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羽,主治中医师,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针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精通各种针灸推拿适宜症的治疗,尤其擅长治疗中风偏瘫,面瘫,颈肩腰腿痛等的治疗。
中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既是运行气血,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发挥营卫之气防御作用的通道,又是外邪入侵的途径,所以当人体生病时,经络便是疾病进犯机体和把内脏病变表现于体表的途径。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核心之一,是临床上中医针灸和推拿的理论基础,同时在疾病的辨证用药上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在生活压力高涨,日常工作紧张的当代,能及时反映和调整人体不适和疾病的经络系统再次成为我们健康所依赖的重要手段。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当人体正气充足时,经脉之气就能首当其冲,奋起抵御外邪的入侵;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经络便会成为疾病的传入通路。邪气侵入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由表向里,由浅入深,传入内脏,并且还会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到人体的其他部分。
经络辨证方面:脏腑病变有时也会通过经络传出体表,在体表某些部位出现压痛、结节、隆起、凹陷、充血等反应,这类反应常可用以帮助诊断有关内脏的疾病。因此经络才有诊断疾病的作用。具体来看十二经脉,它们的病理表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有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他经脉,如脾经患病可有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证。
经络保健方面: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方法所以能防病治病,正是基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调整虚实功能是以正常情况下的协调阴阳作为基础,针灸、按摩、拔罐、艾灸等治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激发经络气血本身的功能,来调节机体失常的机能使之趋向平衡,故有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精神乃致。
1.膀胱经从头顶的百会穴开始,延至后背、臀部,于脚跟止。常敲打膀胱经,可改善脑部供血质量,刺激脑神经细胞活性,让记忆力提高,并且其本身还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的运行时间,那时敲打,可有效减少午乏,让精力格外充沛。
2.大肠经从鼻翼旁的迎香穴开始,经过脖子,贯穿手臂,止于食指指尖。经常敲打大肠经,可清肠润胃,使代谢通畅,有很强的排毒效果,使皮肤滑润、口气清新。大肠经的作用时间是5点到7点,建议在早餐前敲打大肠经,以帮助身体代谢掉夜晚沉积于体内的毒素。
3.从乳头外侧以手指的长度向上确定天池穴开始按摩。到中指末端,为心包经。经常敲打心包经,除了提高心脏功能,让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如果在晚饭后敲打心包经,可使血液中积存的胆固醇顺畅地排出体外,加快食物脂肪在体内的代谢速度。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经络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