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指望吃三盒减肥茶就可以成功减肥这是违背人体规律的

  你不要指望吃三盒减肥茶就可以成功减肥,这是违背人体规律的;你也不要指望拥有一套炒股软件就可以成为股神,在股市中就可以战无不胜,一夜暴富;你也不要轻信,你会突然间中了什么大奖,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

  投资是通往财富殿堂的必由之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之路并非坦途。人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这些陷阱都是骗子们为了骗取投资人的钱财而精心设计的,投资人若是一不小心掉了进去,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就会不翼而飞,甚至会让投资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为此,非常有必要对“投资陷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使人们警醒,一生远离“投资陷阱”。下面,先从几个真实的典型案例说起。

  炒过股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股市上,“原始股”一向是发财的代名词。它的价格便宜,远远低于股市上流通的股票,一旦上市,股价一下翻几倍、十几倍、几十倍都不是神话。于是,现在市面上冒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始股,都号称这些原始股是投资人的印钞机,只要买下了就能坐享其成,一夜暴富。可奇迹真能发生吗?下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故事。

  家住安徽滁州的闵先生是一位伤残,2002年从当地粮食局下岗之后,就一直赋闲在家。在2006年6月份,闵先生把家里的钱全部购买了陕西金圆汽车的股票。他之所以花那么多钱购买金圆汽车的股票,全是因为听信了中介公司的介绍,中介公司说金圆汽车正打算在美国上市。

  金圆公司在网上发布的承诺书赫然写着:“如果因公司工作失误,致使公司挂牌上市时间推迟,每推迟一个月,公司向每位股东赔偿损失2.25%。”让闵先生更加确信不疑的是,在西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的网站上,他查到有关金圆汽车在那里挂牌的信息,号称是“西部唯一的、最大的汽车后时代产业的龙头”。于是,闵先生对金圆汽车海外上市的计划彻底相信了,他分两次一共买了两万股,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到了金圆汽车上,希望金圆汽车上市后,能够有更多的钱来给孩子看病。但是,他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金圆汽车公司违法发行股票,正在接受司法机关调查!闵先生的投资可能血本无归【摘自2007年6月4日《中国电视报》】。

  北京的何先生是一位退休职工。2006年6月,他通过推销中介了解到一家公司在销售原始股。为此,何先生还专门上网查询,看到了公司上市名称、美国上市价格、一年后预计价格等信息,其中美国上市价格是每股16~20美元,一年后预计价格为每股30~60美元。而当时给何先生报出的价格是每股5.2元人民币。公司还特别承诺,如果上市失败或停止上市,一年内不能挂牌,回购全部股权。这下可给何先生吃了定心丸。于是,他拿出积蓄的10万余元购买了2万股。然而直到今天,该公司也没有上市【摘自2007年7月26日《北京晚报》】。

  2006年被称为基金年,很多“基民”赚钱赚得比股民开心,因此人们对基金这种投资方式充满了热情。伴随着基金投资热,非法的“黑基金”出现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张女士的故事。

  张女士是大连市一名退休工人,她和女儿、女婿一家人本来一直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2006年12月14日,这种幸福安宁的生活被一只叫做“美国金手指”的网络基金完全打破了。由于购买这只基金,在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内,张女士的10万元积蓄血本无归。从这天起,张女士变得苦闷甚至茶饭不思,原本感情很好的女儿和女婿的关系也一天天恶化,后来两人天天吵架,最后以分手告终。原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为何血本无归、家庭破碎?

  事情发生在2006年11月28日,张女士偶然碰到一个熟人。这个熟人对她说:“大姐啊,现在网上有个基金相当不错,你要是投8 000元,每天给你返还400元,相当于你可以得到300%的利。”这是一笔多么可观的收益啊,比存银行划算多了。刚开始的时候,张女士还有一点怀疑,心想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为了进一步了解此事,张女士第二天跟随那个熟人来到了一个教授家。当她们到了的时候,房间里已经有很多人,他们都拿着成捆的钱,有已经获得了收益的,也有新投入的。这只基金以美元为计算单位,投资100美元可以得到200%的总收益;投资1 000美元可以得到250%的总收益;投资2 000美元可以得到300%的总收益;投资3 000美元可以得到400%的总收益。张女士终于心动了,当即到银行取了8 000元,购买了基金,12小时后,张女士就收到了400元的投资收益。她想,这回可是遇见好的投资项目了。张女士在2006年12月9日又追加了2.4万元投资,她的女儿在她的建议下,背着丈夫投入了7万多元。就在母女二人为遇到如此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兴奋不已的时候,2006年12月14日,“美国金手指基金”的网页突然打不开了。张女士如梦初醒,立即意识到自己被人骗了,她和女儿10多万元的所谓投资一夜之间血本无归【摘自2007年4月23日《中国电视报》】。

  2007年3月29日,浙江金华市警方接到群众报案,称家住市区、年仅29岁的董某以做生意能赚钱为名,许诺以高额利润四处借钱。报案人是董某的亲舅舅。自2006年11月起,他先后被董某以做生意为名,借去1 000多万元。虽然多次催讨,仍有100多万元没有归还。警察马上赶到董某的住处,发现董某被二三十名上门索债的债主围着。当日,警方即对董某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经过近3个月的调查,警方初步查明,自2006年5月以来,董某谎称自己经营煤炭、水泥、建筑工程等业务,向社会公众诱吸了巨额资金。董某借钱周转时间短,往往不超过一个星期,但回报高,10万元过手两三天即付上万元利息。案发前几个月,董某近乎疯狂,只要能借到钱,“利息”翻倍给付,借10万还20万,借20万还40万。受利益驱使,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借钱给董某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能搭上“暴富快车”,有些人想方设法和董某攀关系,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民工工资借钱给董某。在众人的追捧之下,董某集资诈骗的金额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从几十万滚到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元。

  为了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董某“富姐”派头十足。她购买了高档轿车和住宅,多次请人到香港旅游,并当着他们的面疯狂购物,一掷千金,还给经常借给她钱的“老关系”送高档礼品。除去用于粉饰性的消费开支外,董某集资诈骗所得的钱大多用于填补资金窟窿。

  受害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精明业主。由于董某一开始借钱时,总是及时支付本息,因此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事实上,案发期间,每次董某骗人说做工程、做煤炭生意、投标等,从来没有人找她要合同看过。案发前,董某的车上经常有上百万的现金堆在车后座。案发时,董某名下已经没有一分钱存款、一点资产,所有的家产都被债主“讨走”【摘自2007年6月27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董某的集资诈骗案同样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前有过,以后可能还会有,投资人参与这种“项目”的结果大都是:血本无归。

  “合作造林,首选亿霖”这句广告词,在2006年6月前曾频繁出现在北京的各种媒体上。正是受这种广告宣传的影响,北京的郑女士开始关注亿霖木业托管造林项目。2004年,郑女士的一位好友上门劝说她投资亿霖木业。郑女士说:“当时她对我说的是保证每年平均收益在60%到70%之间。”

  2004年12月,郑女士一次性投资6万元买了15亩林地。合同承诺,一年内郑女士可以拿到证明她拥有所有权的“林权证”,否则按利息给予退款。郑女士说:“林地开始说在密云,但后来又说密云林权证办不下来,需要转到河南,直到现在快两年了,都没拿到林权证。”为了给自己的林权证讨个说法,郑女士多次找到亿霖木业。“每次亿霖的解释都是正在办理,最后我按合同要求退款,他们却要扣我20%的违约金。”郑女士说。

  刘先生也是亿霖木业的投资者,他拿到了林权证。刘先生购买的林地在河北廊坊,2006年年初,刘先生专程到廊坊查看了合同上标明的林地,却发现不仅林地没人管护,合同上承诺的树种欧美杨、速生杨都变成了南方杨。而该树种胸径1年只能生长1厘米多一点,4年长不到7厘米,再长5年也才12厘米多,每棵树的木材量约0.1立方米,每亩42棵材积量才4.2立方米,而原木量还得打6折,也就是说一亩地在5年后连2 000元都卖不上。“这和购买前承诺的每亩净收益上万元相差巨大。”刘先生还从当地林业局得知,即使5年后林木成材了,“各类费用加起来不少于30%【合每亩1 400元】,购买时6 300元的老本将亏损一空”。

  2006年5月31日,北京市公安局对亿霖木业立案调查。根据北京市公安局的调查,亿霖木业通过传销的方式在全国共销售42.2万亩林地,涉案金额16.8亿元【仅各级销售人员非法获得的提成就高达4.5亿元】,全国范围内的受害者多达两万余人,其中北京市多达1.8万人【摘自2006年10月17日《新京报》和2007年4月12日《北京晚报》】。

  2010年,国内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剧中就有一个类似的投资诈骗故事。

  2005年3月底,从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约赶来的30多位小业主齐聚海口市皇冠酒店。让这些小业主们心急如焚的是,号称海南首家产权酒店的皇冠滨海温泉酒店,很可能让他们和他们身后近百名海内外小业主至少数千万元打了水漂。

  郑小姐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她曾以每平方米接近14 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家酒店一套面积约32平方米的豪华海景套房70年的产权。按照合同中酒店开发商的承诺,在此期间,她不仅可以从其名下房间的营业收入中得到分红,每年还能获得18天免费入住的权利。但是,当郑小姐2005年3月20日下午来到这家酒店,准备住进自己花了40多万元买下的套房时,却被酒店告知,她必须自己掏钱付账。“根据当初合同的约定,我购买的套房2001年12月31日前正式交房投入使用,可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毛坯状态。”郑小姐说,“分红分文未见不说,现在住自己买的房子居然还要付钱!”

  “前几年花四五十万在上海可以买到一套很不错的大房子了,到今天至少升值一倍以上。”跟郑小姐一样来自上海且同样拥有自己公司的罗先生说,“当年决定买皇冠酒店的房间,也是被他们宣传的海南旅游房产的前景吸引,谁知道不小心掉进陷阱里了。开发商把房子卖了,钱就到手了,酒店经营管理和物业公司并没有实际投入,一旦经营状况不佳,随时可以走人,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就是投资者了。”罗先生的话道出了国内不少产权酒店的玄机:开发商是收益获得者,经营者是投机者,投资者是受害者【摘自2005年4月11日《中国经营报》】。

  分时度假销售人员采用多种方式将消费者诱导到现场,夸大其词,诱导消费。如购买某度假村1个房间每年7天的使用权后,就可以和全世界多个国家的酒店交换使用权,到全世界畅游。事实上,有很多国家根本没有对中国开放旅游。

  分时度假销售人员采取一对一的讲解方式,采用长时间的洗脑式宣传,用各种办法让消费者当场付款。

  很多分时度假合同中存在欺诈性内容,如以“加入国际上某某著名的分时度假交换公司的全部交换网络”为诱饵,欺骗消费者。

  分时度假的销售人员向消费者宣传分时度假除了可以自己享用外,还是一项投资,可以通过买卖增值。购买后,消费者才发现产品根本租不出去,更卖不出去【摘自2007年4月12日《北京晚报》】。

  张女士是湖北省黄石地区的返乡农民工,2008年10月,她从浙江一个工厂失业返乡后一直找不到工作,而此时,电视里天天都在播放的投资创业做老板的广告吸引了她。

  广告个个都说小投资可以赚大钱,这让张女士产生了创业的念头。起初,张女士并不相信这些广告的宣传,但是想到电视上的明星都那样信誓旦旦地卖力推荐,张女士最终选定了一家“大地宝贝”的童装项目,而公司承诺“100%换货,零风险”也让张女士吃了一颗定心丸。

  可张女士在加盟后的半年多时间,非但没有赚到钱,还亏了两万多元,原因就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当张女士找到公司,要求对那些有质量问题的衣服和滞销的衣服进行换货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几个月过去了,进的第一批衣服还没有卖出去几件,交了一万多元却换回来一堆粗制滥造的服装积压在店里,张女士感觉自己被骗了【摘自2009年4月30日《中国电视报》】。

  面对各种各样的投资陷阱,我总结了一句话:年年岁岁骗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诈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其实,各种投资陷阱虽然表面上各有“特色”,但不外乎就那么几招,换汤不换药,没什么新鲜的。下面,看看骗子们惯用的手段。

  一夜暴富是某些人心中所想、梦中所求,骗子们就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制造出各种诱人的一夜暴富的所谓“投资”项目,并配以鲜活的案例,从而达到请君入瓮的目的。绝大多数投资陷阱都具有这一特点。

  “无风险、高收益”这句话听起来很可笑,但它却迎合了很多人想迅速发财致富的心理。我在讲课时,就遇到听众问这样的问题:老师,能不能推荐既没有风险,收益又高的项目?我的回答是:没有。

  骗子们顺应这部分人的需求,制造出所谓“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比如产权式酒店、托管造林等,出售给他们。为了增加这些项目的可信度,他们有时会在项目中引入第三方“担保”,从而让投资人彻底放心,而担保人表面上是某某担保公司,实际上就是他们自己。

  骗子们利用人们幻想赚“快钱”的心理,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让投资人获得“收益”,从而消除投资人的疑虑,增强投资人的信心,诱使投资人敢于“大举投资”。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非法集资陷阱、黑基金陷阱,都是如此。

  骗子们大都为自己的项目披上合法的外衣,从而增加投资人的信任度。比如托管造林陷阱就极力宣传“托管造林”模式是响应中央9号文件的精神,是国家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和投资的新模式,欺骗投资人。

  骗子们大都对自己进行过度包装,经常以“大公司”、“集团公司”的面目出现,号称注册资本数千万或上亿元,业务涉及多种产业,他们还租用高档写字楼,开着高档汽车,其目的是骗取投资人的信任。

  骗子们通过各种方法,在诸如炒股等领域,构建“神坛”,打造“神人”,吸引崇拜者,诱使他们对“股神”顶礼膜拜,骗取钱财。

  “创新”项目意味着前无古人,投资人没地方去调查和比较,难以获得充分的信息,比如托管造林陷阱、分时度假陷阱等,都是如此。

  海外项目同样意味着投资人没有地方查询,骗子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原始股陷阱正是如此。

  设计陷阱的骗子们固然可恨,但是他们并没有从你的口袋里抢钱,而是设计了圈套,让你自己心甘情愿把钱掏出来。他们充分利用了投资人自身的弱点,屡屡得手。下面,看看人们有哪些弱点:

  不少人幻想天上会掉馅饼,其实天上根本没有馅饼,天上掉下来的只有雨、雪、冰雹。

  有些人幻想快速致富,一个月走完别人走了10年的路,一口吃成个胖子,通过一次投资就完成“原始积累”,成为富人。可惜,这个世界上偏偏没有捷径,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投资是需要知识和经验的,有些人既无投资知识,又无投资经验,却利令智昏、轻信谎言,他们被骗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些人看到别人投资一个项目,自己也跟着去,认为那么多人参与的投资项目肯定没问题。殊不知,在投资方面,“群众”往往是错误的。

  很多人认为痛苦与灾难离自己很远,即使灾难已经开始降临了,仍然认为自己可以幸免。

  人们往往容易记住幸福的事情,对痛苦遗忘得很快。比如有的股民曾经吃过电视“黑嘴”的亏,现在又被网络“黑嘴”骗了。

  人们要想规避投资陷阱,首先要学会以怀疑的态度面对任何投资机会,千万不能轻信任何人。一个投资项目如果听起来过于完美,那它基本上就是假的。在面对一个非常诱人的投资项目时,需要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这???好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自己不干?难道天上真会掉馅饼吗?这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提出一个审视、确定各种投资陷阱的方法—“6步自问法”,力求帮助人们释疑解惑。

  这里说的人是“法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公司、企业。除了政府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对其他所谓“法人”都不能轻信。

  我希望有公信力的机构监督资金的使用;拿我钱的人要有合法的赚钱途径,还要有赚钱能力,否则我就不可能赚钱。

  我能否赚钱首先取决于他经营的项目能否赚钱, 其次取决于他能不能分给我钱。

  过高的投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不可信的,比如每年30% 以上。你要问自己:他靠什么赚这么多钱?

  人们在考察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时,都应当问自己这6个问题。如果某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就要慎之又慎;如果有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就一定不要进行投资。当然,为了正确回答上述问题,人们需要进行一些调查研究,收集一些资料,作为决策的依据。

  真诚希望人们提高警惕,远离理财陷阱,别让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你不要指望吃三盒减肥茶就可以成功减肥这是违背人体规律的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