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节气一般是按农历算出来的。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
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养生,不如按24节气养生,顺应天时而养生,也就是按节气养生,什么节气该吃什么东西,该调什么经络,该做什么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所谓的节气养生不单单是什么节气吃点什么,补点什么,忌点什么,养生绝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以饮食来调理体内形,以运动来养体外的型,再以经络来调内外,这样才能全面地调理身体。
在自己的身体上养生保健,就相当于农民在田地里劳作耕耘,如果播种晚了一个节气,那秋天收割的时候,就会容易没有收成。
比如,立春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相当于种子开始萌芽了,如果这时候不注意不养气血,那阳气就不会很好地生发。
明白节气的特点,那我们在养生的时候就要风季养生发,见暑热养生长,见湿养转化,见燥养收敛,见寒养封藏,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比如说,如果在风季,这个阳气萌芽生长的阶段没有做好肝阳升发的功课,那您一年到头可能都会阳气不足。而在暑季阳气最旺的时候,没有好好养心通络,那大量的阳热之气就肯定会淤滞在体内,出现各种上火的症状。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身体乏力,总是觉得没有精神,医生说气血不足,吃了医生开的黄芪,当归一类补气血的药,结果精神没有改善,血压反而升高了,扁桃体还发炎了。
又比如现在很多女孩子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特别怕冷,这是体质寒的症状,艾灸驱寒效果挺好,听完去做艾灸,但是坚持做了两个月,总不见什么效果,到了冬天,手脚照样冰凉。
如果从大雪开始吃当归,黄芪,半个月,精神状态会好很多,脸色和气色也会变得红润。
体质寒的女孩子,如果在大暑这个节气开始灸关元穴只需半个月,当年冬天就会过的舒舒服服。
比如说春天要多吃葱蒜,韭菜类的可以帮助升发阳气的食物来温补肝阳,那整个春天都能这样吃吗?
如果在整个春天一直这样吃的话,那到春天最后一个月(4月初到5月初),估计脾气会变得很大,还会牙痛,口舌生疮,脸上长包,便秘。
有句俗话说:“清明之上不进补,清明和谷雨这两个节气附近(每年4月4日或5-5月初),这两个节气上春阳生发的相当旺盛,气温也在不断的升高,随着温度的上升,一些人发脾气的次数也在增加。
”这个时候肝火很旺,所以这两个节气就不适合再进补了,否则便是火上浇油,肝属木,木能生火,而火为心,清明上肝火会引燃心火,这两堆火要是一并烧起来问题可就大了,“火性上炎”,火是往上烧的,居高的头部就会出现问题,口疮、口腔溃疡、牙疼、长痘等,患有高血压的朋友要格外注意,尤其是老人家容易出现头痛、眩晕一类的症状,所以这个节气上养生要以灭火、降压为主,而不是盲目的进补。
再看看秋季,天气干燥,而肺最怕燥气,所以需要多吃百合,麦冬银耳这一类滋阴润燥的食物,但是这又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立秋,处暑,白露这三个 节气以湿为主,如果不明白这点,一入秋就吃百合,银耳,那就补错了。
秋天第一个月湿气很重,吃过多滋阴,粘腻的东西就会加重体内的湿气,让脾胃不堪重负。您如果一入秋,胸口总是闷闷的,没有食欲那就一定与吃错东西有关。
按照中医的五运六气这个理论来分,一年可以分成风,暖,热,雨,干、寒这六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四个节气,记住每个节气的特点,就可以找到量身定做的养生。
每个季节都有一种气来主导,如果变化太快,超出了我们的人体的承受范围,那人就容易生病,这时六气就成为六邪或者六淫。
黄帝内经里有说,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周四个节气最猖狂,它能通过侵犯体表使得毛孔打开而进入人体,特别容易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如背部,头部,上肢等。而人一旦受风邪侵袭就会表现出头痛,头晕,肩背酸痛,怕风,鼻塞,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等问题,所以在这段时间,我们要千万做好防风的准备。
什么是火邪?比如,辣的东西吃多了,就容易脸上长痘痘,甚至会引起口腔溃疡,牙痛,这都是火邪伤身的表现,在上面的这四个节气里,天地阳气上升,正式人体火气最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饮食,要不容易引起惹火上身。
火的特点是上炎,所以人一上火就是首先表现在头面部,比如口舌生疮,牙痛,眼睛红肿,脸上长痘痘。等。
热季不仅天气炎热,还容易多雨,这时候,身体内的水分少了,人就容易口渴,特别想喝水,小便短少,黄赤。在加上消耗过大,容易气短,无力,甚至晕倒,所以要做好防范暑邪和湿邪的准备。
湿有两大特点,一是粘腻,而是往下走。比如人体湿气大,大便容易粘马桶,汗也比较黏糊,而且味道重,小便也会发涩不畅,这就是粘腻的表现。
湿气容易往下走,体内湿气重了,下肢就容易浮肿,女性容易出现妇科炎症,男性也容易出现部位瘙痒。
秋分一到,我们的皮肤就就经常起屑,眼睛,鼻子,头发都会感到发干,这就是燥邪出来活动了。
体内燥邪重了,首先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原本水嫩的皮肤就会变得缺水干枯,所以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好润肤的功课。
我们的肺部最怕干燥,如果这时不做好滋阴润肺的功课,那就容易出现口干,咽痛,咳嗽,全身发干,毛孔粗大,皮肤粗糙等症状,我们的大肠与肺相表里,也容易跟着遭殃,出现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的毛病。
比如水一到冬天就会结成冰,这就是凝滞,同样的道理,人体的气血一受寒就容易淤堵。
受过风寒的人都知道,身体发热发烧,就是不出汗,这是吃点生姜葱白水,让汗发出来就好了。另外,人在凉水里游泳的时间久了,腿就容易抽筋,这也是寒性收引的表现。
好了,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大概知道一年中的每15天内应该防备什么病邪了吗?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的阴阳失调,不能适应天气和环境而造成了。
所以按照节气来养生,才能天人合一,借助老天之力来养人,这叫不生病的智慧,省时省力,更省心省钱。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氧气美少女张韶涵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