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承办的《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新闻发布会在杭州隆重举行。该报告显示,“企业环境亚健康”成为目前中国企业健康“顽疾”。
本次发布会以“创新与适应”为主题,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Philip M. Condit讲席教授陈晓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张志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吴晓波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凌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伟华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邬爱其教授,管理学院企管系副主任陈学军副教授以及国内各大主流媒体人士等参与了此次发布会,并结合报告发布的“6大核心发现”,共同探讨了当前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态势。
会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副院长周伟华教授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Philip M. Condit讲席教授陈晓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张志学共同对《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进行了报告揭幕与发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周伟华教授对报告的“6大核心发现”进行了揭晓与解读。他首先介绍了“中国企业健康指数”及其研究背景,“自2012年首次发起对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的研究以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用5年坚持不懈的行动与收获秉承着我们的信念: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近年来通过出版刊物、举办论坛、组织活动、著书撰文、网站微博、校友网络等不同渠道,为促进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认为,商学院应该以培养健康力量为己任,践行社会责任,努力促进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随后,周伟华教授向现场的媒体朋友们分享了《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中的6大核心发现:适应新常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转型、核心技术优势瓶颈显露、政商关系范式转型之痛、共谋“媒—企”和谐包容、转换非公经济内生动能。同时,他总结道,2016年中国企业健康状况总体趋势正在逐步适应经济新常态。但目前中国企业健康仍呈现“两高一低”的中级阶段特点,“企业环境亚健康”成为目前中国企业健康“顽疾”。
作为本次发布会特邀嘉宾,管理学界知名学者陈晓萍教授、张志学教授分别围绕报告核心发现及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作了精彩分享。
此外,对于报告的6大核心发现,现场媒体记者们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在“答记者问”环节中针对中国企业健康、创新与适应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提问。吴晓波院长、周伟华副院长以及邬爱其教授、陈学军副教授四位学者对记者提问作了一一解答。
发布会结束后,众多媒体还就中国企业健康相关问题对吴晓波院长等与会学者进行专访及深度交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自环境、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以增速放缓、结构与驱动要素变化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是否有健康的新姿势适应“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经济形势?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的秉承与践行“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的信念和推动中国企业健康发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自2012年发起了对中国企业健康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系列研究,并发布了系列健康指数报告,全面、清晰地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三类企业主体及四大经济区域内企业的健康状况,生动真实地描绘了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历程,同时提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方向。
2012年的研究以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三九企业健康生态系统”理论,设计了中国企业健康指标体系。2013年的研究增加了对国有企业的调查,对比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健康状况。2014年的研究增加了对外资企业的研究,对比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健康状况。2015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了第四轮“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增加了对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区域的调查取样,对比分析了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企业健康状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创新与适应”为主题再次出发,开展了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第五轮研究。本次报告基于一个全新视角,聚焦转型中企业健康的适应能力,更为细致地分析了四大区域内企业的健康变化,描绘了国家宏观政策引领下企业走出经济新常态的信心和健康行为表现,揭示了“两个五年规划”交接之际,健康“新常态”的突变现象,以及核心技术优势与人力资本、健康政商关系等问题。
2016健康指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健康状况总体趋势正在逐步适应经济新常态。2016年“健康九力”增幅变快,九力差距缩小,环境健康改善最为醒目。具体表现为:近三年“健康指数”总体趋向增长,“健康三维度”的差距逐年缩小;中西部地区企业健康表现最佳,亚健康状态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企业健康指数有所改善;企业的责任力和合规力表现出色,政府的市场力和服务力改善最快,新型“亲、清”政商关系逐步形成;非公经济的环境健康改善最为显著。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引领发展转型的第一动力,并位居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多层次、跨边界的创新创业依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6年企业创新活跃程度显著高于往年,特别是技术、流程创新非常活跃。
对比2014—2016年的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企业竞争力的最薄弱环节从人才开发这一个要素,延伸到了人才开发、成本控制、核心技术优势三个要素,特别是在中国的东部、东北部区域,人才开发和核心技术优势瓶颈显得更为突出。同时,人力资源瓶颈将长期存在。
长期以来,政商关系似乎难以跳出圆周率般的困境。旧有范式正在凋零,新的范式尚未成型,政商群体皆投鼠忌器般地裹足不前。具体表现为:企业家对环境的满意度仍然偏低;不同所有制背景下的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友好感知也仍然存在系统化的差异,特别是多年来我们都发现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评分最低。企业环境亚健康成为中国企业健康的顽疾。
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呈现共生性的包容共赢趋势。在中国企业“健康九力”中,媒体是包容力的三大主体之一,媒体行为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干预性影响着企业的宏观环境健康。
2016年,媒体的包容性在改善,借助自媒体/新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媒体与企业的关系更加呈现出共生性的包容共赢趋势。但是媒体包容力的绝对得分近三年都没有超过70分,媒体包容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媒体如何在监督与服务之间具有包容性,是当下媒体与企业关系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4—2016年的健康指数报告表明,三年以来,非公经济在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和企业环境三个维度上都有稳健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内生力,但是非公经济的健康指数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环境健康得分表现最弱。2016中国企业健康呈现“两高一低”的中级阶段特点。
目前,非公经济发展正面临的经济形势好比是“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急需转换动能,以创新驱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此外,转换非公经济动能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16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并特别强调要“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企业环境亚健康成“顽疾”---《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