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点,北京西五环外长辛店,杨洪增走进建设三里一幢居民楼底层的车棚。放好拐杖,带上棉纱白手套,在这个简陋的健身房里,杨洪增开始“撸铁”。
杨洪增今年83岁,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的退休职工。2000年1月1日,退休后的第二天,他直接到这家健身俱乐部“报到”。举了半个月的杆子后,他才慢慢开始在两端配重杠铃片。如今,杨洪增已经是这个健身房里年龄最大的会员,卧推55公斤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而他的队友们,撸起铁来也毫不逊色。
65周岁的田凤纲,肩后举配重70多公斤。67周岁的安耀华,引体向上,每次训练做8到10组,共计100个。61岁的娄玉龙,深蹲配重80到100公斤。……
这家健身房的成员大多是北京二七机车厂的退休职员,他们所使用的健身器械也几乎都是用厂里的废弃边角料自制的,“二七健身俱乐部”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两个角铁焊接在一起,拼成方柱,加一块铁板,搭配举重队淘汰下来的杠铃片,再放上大爷们从自己家里拿来的垫子,一个卧推架就这么做好了;把铁片打磨成圆形,中间再打个上孔,就成了配重片;一个铁棍焊接上两个铁块,就成了哑铃……因为时间久远,这些没有镀保护层的铁家伙大多锈迹斑斑,整间健身房里弥漫着一股铁锈味。
二七健身俱乐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84年。健身房的北墙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长柄大刀,它是健身房历史的见证者。那一年,二七机车厂的“运动达人”张威开始自制运动器械,利用业余时间带着工人们在操场上锻炼。张威是1956年北京市环城长跑比赛的冠军,这把大刀就是他当年练习长跑时用来配重的。
最初,大伙儿只是跟着张威在操场设备间旁的草地上健身。谁都没想到,这样的集体锻炼竟持续了三十多年。期间,健身房数次搬迁,但很多老会员都愿意一路追随。
徐伟,曾经是二七厂的一名钳工。年轻时,他参加过厂里的足球队和摔跤队。1997年,他开始跟着张威健身。2014年,张威因病去世,他成了这里的负责人。
现在这个车棚健身房,就是徐伟和会员们一起布置的,健身房的墙上贴满了健美剪页和海报。“我们练的时候,看着这些偶像的身材,特有劲儿!” 在这里,8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学生可以免费健身,其他会员每年需缴纳300元的会员费,用于支付房租以及水电费等费用。健身房没有固定的营业时间,每个学员手里都配有一把钥匙,出入自由,不受限制。
如今,二七健身俱乐部的名气,早已传遍周边社区,附近的一些年轻人也慕名前来。
刚过60岁的赵树元,向往走南闯北的自由生活。他曾在水温13度的贝加尔湖游泳,在阿尔卑斯山少女峰下卧雪,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潜到8米……坚持健身,就是为给自己的“潇洒人生”一个保障。“没有好身体,你上哪个山下哪个河?你都实现不了。”
徐长兴,61岁。他年轻时玩吉他,学摄影,过着潇洒的生活。如今年过花甲,他的这份潇洒丝毫未减,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身材的要求。“你要能入别人眼,得让别人欣赏你。”健身,也不是简单玩玩儿。2019年6月和2021年6月,徐伟、徐长兴和队友两度出战北京市健美锦标赛,拿下多个级别的冠军。
2019年,杨洪增意外摔倒,导致左腿韧带撕裂。他接受了手术治疗,又在康复医院养了两个多月。出院后,他哪怕拄着拐杖,都坚持到健身房进行恢复性的锻炼。而在耄耋之年的这份坚持,也是他作为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儿子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要上班。我如果每天病病歪歪的,三天两头上医院,他们一天到晚要多累啊。”数十年如一日,车棚带给这群大爷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锻炼本身。
拍摄即将结束的时候,杨洪增带我们去了一趟他曾经工作过的二七厂。站在厂区门口,看着这个自己工作了41年的地方,老人百感交集。
2018年,北京二七机车厂彻底停产。如今,一小部分的老厂房被改为科创文创园区,大部分的厂房被改建为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这个占地750亩,曾拥有上万名工人的国营大厂,已经成为了历史。
从二七厂走出来的这个车棚健身房,是大爷们青春的延续。走进健身房,戴上工厂里的棉纱手套,他们似乎又找回了过往的青春。在这里挥洒汗水,是他们与时间对抗的独特方式。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视频|硬核!退休坚持健身 83岁北京大爷轻松卧推5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