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人群首诊都要测血压--健康·生活--人民网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昨天发布,对多种慢性病的指标提出了规划目标,其中特别提出我国将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

  《规划》提出,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同时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提出了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的控制指标:从当前的27.7%下降到2020年的25%以内,2025年的20%以内。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要从当前的10.5克,到2020年下降10%,2025年下降15%。

  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规划》提出,要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逐步将临床可诊断、治疗有手段、群众可接受、国家能负担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中逐步开展上消化道癌、宫颈癌等有成熟筛查技术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将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展各类慢性病相关保险经办服务。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鼓励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将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扶助。J205

  本报讯(记者代丽丽)《“十三五”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规划》昨天发布。官方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2亿左右流动人口,国家将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范围,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进度。

  据介绍,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其中75%左右从农村流向城市,预计到2020年仍有2亿左右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绝大多数年富力强,但健康素养和卫生意识较为缺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个人、企业和社会所忽视。人口的流动给公共卫生服务带来挑战,增加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会。流动人口职业相关疾病和伤害发生的风险较大,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等方面更应引起关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规划》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按照常住人口(或服务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范围。提升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做好流动孕产妇和0至6岁流动儿童的各项服务,加强流动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规划》还要求,要加强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基本医保权益保障,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进度,完善并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和用工企业在参保、就医方面的政策宣传,引导和规范其按规定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完善国家和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新农合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工作。加强流入、流出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相关服务衔接,使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接续获得各项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记者代丽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35岁以上人群首诊都要测血压--健康·生活--人民网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