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体质理论”倒了,但围绕此理论的讨论还未停息。在中国,“酸碱体质理论”颇有市场,甚至不乏与之相关的保健产品,如今理论倒了,利益相关者也随之浮出水面。不出意外的是,他们言辞激烈,试图为“酸碱体质理论”辩护。
近日,有媒体对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双林公司)生产的声称“促进酸碱平衡”的“第六要素”碱性保健品,提出了质疑。该公司董事长正是号称“中国酸碱体质之父”的梁双林。11月12日,双林公司官网刊登了致某媒体记者的信,发出12项声明,又上传了11份材料作为“证据”。12点声明更是多次强调“酸碱论”获得很多国家知名专家的支持,并明确“点名”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等6位专家学者。
双林公司提供的所谓证据,指的是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做的一个细胞实验,不过,该实验室研究人员回应南都记者时提到,“没有在动物及人身上做过实验,与现在讨论的人体酸碱理论是两回事”。至于声明中提到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尽管明确提出第六要素能够促进体内酸碱平衡的意见,但并不意味着认可“酸碱体质理论”,陈可冀回应称,“目前国内没有这样的数据和调查,我们不好直接提出酸碱体质的学说,也会不被公认,我们还是需要看数据,没有数据就不好发表意见”。
按理说“酸碱体质理论”已经倒了,但双林公司的辩护采取的是“一种理论两种表述”的逻辑——是美国人罗伯特·扬歪曲了理论,梁双林版“酸碱体质理论”是没错的。罗伯特·扬的“酸碱体质理论”与梁双林的理论存在怎样的关系,一时不得而知,但有两个事实是可以确定的,一是梁的理论并未得到监管者认可,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一结论——该公司产品的批准文号显示,其保健功能为“调节血脂、免疫调节”,并未出现任何关于“酸碱平衡”、“酸碱调节”的字眼。双林公司在宣传自身产品时提到“酸碱平衡”,完全是自说自话。其次,无论是双林公司提供的所谓“证据”,还是相关的专家言论,都不是严肃的科学结论,双林公司据此为其理论背书,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依据那些机构实验或者专家说法并不能得出任何有科学价值的结论。
双林公司为“酸碱体质理论”和该自身产品辩护的方式,是保健品的一贯营销套路,都是找一些权威机构或专家来背书。对于缺乏科学素养的消费者而言,这种方式杀伤力极大,科学领域介入的门槛太高,普通消费者几乎没有与专家对话的能力,分不清专家言论所代表的意义。认知的落差导致他们在彼此的信任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看重专家的身份,并且通常倾向于将其言论理解为一种科学意见。而对于专家而言,借助商家的包装,他们的言论常常异化为具体产品的广告,如此操作未必就是他们的本意,这也是商家提及的证据和言论常常被当事人否定的原因。在商家的上述营销术中,消费者和专家似乎都是受害者——消费者受害自不必说,专家往往也被利用。
以往保健品骗局曝光后,舆论都提醒消费者要相信科学,不能被商家的各式广告所蒙蔽。这种提醒放在今天依然适用。不过,从“酸碱体质理论”引发的争议,以及相关公司如今发表的激烈言论看,消费者恐怕相信科学还不够,还得仔细辨别科学,尤其是提防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保健品营销术。双林公司敢于将一个机构实验和专家的只言片语解读为科学结论,可能是因为认准了他们的目标客户反正都不懂科学,当然也可能认为这就是大众日常的科学体验——专家说什么就信什么。无论“酸碱体质理论”科学依据如何,这样的套路都有极大的欺骗性,不能再让它得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为“酸碱体质理论”辩护其实是自揭保健品营销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