满了风险。领导者要增加“心灵的力量”。要敢于负责,追求卓越,担当风险,担待责任。做到大事难事勇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在决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有主见,但不固执;考虑全面,不优柔寡断;抢抓机遇,不贻误时机。负好责任,干好事业,履行好使命。回想当年,无论是建立武装根据地,还是经济特区,无疑都需要“杀开一条血路”的巨大政治智慧、勇气和魄力。
“领导者就是对组织行为承担责任的人”。正确面对挫折,冷静面对失败。当组织在遭遇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正是经受巨大压力、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候。这个时候,责怪、埋怨等不良气氛都将严重危害组织肌体,严重失衡之时,可能导致人心涣散,厄运降临,一蹶不振,直至组织解体。善于从失败中学习,面临的压力越大,领导者越要主动“揽过”,承担责任;越要防止相互攻击,相互倾轧;越要相互慰籍,建立和强化信任关系,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树立百折不挠,再战必胜的信念。当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时候,要更多归功于追随者,激励其付出更大努力,把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平顺境孕育危机。领导者要居安思危,顺而不迷。既不能杞人忧天,更不能松懈麻痹,掉以轻心。“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要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做好防范,及时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在危机时刻,唯有强大的领导力,才能带领组织摆脱困境危局。“每临大事有静气”。领导者要识别危机性质,快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出现在突发事件现场,科学应对,靠前指挥,果断处置,控制局面,消除焦虑情绪、紧张心理,防止社会恐慌,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老百姓是领导者的“终端用户”,也是领导者的“最终雇主”,权力只是满足用户和雇主需要的手段。群众发挥着团体领导的作用。作为团体,群众是权威,群众掌握着最终的社会权力。“不把老百姓不放在心上,老百姓就不让你坐在台上”。这个道理对所有组织是一样的,公共领导领域更是如此。“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这是员的政治本色,也是根本的党性修养。也是中国取得政治强势,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谁?依靠谁?这是每一个领导者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愿望,是领导者思考问题、引领方向、推进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是领导者成长的根基,也是事业发展的沃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失去这个根基,脱离这个沃土,要始终与老百姓风雨同舟,心连心,肩并肩。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令人振聋发聩。老百姓是“天”、是“高山”,“勤务员”须当仰视之。“仰望百姓”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让老百姓“和颜悦色”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最大本事。要常怀亲民之心,常念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策,常兴利民之举。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对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式。领导者的心中要始终装着百姓。想问题,要充分考虑民意,看群众是不是拥护;办事情,要充分利用民智,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体察民情,善于利用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群众对话,进行情感交流、信息沟通,向群众介绍当前的热点问题、重点工作,向群众交心、交底,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接受群众质询、批评、建议和监督,争取群众的理解,赢得群众的支持。尽最大努力缩短领导者与老百姓的心理距离,密切“鱼水关系”、“血肉联系”。
“仰望百姓”,需要“与时俱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新的更高的需求。革命时期,群众的需求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政治上的彻底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群众的需求是增加财富,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应该说,我们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待。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至理。现在,老百姓不但要进一步富裕,而且追求社会公平,文化繁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发展经济、促进公平、繁荣文化的“三重任务”,需要跨越这“三座大山”。为此,必须进行更加艰苦的努力。
领导者-追随者-群众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在大型社会组织结构中,领导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领导群体、一个领导集团、一个领导链条。相对于上一环节的领导者,下一环节的领导者就是追随者,相对于顶端的领导者,其下的领导者都是追随者。追随者是领导者的“中间用户”。领导者要学会“行小惠、利大义”,加强“团队建设”,满足追随者的愿望。毕竟,“基业长青”的根基在于不断满足“最终用户”的新需求。在根本上,领导者要说服、影响、感召、团结、带领追随者,整合追随者愿望,凝聚追随者力量,努力实现领导者的最终目标,满足“终端用户”需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一个国家腾飞的两个轮子,而人是两个轮子的轴心。韩非子《八经》有云: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能,上君尽人之智。人人都有才能,就看能不能放对地方,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晏子云,国有三不详: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认。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用好人”的发展效应远远大于简单引进投资项目。
“领导是用才之才”。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皇帝都是“用人高手”,历史上“盛世”都是能臣涌现的时期,君臣同时名垂青史。“洞悉人性是领导者真本领”。领导者要有伯乐之能,发现和培养“千里马”,造就无数可用之才。不同的马适应不同的草场、不同的竞技。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好领导才能带好一流人才、一流队伍。有了好领导,平庸也成才,平凡也伟大。
“领导者是用人成事的人”。领导者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聚才之方,用才之道,激励之术。要尊重“人性本质”的需要,用好“助听器”和“望远镜”,调动每一个人积极性,发挥每一个人创造性,挖掘每一个人潜力潜质。卓越的领导者是对事业忠诚度最高的人。促进事业发展高于一切,坚持按制度办事,为推进事业选人,跳出个人关系的“圈圈”,跳出个人好恶的“套套”,更要杜绝吏治腐败。真正做到客观公正评价和选用干部,合情合理看待和处理问题,既要看是否“靠得住”,是否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看是否“站得住”,是否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既要重视“显绩”,看老百姓所得的实惠,更要重视“潜绩”,看积蓄的可持续发展后劲。坚持用人原则不动摇,执行用人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马虎,遵守纪律不放松。要创造条件,激励追随者“自我领导”,着力构建“人尽其才”的人才成长环境。如此,领导者可以“举重若轻”。
“容人能力也是领导力。”事业发展需要吸收和利用各类人才,其中有领导,也有实干家,有效率追求者、思维活跃者,也有喜欢交际的人、冷静理性的人、人际随和的人,以及注重细节的人。既需要唐僧,也需要孙悟空,还需要猪八戒、沙和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事业需要志同道合,也就是具有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追求的不同天资、性格、气质、阅历、背景的人在一起合作共事。“清一色”是班子建设的误区、败笔,是灾难。领导者的“度量与事业成正比”。正是追随者的异质化,促进了组织、团队进化,增进了事业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因此,领导者必须正确面对组织内部冲突,尤其是领导者的团结是成就事业的重要资源,应当倍加珍惜,切实维护。“君子无私利”。要以事业为重,包容不同禀性的人,特别是要欣赏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所短。决不能把心理层面的冲突、性格气质的冲突上升到人格、目标、价值的冲突。
“帅有帅位,兵有兵位”。领导者在帅位,是“全才”,不是“专才”。领导者也有专长,但不能在专长上立“标杆”。要鼓励、支持追随者发展特长,胜任工作,并成长为专家、专才。切忌与追随者比专长,更不得因此心生妒忌,争抢名利,排挤人才,打压人才。要眼睛向内,立足于已有人才,用好人才,释放人才潜力。放眼人才市场,吸引人才,延揽人才,聚集人才,各尽其才。切忌“别人老婆好,自己老婆孬”。看别人帐下个个是人才,自己帐下个个是蠢才。这在“知人善任”上是个“误区”。切勿误入延揽人才嫌弃人才浪费人才再延揽人才以至不断循环的怪圈,使事业陷入“衰退螺旋”。
“立竿见影”。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标杆”具有无形的影响力,传递的是人格魅力,是决心、信心和毅力。“标杆”是比“硬权力”影响更大、更深远的“软权力”、“巧权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领导者推行“制度管人”,当首先用制度管好自己。“打铁先要自身硬”。领导者要学会“自我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官”先做“人”。只有加强“自我领导”,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一个党放心、群众满意的领导,必定首先是一个明辨是非、严于律己的人,一个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人。品德就是能力,品德就是权威。领导者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动人、教育人、领导人。这样的领导者,可亲、可敬、可信、可靠,影响在人心。
“做表率”是领导者的职责。领导者要(1)做执着于事业、咬定目标不动摇的表率,能坚持会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必胜信念,心无旁骛抓发展,一任更比一任强;(2)做情绪管理、心灵和谐的表率,多长本事,少长脾气,山崩于前,泰然处之,不做情绪的奴隶;(3)做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表率,少应酬,多读书,不断夯实推动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4)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表率,不图虚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办实事,破解发展难题,维护好群众利益;(5)做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表率,善于集思广益,不搞“一言堂”,以行动促进领导团结,不断增强组织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6)做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表率,廉洁从政,慎独、慎微、慎初,抵制诱惑,经受考验,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要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始终坚持台上台下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进家离家一个样,本地外地一个样。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切实保持员的政治本色。领导的作风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风气的“风向标”。领导者要坚守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意气风发,团结奋斗。
“人无信不立”。“朝令夕改”是领导之大忌。领导者要说话算数,一言九鼎,言而有信。切忌首鼠两端,口是心非,两面三刀。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的基本功。在各级,都存在“问题组织”、“问题班子”、“问题干部”的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主要是团结问题、和谐问题、效能问题,也包括腐败问题。应该直面“问题组织”、“问题班子”、“问题干部”以及腐败问题。有效化解这些问题,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途径。
“打倒两个主义,留下同志一道工作”。这是当年“延安整风”时期喊出的口号,正是这个“口号”使“整风”不至于“整人”,使在延安的党中央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全国的凝聚力、号召力空前增强,中国革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解决好组织问题、班子问题、干部问题,是思想导游问题,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腾出精力,采取多种举措,多条途径,解决好这个“问题”。一个好的领导,就如同一个好的医生,对组织运转和追随者“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最大幅度加强团结,最大限度减少内耗,不断使其在健康的轨道上高效运行。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置。首先,“攻心为上”。善于进行“组织保健”,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建立防止不良情绪在组织蔓延的“防火墙”,增强组织“免疫力”,化“问题”于无形。“花小钱保健比花大钱治病更合算”。其次,善于发现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有“小马拉大车”问题,也有“大马拉小车”的问题。要根据情势合理调配岗位、合理搭配班子。对于因“本领恐慌”,不能适应工作需要,要进行“食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对于因组织内部沟通不畅,思想上想不通,有疙瘩,闹情绪,如同体内有“瘀血”,则需要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细致做好思想交流、信息沟通,“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化解矛盾,卸下包袱,轻装前进,继续拼搏。第三,“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对“恶性”病变,要果断采取“手术”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组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换位换人换思想,焕发健康新局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常言:医不自治。但人可“自省”,人要有“自知之明”。特别是领导者,要认识人性弱点,走出人性“误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导者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易事为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感受别人情绪变化,感知自己得失,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自我领导,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新时期领导者的六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