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健身教练?

  两年前,我在知乎回答了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健身教练》,没想到这篇流水账一样的经历书写影响了不少人,到现在也经常有读者给我发来私信,告诉我受到这篇文章的鼓舞,跟我交流对这个职业的认识。

  当时林若就是读到那篇文章之后给我发来简历,于是我们成为了同事,一起做一件跟行业现状完全不一样,但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前不久,阿若教练也把他两年来的体会写了下来。这时候我们对这个职业的理解,已经和两年前完全不同,一些东西有变化,一些东西更笃定。总之我觉得,阿若的总结,比我当时写的更好,对后来人更有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也希望CommonStrength能孕育出更多这样的教练。

  转眼间,自己转行做健身教练已经接近两年了。在这个岗位上每天看着学员们的进步和笑脸,很忙也很幸福。沉浸其中,很少有机会回顾两年前这个正确且幸运的选择。

  前两周自己有幸参与了CommonStrength的招聘工作,第一次坐在面试官的位置上,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我以前参加面试时的情景——紧张、背诵自我介绍、猜测面试官会问我什么……现在突然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哈哈哈!

  从被面试者变为面试者,让我有机会与那些和我一样对教练职业怀有向往的人深度交流,这感觉很奇妙。我也借此机会回头审视了自己过去两年的职业之路。

  今天就把自己在这期间的一些想法整理并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的职业选择有所帮助。

  熟悉我们的都知道,CS教练几乎都是理工科生转行过来的。搞建筑的冉苒、学机械和石油工程的谢教练、还有放弃中科院深造机会的韦教练,而我是搞电气的。

  回到2016年5月的广州,那时我已经在一家电气行业上市公司工作了一年。虽然每天还是按时坐在电脑前,但是书包和文件夹里面装的却大多是健身类书籍。

  其实在大学的时候我就有点做教练的念头,但只是想想而已。上班近一年,由于实在不喜欢每天机械地画图,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了。

  那时候我做了两件事,首先去报名参加了个教练培训,花了几千块钱,其实什么也没学到……培训里讲的东西非常基础,应用上也没啥帮助,唯一就是通过考试给了个“国职”证书。那时候挺失望的,不知道这个证书有啥意义。

  然后我又去面试了一家连锁健身房的私教,很容易就通过了,但是我没去。因为回家思考了之后,我觉得这种以销售为主的教练与我的初衷相反,我需要的是提高自己脑子里的理论水平和身体上的训练水平,我希望能真正给会员解决问题、提供价值。

  正好这时候,看到了冉教练写的《从胖子工程师到健身教练》这篇文章,读到最后发现还附个招聘广告!

  那还用问吗!我当天就向动然健身(CommonStrength的前身)投了简历,并在没收到任何回复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给原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冲动了……)经过了度日如年般焦急的等待,我终于收到了回信,说我可以到北京面试一下。

  对于这次面试,其实我是没有任何信心的,我几乎没有教练经验,本身也并不足够强壮。在模拟了无数遍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之后,我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并且做好了“北京两日游”的心理准备。

  后来我们团队曾多次聊起那次面试,冉苒告诉我,其实那时候她也没有任何标准,并不知道怎么考察人,更不知道怎么组建团队。她只是觉得,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和她是一类人,跟之前面试的那几位相比,虽然我没有啥突出点,但是沟通起来很舒服自在,于是就让我留下了。

  加入团队之后,我才发现,这里并不是“理想国”。因为我需要面对太多现实问题。

  像很多健身爱好者一样,我把教练这个职业想得很简单,认为只要进入一个“教练不用销售只管教课的工作室”,那我就会有充分的自由和欢笑,每天的事情就是自己训练、带人训练,我以为自己的知识储备马上就会有用武之地。

  然而,一切都不是白来的。我们不重销售,想回归训练本身,那么就必须把课程质量和体验做到极好。课程本身要有极强的吸引力,才能让我们从销售端解放。这也是我进入这个团队第一天,冉苒就跟我讲过的。

  内部试课时候我就发现,自己会练和当教练完全是两码事。我解剖学研究得再清楚,不知道会员需求什么,也是没用的。我在求职信中列举了一大串我能带给学员的东西,比如正确的热身及牵拉、各个常见训练动作的讲解、体态问题的解决思路、运动计划及周期的制定……我发现实践中一个都用不上,或者说用不好,达不到冉苒对课程要求的标准。

  而且当时那批老学员都是冲着冉教练的名声来的,冉苒的教学水平也非常高。我作为新人,如果不能把冉苒的授课质量延续下去的话,学员肯定会流失。那时候我的压力非常大,和我一起来的孙立教练也有一样的感受。

  我们制定了课程的流程,不同课程如何设计训练计划,计划中的每一个动作怎样讲解,每个动作要关注哪些易错点,如何帮会员调整错误动作,怎样安排负重,有何可能的特殊情况……事无巨细,从里到外,都得过关。

  对于这样一个动作,冉教练要求我们讲解时表达精确、不能啰嗦、突出重点,示范过程肢体和语言要配合到位,要让每一个学员都理解动作,知道这个动作的目标及带来的身体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思考课程流程的标准化,并着手制定教练培养计划。可以说,第一版的CS教练培养计划,就是在培养我们几个人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当时的目标很明确:让这套培养计划真正地服务于CS未来的教练。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套计划是成功的。后来的几位教练,通过这套完善的培养体系,都比我更快地走上了教练岗位,而且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学员反馈。

  训练技术、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个人性格的塑造。其实教练是一个相当需要人格魅力的职业,然而那时的我,非常内向,并不善于与人沟通。面对那么多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学员,我需要学习怎样更好地和人说话,如何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

  在此期间,我们这个小团队也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当教练”这个关键问题。因为这对我们未来的人才招聘至关重要。

  如果让传统健身房的从业者回答这个问题,那肯定是“会销售的”。显然我们不能认同这点,因为我们觉得教练这个职业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在后来的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我们企业中教练岗位的人力资源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健身教练这份职业对人有着相当高的素质要求。回头看看,两年前的我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还好我的团队和学员给了我进步的机会和空间。

  在团队内部,我们向来都是直面问题,不论是谁发现任何人的问题,都会坦率地指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大家平时都很平等融洽,乐乐呵呵地,但是面对具体的工作时从来都不允许应付。也正是这种开放的环境和认真的劲头,让人哪怕是犯了错误被骂一顿心里还能特别热,有安全感。是的,当你对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特别认可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安全感。你会觉得,它就是能行!

  我也很感谢我的学员们,尤其是最初那批老学员。他们包容了我最初的稚嫩拘谨、缺乏经验,在我最没有底气的时候给了我发挥的机会。

  前几天和一位老学员聊天时就提到了过去的我。她说那时候我在课堂上时常表现得紧张低沉,而现在却会卖萌搞笑甚至满地打滚了。带训练时轻松自在,偶像包袱完全丢掉,我都想象不到自己的性格竟会有这么大的改变。我现在开始相信我底子里是个说相声的哈哈!

  随着对这个职业的理解越深入,就越觉得“人格魅力”这四个字对教练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大众健身者而言,可传递的技术性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只是传递知识,那么教练的职业会很快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何况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教练能讲的东西,看书看视频也都能找到。

  而教练的不可替代性在于,他给人带来的信任感,他对人力量的激发,对人健康生活的引导,尤其是对人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并不是每一个健身教练都能做到这些,这需要很强的人格魅力,我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虽说教练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但是它的入行门槛却不高,可以说是零门槛。

  当前大多数教练从业者都是转行而来的,以前做什么的都有,其实CS这个“理工科教练团队”并不是特例。这次招聘我们收到的几十封简历中,求职者的背景也都很丰富。大家选择这条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喜欢,来做这件事的最初都是健身发烧友。对于很多人来,健身教练是一个理想化的职业。

  然而,这些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当一个理想的职业和真实的市场环境相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稍微对这个行业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国内的健身市场,非常原始非常混乱。企业不规范,只重销售不重服务。各种教练培训机构都在宣传“3个月零基础转行健身教练月薪轻松过万”,使行业越来越浮躁。由于门槛很低,很多能力素质不达标的人也能进来,导致从业者平均素质不高,社会评价也不好。

  最扎心的是,去年年初我和两个同事在北京租房子,房东听说我们是搞健身的,直接拒绝把房子租给我们……

  这两年,我见过不少人怀着一腔热血进入这个行业,最后要么失望地离开,要么做着自己不认同的事,和自己最初想要的生活渐行渐远。

  能加入CS这个团队,首先我感到很幸运,毕竟平台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同时CS的稳定发展,也让我对这个眼前看来不太理想的大环境越来越乐观。

  因为在这种混乱的市场下,如果你做得足够好,你就会马上显露出你的不同,迅速赢得认可。对于教练个人也是这样的,与其抱怨别人不行,不如专注提高自身。

  经常有人问我们说,哪家教练培训比较好,哪个证书认可度高。我想说的是,并不是你参加了“教练培训”、拿下了“教练证书”你就可以当教练了。而是你掌握了真正的技能,形成了教学能力,有能力输出价值,你才能当教练。你的综合素质足够高,能给学员提供的价值足够大,就不怕无法立足。

  这正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结果。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健身行业的市场需求是一直在扩大的。

  提高自己,是这个职业永恒的话题。教练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下面就说几点我认为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这两年来,我和CS团队小伙伴都能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和进步,我觉得首先就要归功于一项每天固定的工作任务——写教练日报。

  教练日报记录了我们每天的上课情况,包括课程自评、授课情况总结、学员情况分析等几大方面。它就像我们要求减肥的学员打卡一样,是对自己工作的记录与复盘。写总结过程中包含着很多思考,会加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每天看其他同事的总结,也能让自己见识到更多的情况,吸收别人的经验。

  在一开始时候冉苒就跟我们说,如果不经常去思考,那就算你上了一万节课,也和上了十节课一样,认知水平上并没有任何区别。

  只有在能把知识点很好地讲出来,并且讲得简单易懂的时候,你才算真正掌握了它!会练不等于会教。看书、学理论也很简单,看的时候你觉得什么都懂。但往往在你要给人讲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能讲清楚。作为教练,你的输出能力决定了你的水平!

  所以,你不要惧怕输出,一定要乐于给大家讲东西,也要尝试多写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把知识内化,加深理解,并且学会运用。

  你可以经常参加各种培训,考各种证书,但是你的安全感不应该由各种证书、头衔来提供。不要觉得自己参加了某个培训就厉害了。你的价值应该来自于你真正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你能给大家提供多少。

  其实证书和那些零散的教练培训,解决不了一切问题,你的客户对这些也一点都不在意。因为你面对的学员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它们有着普遍性,也有着深刻的差异。你如果想深入理解这里的逻辑,要在实践中长期沉淀,持续积累经验。

  另外,你的探索不应该止步于训练知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面对课堂突发情况时如何应对,怎样去运营一个健身社群,怎样经营自己或团队的品牌IP,你需要放开对自我的限制,不断地延伸你的触角。

  最后要强调的当然是环境及平台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有着健全的培训机制,这对你的帮助会非常大。企业培训和行业培训最大的不同就是,企业的培训是完全基于自己目标客户实际需求而制定的,会更加贴近你的工作。

  如果你遇到一个企业,不仅有培训,对新员工也有很强的包容力,允许员工去试错、去成长,那更要恭喜你。

  如果你没找到,可以来CommonStrength试一试。虽然这轮招聘已经结束,但是招聘邮箱()长期开放。我们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对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待我们下一次有人才需求时,能遇到更好的你。

  我还想对这次参加面试却没通过的小伙伴们说:不要否定自己,你很优秀,只是当前的你和这个岗位的特点不契合而已。而且CS也还很小,企业的招聘进度必须和眼前的人力资源需求匹配,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很感激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认可!

  很多健身同行都把我们CommonStrength想象成健身界的清流、理想主义的孤岛。这次面试,很多求职者也是抱着这个期望而来。其实我们自己并不喜欢被这样评价。

  我们就是一个商业机构,依据商业逻辑做事。只是我们做商业的方式和同行不一样,我们更贴近这个事业的本质——通过输出高价值的课程及高品质的服务换取收益,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好商业价值链上的每一环。

  我们并不想成为一个“理想主义符号”,我们更希望成为一个现实的商业模范,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赢得认可,经受检验。

  所以,我们也并不觉得自己是特立独行者,我们只是觉得,这才是一个健身教练、一家健身服务机构本应该有的样子。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健身教练?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