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屡遭诟病的症结在哪儿?

  11月24日开始,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始禁止广场舞。那么市区其他地方如何?又是怎么管理的呢?最近,针对大明湖、环城公园开放区的各类健身团体,尤其是广场舞、锣鼓队和唱歌、唱戏等发声团体,相关部门准备实行积分制管理。比如,投诉少、秩序好的团体可以进入景区,而投诉多、难管理的团体相应减分,低于规定分数后就淘汰清理出景区,最终形成团体内部主动管理、自我约束的管理模式。(11月26日“爱济南”)

  广场舞说白了就是一种健身操。按理说,中老年人聚集起来活动一下筋骨,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延年益寿,社会理应给予理解和支持。正如有些中老年人所感叹的——跳广场舞“第一是减肥,第二是强身,第三是排解无聊……”“在家老坐着看电视,对心脏不好,血压高。一跳舞,一听音乐,一说一笑,一切毛病都解决了。”

  然而在现实中,每每提起广场舞,社会上诟病者颇多,甚至嬗变异化为一道社会性难题。因为跳广场舞而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屡有发生,为了对抗跳广场舞者,个别人“以暴制暴”,有的采用高分贝喇叭,有的在家使用高压水枪喷射,甚至还泼粪……

  近年来,多地出台相关法规和文件,从场地、时间、音量等方面为广场舞立规矩,目的就是要消弭广场舞带来的矛盾和冲突。譬如2017年3月新修订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开始施行,条例规定“不得扰乱公共秩序”;长春聘请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对广场舞噪音进行监控;乌鲁木齐规定广场舞时间为20时至22时,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开跳;三亚则规定晚间广场舞活动时间不超过22时、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最近国家体育总局也要求“不得因广场舞健身活动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

  其实,广场舞本身是没有罪的。人们反感和排斥的并非广场舞,而是刺耳不休的“伴音”——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噪音。尤其是在节假日和早晚期间,高分贝的广场舞噪音的确让人不胜其扰。换句话说,假如解决了广场舞噪音问题,至于何时跳、在哪里跳,恐怕也就不算什么大事儿了。

  广场舞屡遭诟病的“病灶”摆在那里,各方要“对症下药”才行。喜爱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尊重周边居民的休息权,不能我行我素,只管自己痛快、不顾他人痛苦。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为中老年人开辟更多活动场所,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兑现的。当务之急,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引导中老年人开辟更多休闲娱乐方式,比如社区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以利好政策让中老年人白天成为KTV常客;另一方面,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管理细则规范广场舞行为,比如规定跳广场舞的地点、时间段和音量控制等。

  有人说,中国的广场舞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笔者看来,关爱老人是一种社会美德,只要解决了噪音问题,人们还是乐见广场舞的存在。减少广场舞噪音污染,消弭社会矛盾和冲突,舞者当自律,监管者当有所作为。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广场舞屡遭诟病的症结在哪儿?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