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心灵的浪漫。这是我微信头像的备注。自认还算喜爱读书吧,但2017年买的26本书,并未读完。年少时畅快淋漓的读书热情,终究是消失殆尽了。
2月初,文友“花瓣雨”与我聊天,说她建了一学习小组,每天读书25—50页,每月写4篇文章,邀我加入。我犹豫,奔五年龄已过,不想给自己套枷锁了。平日读书写字只为喜好,并无“先立一个小目标”的想法。但转而一想,学习小组的任务也不算难吧?游记、日记千字文都算,况强制性读书也能治我的懒散。
进了“读书小组”群,见到了学员“陌上花开”。之前读过她的文章,此刻以书会友,并不陌生。三个女人你言我语,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了向往。没两天,又拉进来西安的“秋竹”。虽陌生,但共通的类似气息,隔着很远都能闻到。我们共同补充了学习小组章程:每日打卡;每周上传文章;节假日不计任务;有事可请假,周末补;每周写小结,推荐好书;未完成任务者,周末给大家各发一元红包。
于是每一天,我都惦记着我的读书任务。办公室里没看完的书,一本本找出来。家里书柜也搜寻,摞在客厅沙发的小桌板上。“我加入读书学习小组了!以后远手机、亲书本,开始新生活。”我乐陶陶在家宣布。“啊?啥情况?不是读电子书,晒朋友圈那种?”女儿好奇。老公则摇头:“读书还定任务,累不累啊?”
不觉得累。不过是把看肥皂剧、刷手机八卦的时间挪出来而已。在静谧的夜晚,一人独坐客厅,一本书一支笔,让眼睛穿行在文字的山水间,浏览畅行。从此,那静卧在书籍里的大好河山、纵横阡陌,开始翻腾跳跃,在我的心间起伏荡漾,留下点点痕迹。眼睛酸涩,去看看阳台上的花草,觉得读书也是积累,像起初栽培的一盆盆幼苗,一日日变得丰盈饱满,成长为茂密的绿植。
有督促,有同伴,果然效果显著。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去年春节购买,一年只读了一半。而加入学习小组,两天就读完了。重读倾蓝紫的《此生遇你已很美》(描述古代诗人友情),对作者引用的大量的友情唱和诗一句句啃,对她诠释的生僻、精美的语言慢慢体味,不再一目十行、避重就轻了。要给文友们汇报,怎能应付差事,假装完成?虽然一元红包不多,但珍存于内心的信义、承诺和坚守更为贵重。
又买了新书,还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当任务变成一种习惯,当自觉成为一种日常,那力量超出了想象。回家过年,我还在妹妹女儿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网络红人咪蒙的书抽空阅读。一想到加入的这个学习小组,瞬间觉得自己高大上了,脱离了低级趣味,心怀阔大浩远。多了书卷气,增了知性美。更重要的,是心灵忘了疲惫、浮躁。感谢读书给了我立体而生动的内容,明亮而光华的色彩。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泉州晚报数字报·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