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勇:健身养生还是传统的好

  无论人类文明以哪种形式发展,对健康长寿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全球各地根据自己文明体系的特点实践出了不同的养生之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更不例外,其博大精深的养生系统,建立在《黄帝内经》《周易》、中医经络学说以及道家养生等经典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充满智慧又道法自然的不寻常之路。

  一直有人对中国传统中医持有疑问,表达了诸多不信任,认为中医很多治疗方法没有科学依据,比如草根树皮熬制的中药含有哪些元素可以治病?经络穴位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何处?针灸火罐为何可以减轻痛苦?等等。我采访过的一位医学专家如此解释,“中医西医其实并无高下之分,只不过是在不同文化体系下产生的对人类健康不同的探寻之路而已。用今天西医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也不能理解中医的理论。”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文化认同度越来越高,衍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在国内外呈现出强劲的复苏之势,特别是对西医束手无策的绝症和疑难杂症,中医的许多理念和方法为当今世界医学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今天,中医不仅走进了国外许多大学的课堂,大量的中医诊所也门庭若市。

  中医历来防重于治,“治未病”就是中医的健康观。早在2000多年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说法。今天,不仅疾病的种类和复杂程度在增加,更困扰人们的是亚健康。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让人身心疲惫又无从下手,而中医体系中那些脱离了医疗范畴的体育锻炼养生,无疑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如果说医学是人类追求健康的应急措施,那体育锻炼和养生才是真正走向健康与长寿的助推剂。实际上,世界各地对医学之外的养生保健都做了无数的探寻,并根据自己文明体系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养生之道,比如欧美流行的健身健美、南亚地区流行的瑜伽等。但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相比,健美所追求的夸张肌肉和爆炸力量、瑜伽所追求的柔若无骨就显得刻意了。

  纵观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的形象,绝少有如斯巴达克斯那样的肌肉猛男,哪怕是关羽、杨业这些著名将领,也都是一副仙风道骨、斯文儒雅的形象。这除了体现中华文化的低调内敛外,也与我们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密不可分。

  听众问陈振勇先生,到底该采用西方式的健身,还是中国传统的锻炼?陈先生答,“健身无定法,养生无定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传统体育的健身方法比西方式纯粹的肌肉练习更有好处。”

  陈振勇,教授,成都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部副主任,中国大体协民族传统体育分会科研委员会委员,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委、《武术研究》编委。目前研究方向为武术历史与文化。

  养生健身是个文化问题,折射出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人的自然认知。因此,探讨学习养生健身问题,必须从文化视角进行深层次地梳理与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养生健身的学理和思想。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大家平时会说这人有没有精神,精气神如何,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讲,这可能和西方的理解不一样。什么是精和气?“肾主藏精,其肺主气”,就是说肾和肺这两个器官的功能与人的精气神密切相关。肾功能和肺功能的好坏,最终得出一个“神”,这个神并非就是指精神,也不一定是神经系统,而是一个人的外在体现。

  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衍生出了许多养生方式,而传统体育养生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通过身体活动,强调内外结合、身心一统、天人合一,最终达到身体健康、防病治病,是一门生命科学。为什么说它是一门生命科学?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健身机理是建立在《黄帝内经》《周易》、中医经络学说以及道家养生等经典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上,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象征。

  对传统体育养生进行分类,从动作上分为静功和动功;从养生特征上则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取象比类、象形仿生、阴阳平衡和道法自然。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是无限的。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个办法,叫做“取象比类”,其核心就是寻找事物的规律。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只要抓住了规律,就能举一反三。

  何为取象比类?举个例子,《荀子·议兵》载道,“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过去的战鼓都是木头制造,按照取象比类的文化解释,木属肝胆,肝胆主士气。胆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经络,从身体两侧一直延伸到脚下,所以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跑步前都要进行热身,常见动作就是拍全身,其作用就是刺激自己,提高兴奋度。那么,鸣金收兵也可以很好地解释,金代表西方,太阳东升西落,西方代表着休息,所以鸣金也表示出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讯号。

  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许多理论的基础,传统体育养生也不例外。比如,形意五行拳是行意拳系中最基本的拳法,也称形意母拳,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以五行学说来命名,崩拳对应肝脏,钻拳对应肾脏,炮拳对应心脏,横拳对应脾脏,等等。这套拳法许多动作通过身体的运动,拉动内脏进行深层次的运动感应,具有一定的养生和治病效果。

  象形仿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认知观念,反映了取法自然的逻辑思维形式。《越女论剑》讲述越王向“越女”请教“剑戟之术”,这个典故在中国体育史、武术史上都很有名,其中有这样一段,“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 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 女曰: 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 于是袁公即拔箖箊竹。竹枝上枯槁,未折堕地,女即捷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这里记载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而猿无疑被视作高人的存在。

  中华武术中,模仿动物创造出的招式,各门各派皆有之。到了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仿造各类动物的动作,创作了五禽戏,逐渐推广为中国民间最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之一。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无论是五禽戏还是其他传统体育养生方式,都体现出了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性。综合来看,中国文化是求内的,西方是向外的;中国传统体育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相契合,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象形仿生,无数传统体育方法都是走的曲线型道路。而西方文化突出人的强大,认为人能够征服自然,所以它的许多体育运动都是直线形运动,比如拳击。在自然界中,动物是不太可能做出纯粹直线形运动的。这就反映出不同文化对自然界的认知,并导致身体的基础差异性,从而在养生方法上也产生了差异性。

  《黄帝内经》这本书其实并不单纯是本医书,它阐述了追寻健康最基础的道理,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从整体观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不仅贯穿着中国的医学体系,在民间生活中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中国饮食业就非常注意阴阳平衡,比如北京烤鸭,是中国有名的一道菜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鸭是寒性食材,需用火烤,这样制作出的菜肴才能阴阳平衡,食后才能保持健康。还有核桃仁拌木耳,这是一道颜色对比鲜明的菜,从五行来讲,木耳是黑色,补肾也即补精,核桃仁是白色,补肺,也就是补气,精气补好了,才能产生神。这一道简简单单的凉菜就包含着精气神的理念。

  《黄帝内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说——经络学说,为传统体育养生健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经络学说的构成非常复杂,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在国外讲学,有一位外国友人问,中国有一种健身方式是倒着走路,为什么?我告诉他,这主要是锻炼背后的一个经络——膀胱经,经常锻炼膀胱经,可改善脑部供血质量,刺激脑神经细胞活性,提高记忆力。在中医体系中,下午3点到5点是膀胱经的运行时间,那时敲打,可有效减少“午乏”,恢复精力。

  中国传统医学要求人们一定要在子时前休息,也即至少在12点前休息。因为子时(晚上11点到1点)是足少阳胆经工作的时间,胆的主要功能是生发,这个时段只要胆一生发,后面的阳会陆续跟上来,慢慢全身都会生发。凌晨1点到3点是养肝的最佳时刻,熬夜一定不能超过凌晨3点,否则,养不足肝血,第二天怎么都休息不好。

  经络学说最终体现的还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其实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体现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这即使在当下的社会,也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陈振勇:目前来看,保护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保存,把那些即将消亡的体育文化录制、拍摄下来,留下珍贵的资料。这一部分因为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濒临失传和消亡,又不具备民间传承的条件,只能进入博物馆予以保存。第二种是传承,这一类在目前来看,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要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纯粹性,尽量减少外来文化的干扰,同时要保持其活性,让它们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这也是我为什么与大家分享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优秀,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璀璨夺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临着如何保护和传承的难题。我认为这些优秀的文化结晶应该真正走向民间、走向社会,通过民间力量继承下去。

  第一是按摩养生法。我们手有五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对应脾、肝、心、肺、肾,比如经常按摩拇指对脾脏就多有好处,帮助消化。

  第二是身体拍打法,可以拍打关节来治疗和缓解一些疾病,比如拍打肘关节,可以疏通心脏与肺部,排毒养颜;拍打膝关节,可以治腰腿疾病;拍髋关节,可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

  第三是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治疗胃病、失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同时,也称“强壮穴”,对提高身体免疫有很好帮助。中医有云,“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陈振勇:健身养生还是传统的好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