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各种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许多老年人都心甘情愿高价购买。那么,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坑老保健品”的监管,难在哪里?
这是近日发生在河南南阳淅川县一家电影院里的场景,上千位老年人正跟随组织者的口号,打着节拍。舞台大屏幕上播放着的视频中,一个自称是保健品厂家的女负责人,在面向全国多个分会场现场直播,讲解两种名为“乌仲参”、“羊胎盘”的保健品的功效。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位讲解者的嘴不是一般的甜,二十分钟的讲解视频里,她总共喊了一百多声“爸爸妈妈”,一百多声“父亲母亲”,还有二百多个“老人家”。视频讲解结束,又是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就是老人们期待已久的分发保健品,然后当场试吃环节。这个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马上跟老人们套起近乎来。只见一名年轻女子双手捂着一位老人的手,给老人取暖,嘴里还不停喊着妈妈,看老人家很开心,她便顺势推销起他们的保健品。
会场工作人员:半年的产品,20盒,价格是6600吧,现在办会员是1860,少了4000多。
会场工作人员:咱们的产品通过调理细胞,修复细胞,从而达到一个身体平衡效果,吃了我们的产品,百分之百,孟总不是说了嘛,至少百分之九十的都会好的。
然而,被这些人吹捧得如同“神药”般的“羊胎盘”“乌仲参”,赫然就在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局网站公布的39个批次监督抽查不合格保健品之列。
据调查,这类不合格保健品很多都是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有治疗“三高”的,有具有“溶栓”功效的。生产商为了“求稳”,有些保健品用日常食品来做,这样不至于吃坏老年人,而有的保健品生产商为了短期的效果,也会故意在保健品中添加一些西药,这类药老人们刚服用的时候,效果会很明显,但如果长期服用,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河南省人民医院主管药师 陈博雅:添加这些东西,剂量是没有办法控制的,这样就食用,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那么,一场场保健品骗局中,老人为何屡屡心甘情愿被“忽悠”呢?郑州市民李先生的母亲一年前开始迷上购买保健品,一年来她已经在保健品上花费了一二十万,几乎花光了自己的家底,换来的是堆满房间的保健品,有吃的,有喝的,还有很多号称具有“特殊功能”的用品,比如说,号称有保健功能的衣服,有养生功能的脸盆、洗脚盆,有功能奇特的治疗仪、磁疗仪。老人说,她平时一个人住,子女很少有时间来探望,与其说买的是保健品,倒不如说买的是个“心理安慰”。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调查对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过老人不要上当,但效果并不理想。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倾向与老年人的学历、原工作职务等无关,与年龄、健康状况和与子女亲密度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提高。
专家认为,老年人知识更新慢,面对疾病,他们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导致轻易被骗子“拿下”。同时,犯罪分子极力营造的“送温暖”氛围,正是专为老人而设的“温柔陷阱”。
针对保健品监管,各地已纷纷出招。然而,与行政执法部门打了多年“交道”的保健品销售公司,也不断在“研究”如何规避打击。例如,把营销推广与实际销售分开的模式,就给执法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建议,立法和执法部门需要通过更有力的法治手段规范市场。要规范市场的销售行为,要求商业经营场所必须证照齐全;商品和服务必须明码标价,销售对象为老年人的,必须主动提供发票。同时,建议设立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法定冷静期”制度,即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以避免老年人非理性消费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
另外,子女自身和社区等社会主体也需要多关心老年人,增强其对真假保健品的辨识能力,同时,尽量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不给骗子可趁之机。
老年保健品市场出现的这些现象是偶然的吗?不是偶然的,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是老年人财富的积累增长和对健康生活更高的要求,让老年保健品市场迅速扩大。以前没这个经济条件去买保健品,现在完全不同了,许多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充足,购买力也强了,使得他们有需求。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引导这样的需求,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包括老人的家人还有相应的安全监管都还完全不到位,这就让一些不良商家认为有机可乘钻空子。因此,首先解决重视问题。
其次,现在互联网社会快速迭代的知识要求与老年人本身知识更新能力较弱的矛盾越发突出。这其中,信息不对称成为保健品市场投机现象突出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学习应用能力下降是一种客观规律,只是碰上现在的社会条件就更让这个群体参与社会活动是越来越处于弱势,容易被侵犯。老年人即使想维权,恐怕也不知道该如何维权,也缺乏这种精力和体力。有很多时候就放弃维权算了,这也助长了一些不良商家的气焰,认为老年人好欺负,钱好骗。
因此,说到底,就是整个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怀不足造就了老年保健品市场的这些问题。我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子女家人首先要多关心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诉求,教会他们一些防骗常识。同时对老年保健产品做一些动态了解,对一些虚假宣传的保健品要能识别,从而及时引导老人识别。另外监管部门也要充分行动,我看有必要对这个市场采取一轮大规模的整顿行动,严厉查处不良商家虚假宣传甚至恶意诈骗的行为,震慑这股歪风。同时尽快制定一些有利于老人维权的规定,多设立一些适应老年人生活特点的法律保障条款。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轻信、不固执、不贪小便宜。人都会老,大家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今天我们所有做的这些努力,将来一定会让我们自己也能受惠。
除了居于首位的老年保健品之外,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还有哪些呢?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之二为校园贷。作为一种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借贷服务,因“裸贷、收费混乱、暴力催收”等负面事件备受舆论质疑。
热点三,共享单车。共享单车行业在经历了快速扩张之后,于2017年下半年逐渐显露颓势,大量企业集体“退潮”引发“退费难”现象。主流舆论认为,共享单车押金监管存在漏洞以致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热点四,网络订餐。“外卖热”的背后,存在安全卫生、规范管理、监督责任等诸多隐患。保障消费者享受安全的食物与合格的服务,成为公众热议的消费者权益话题。
热点五,酒店卫生。2017年下半年,快捷酒店和五星级酒店的集体沦陷,将长期以来积弊丛生的酒店卫生乱象和盘托出,也将公众对酒店卫生的质疑推向高峰。
热点六,网约车。“加价高”“提现难”“高风险充值”等问题,成为网约车领域消费热点话题。
热点七,预付卡消费。2017年以来,各地先后出现一些发放预付卡的企业突然关门、人员卷款逃逸的情况,尤其是在美容美发、洗染、健身、教育培训等服务领域。
热点八,《电子商务法》。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在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良莠不齐,种种问题,直指法律规范的缺失。2017年,《电子商务法》立法进入关键阶段。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对电子商务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
热点九,刷单炒信。随着阿里巴巴起诉刷单公司一案的开庭,互联网刷单的黑色产业链也浮出水面,移花接木、好评返现、差评打压能够为消费者消费决策提供更多参照信息的网购评价,正被商家恶意操纵,严重破坏了网购信用体系。
热点十,OTA即在线年,在线旅游成为消费投诉“重灾区”。当年10月,“演员韩雪微博炮轰携程捆绑销售”和“携程时隔半年回复百亿级坑骗消费者”事件引起巨大反响,旅游平台捆绑销售问题再次引发消费者热议,成为社会舆论焦点。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新闻观察:老年保健品市场不应投机现象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