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这种病原 体及其毒性产物可以通过感染的人、动 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经由中介的 动物宿主、昆虫、植物宿主或其他环境 因素)传染给易感宿主 近年来,部分传染病死灰复燃,如结核在我国存在的新发现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莱姆病、O139霍乱、军团病、空肠弯曲 菌肠炎、大肠杆菌O157出血性结肠炎和 新型病毒性肝炎等 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如HIV、疯牛 病和SARS等 SARS头号杀手 病死率 流行于32个国家和地区 病原体(pathogen)宿主(host)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病原体(pathogen)是指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 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 寄生虫等 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 细菌 10 立克次体 支原体 11 沙眼衣原体 梅毒螺旋体 12 线 传染力(infectiousness)是指感染容易传播给新宿主的程度 感染力(infectivity)是指病原体侵入、 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可用接触者续发率 或暴露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来测量 14 致病力(pathogenecity)是指病原体引 起机体病变的能力,可用感染者中患者 的比例来测量 毒力(virulence)是指病原体引起机体 严重病变的能力,可用患者中的重症病 例比例或病死率来测量 15 表29-1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 16 耐药性变异:指病原体对某种抗生素从敏感变为不敏感或耐受的现象 抗原性变异:指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病 原体抗原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毒力变异:指病原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 致其毒力增强或减弱 17 宿主( 宿主(host host))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 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 寄生的人或动物 寄生的人或动物 能提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 宿主排出病原体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 与侵入途径相同 18 免疫力: 免疫力:宿主机体针对某种病原体或其 宿主机体针对某种病原体或其 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 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 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 免疫 免疫 19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 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病 原体对机体的作用表现为传染性、感染 力和致病性 20 以隐性感染为主 以显性感染为主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例相近 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21 spectrum infection无症状或体征 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疾病 22 感染谱的分类 23 这类传染病的结局中隐性感染所占的比 例很大,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有明显的 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而危重和致死 病例极为罕见。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脊髓灰质炎、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 乙型脑炎等。这类感染梯度分布又称为 “冰山”现象(ice-berg phenomenon) 24 HIV 报告人数为 141241例 现存HIV感 染者已达65 25这类传染病的结局中显性感染所占的比 例很大,隐性感染只占一小部分,而危 重和致死病例极为少见。这类传染病容 易被临床上发现或诊断,如麻疹90%以上 都是临床病例 26 如古典型霍乱有41%的感染者发病,埃尔 托型霍乱有25%的感染者发病,流行性腮 腺炎约有66%的感染者发病 27 这类传染病的绝大部分感染者呈现 严重的临床症状,尚无有效的治疗 手段,多数以死亡告终,如狂犬病 28 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9 携带者患者 获得 免疫者 死亡 死亡 病人病人 动物 动物 生长繁殖 生长繁殖 排出 排出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30传染源(source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31 广义的传染源,包括人、动物、节肢 动物、植物、土壤、物质或其结合 32 传染病病人是重要传染源 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 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 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 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 33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潜伏期主要与病原体在 机体内繁殖时间有关 34 a)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b)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 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c)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 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35 临床症状期 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 恢复期 是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机体逐渐恢复到 正常状态的时期。机体开始出现免疫力, 病原体遭到清除,一般不再排出病原体(麻 疹)或排出减少(乙肝、痢疾和伤寒等) 36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carrier)是指没有 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7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 不仅取决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 体数量和持续时间,更重要的是取 决于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卫生 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等 38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 后,侵入宿主前,在外环境中停留 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39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等 飞沫核传播:结核杆菌等 尘埃传播: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等 40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发现,发病率高冬春季高发 少年儿童多见 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41 传播的方式包括饮用水污染和疫水接触如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粪便、 污物或地面污物污染水源 42 病例分布与特定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别 对水源采取卫生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43 经食物传播:当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或受 到病原体的污染时,可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特征:有共同食物史;一次 大量污染可引起爆发;停止供应污染食 物后,爆发可平息 44 直接接触传播: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的一种传 播途径。如性病、狂吠病等 间接接触传播: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 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 品所造成的传播。如肠道传染病等 45 机械性传播:指媒介生物与病原体之间没有生物学依存关系,媒介生 物对病原体仅起机械携带作用。如 伤寒、痢疾等可以通过苍蝇、蟑螂 等污染食物或餐具,感染接触者 46 生物性传播:指病原体进入媒介生物体内 经过发育或繁殖,然后传给易感者。如疟 疾、、丝虫病等 流行特征:地区性分布明显;具有职业性 特征;有一定季节性;青壮年发病较多 47 经土壤传播:通过被污染的土壤传 播。其往往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 时间、个体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和个人 卫生条件有关。如钩虫病、破伤风等 48 :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 染病的传播。如丙型肝炎、HIV等 49 指在围产期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经胎盘传播:乙肝、梅毒、HIV等 上行性传播:单纯疱疹病毒等 分娩时引起的传播:淋病、疱疹病毒等 50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是 指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可以用人群 中可能发生传染病或感染的比例来衡量 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 口所占的比例 51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免疫人口死亡52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隐性感染53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54 “厄尔尼诺”现象新的降水格局,造 成大量水洼 蚊蝇孳生 气候变暧可使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的迁徙方式发生改变 55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增强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使传染病有增无减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也有助于传染病的蔓延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战争、战乱、难民潮和饥荒也促进了传染病的 传播和漫延 56 原油污染原油污染 战乱 战乱 57 病人 病人 携带者 携带者 受感染 受感染 动物 动物 接触接触 食物食物 医源性 医源性 垂直 垂直 媒介 媒介 土壤 土壤 经济经济 政治 政治 文化 文化 宗教 宗教 风俗 风俗 气候气候 地理 地理 58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 的地区称为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 范围较小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 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疫源地连成片称疫区59 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60 传染源被移走或已结束排出病原体状态2)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 清除,传播途径已不存在 3)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 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61 62 策略:预防为主,群策群力, 因地制宜,发展三级保健网 加强传染 病监测 预防为主 传染病的 全球化控制 加强人 群免疫 改善卫 生条件 加强健 康教育 63 通过大众媒体、专业讲座和各种针对性手段来使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获得 有关传染病预防知识 通过改变人们的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 为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安全性 行为知识与艾滋病预防;饭前便后洗 手与肠道传染病预防等 64 保护水源,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 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 65 监测内容包括传染病发病、死亡病原体型别、特性;媒体昆虫和动物宿 主种类、分布和病原体携带状况 人群免疫水平及人口资料 传染病常规报告包括甲、乙、丙三类共 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和SARS一种 66 1980年全球消灭天花,1988年又启动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年WHO发起了全球“终止结核病” 合作伙伴的系列活动 针对艾滋病、疟疾和麻风的全球性策略 也在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展开 67 传染病报告 报告种类 责任报告人 及报告时限 针对 传染源 病人 携带者 接触者 动物 针对传 播途径 针对 紧急措施68 甲、乙、丙三类共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甲类如鼠疫、霍乱 乙类如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艾滋 病、麻疹、淋病、等 丙类如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风疹等 69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个体开业医生皆为责任报告人 甲类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城镇为6小 时以内,农村12小时以内 乙类城镇为12小时以内,农村24小时以内 70 消毒: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 预防性消毒:饮水消毒 疫源地消毒:采用随时消毒和终未消毒 71 免疫预防: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 72 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等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73 74 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 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 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 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 消灭针对性疾病的目的 75 是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 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76 人工自动免疫 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脊髓灰 质炎疫苗 特点:接种剂量小,次数少,效果 好,维持时间长;但不易保 77灭活疫苗:用人工方法将细菌灭活,但 仍保持抗原性。如灭活的霍乱 弧菌 特点:制备方便、易于保存、副作用 小;但免疫效果有时不太理想 78 重组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 DNA疫苗:正在研究的此类疫苗包括 疟疾、流感等 79 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 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抗体 而受到保护 免疫血清:抗毒血清、抗菌和抗病毒血清 丙种球蛋白:可预防甲肝、麻疹等 80 被动自动免疫:指在注射破伤风或白喉抗 毒素实施被动免疫的同时,接种破伤风或 白喉抗毒素疫苗,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 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81 扩大免疫方案:全球扩大免疫规划 (EPI)要求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 相结合,防制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等传染病 82 中国的计划免疫程序:内容是儿童基础 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 的基础免疫(见表29-2) 83 2929- -2 84免疫学效果:通过测定接种后人群抗体 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 来评价。如脊髓灰质炎中抗体1:4或 有4倍及以上增高;麻疹血凝抑制抗体 1:2或有4倍及以上增高等 85 流行病学效果:可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现场试验 结果来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疫苗保护率(%)= 疫苗效果指标= 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接种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86 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包括组织设置 和人员配备;免疫规划和工作计划;计 划免疫实施的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冷 链装备及运转情况;人员能力建设及宣 传动员;监测及疫情爆发控制等。具体 考核指标为: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 盖率、冷链装备完好率等 87 88 What hospitalinfection? 凡住院病人、陪护人员或医院工作人员 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 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 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视为医院感染 (hospital infection) —WHO 对象 感染时 89医院感染分类 Exogenous infection Endogenous infection 90 我国医院感染特征 医院规模越大,医院感染越多 医院感染重点发病科室 主要感染部位 重点人群 91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9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 先前感染的存在 侵袭性操作 应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手术部位 备皮方法 其他因素 93 加强组 织管理 感染监测 药物使用 医疗措施 宣传教育 94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绝密版 传染病预防控制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