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打成下放农场了,所以才五岁的他,没人照料,就被送到了乡下奶奶的家里。
那是一个小山村,村后就是青山,满山的树郁郁葱葱的,山下就是庄稼地,春播秋收,早起晚睡,日复一日,庄稼人过着庄稼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萧峰的爷爷去世的早,他的奶奶也只有他父亲一个孩子,所以独居的奶奶日子过得也很是苦,生活虽然窘迫,但奶奶却很坚强,对萧峰也很是疼爱,不过想起苦命的孩子,奶奶经常背着萧峰哭,但她从来不让萧峰看见,其实,萧峰也知道,奶奶哭肿了的眼他还是能看到,但他从来不说,还总是逗着奶奶笑。
村里的孩子,都不太和萧峰玩,因为萧峰父母的帽子,他们都喊萧峰“狗崽子”。他们这些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的子弟,是不屑于同的孩子一起玩的,要是做游戏,需要人扮演坏蛋了,才会想起萧峰。
萧峰很孤单。他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这种感觉。这也是自从奶奶去世后,他再也没有回老家去过的原因。
萧峰永远记得那一年的腊八,雪下得很大,纷纷扬扬的,一会儿村庄就裹在了一层雪白中。他高兴极了。
这一天,奶奶熬了腊八粥,说是腊八粥,其实就是奶奶用家里缸底的杂粮熬了一锅稀饭,奶奶还把自己平时吃中药的冰糖拿出来几小块,放在腊八粥里,萧峰经常回忆起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吃糖,真甜。
喝完了腊八粥,奶奶去腌腊八蒜了。萧峰就到家门口去玩,没人和他玩,他就自己堆雪人,突然,他发现远处雪地里有一只小狗,一只黑色的小土狗,在白雪地里格外的扎眼,雪很大,狗很小,它在雪地里蹒跚着爬着,哼哼着,都快要冻僵了,萧峰在雪地里连滑带滚地跑过去,把小黑狗抱在了怀里,萧峰后来说,他忘不了那一瞬间,那只小黑狗看他的眼神,那么单纯,那么弱小,当小黑狗深处舌头舔了舔他的手时,他突然决定,要养这只小狗。
奶奶正在屋里,找出一个小罐子,腌腊八蒜。屋檐下那串紫皮蒜,剥去蒜皮,白嫩嫩的蒜瓣泡在罐子里的老陈醋里,盖盖封严,姥姥说,到除夕那天启封,就饺子吃。
萧峰抱着小狗回到屋里,跟奶奶说他要养这只小狗,其实奶奶本身是不情愿的,那个窘迫的年代,人吃饱都是勉强,哪有余粮再来养活一只狗,但看到萧峰期盼的眼神,再想想村里也没有小孩陪他玩,奶奶心一软,就同意了。
除夕了。腊八蒜腌好了。奶奶打开罐子,湛青翠绿的蒜瓣,看着就诱人,奶奶包了饺子,虽然白面是从邻居家借的,虽然是用炼猪油的油渣包的,虽然缺油少盐,但一口饺子,一瓣酸甜辣爽的腊八蒜,萧峰吃的很香,奶奶说,人再穷,也要高高兴兴的,这句话,萧峰记了一辈子。
“腊八”闻到了香味,也哼哼唧唧地在桌子底下抓萧峰的脚,萧峰怕奶奶责怪他,就故意掉在地上一个,“腊八”一口叼着就跑,趴在屋门那儿它的小窝里,吃的吧唧吧唧的。
萧峰笑了,奶奶笑了,虽然父母没在身边,萧峰还是感觉很温暖,那就是家,那就是,年。
“腊八”就这样成为了家庭的一员,家里有了好吃的,奶奶总是留给萧峰,而萧峰也总忘不了“腊八”,总是留一半给它。
从此,萧峰和“腊八”形影不离,“腊八”陪着萧峰度过了他在家乡那段的童年时光,陪着他上山,陪着他下河,村里的孩子也再也不敢欺负他,因为“腊八”会撵着欺负他的孩子咬。
每当萧峰想父母的时候,他就会讲给“腊八”听,“腊八”就会趴在他身边,静静地听他讲,偶尔伸出舌头舔舔他,就像是在安慰他。
萧峰说,奶奶,还有“腊八”,就是他童年唯一的温暖,而这种温暖,让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后来,萧峰的父母平反了,要把萧峰接回城里上学。他本来是想把“腊八”带回城里的,但城里不让养狗,他只好自己回去。
萧峰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每年都会腌腊八蒜,最爱吃的就是饺子。每年除夕,他都会多下一盘饺子,祭奠奶奶。但他,不再敢去养狗,他说,怕再勾起童年关于“腊八”的记忆。
又一年腊八节,雪下得很大,纷纷扬扬的,一会儿城市就裹在了一层雪白中。萧峰在家腌腊八蒜,儿子回来了,抱着一只小黑狗,说是在路上捡的流浪狗,看着挺可怜的,就带回来了,萧峰把小黑狗抱在了怀里,那只小黑狗看他的眼神,那么单纯,那么弱小,当小黑狗深处舌头舔了舔他的手时,他突然决定,要养这只小狗。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执行秘书长,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腊八节和一条叫“腊八”的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