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学习名老中医的养生之道

  重阳佳节来临,老年朋友很关注健康,如何科学养生,健康安度晚年,今天,小编搜集了湖南中医附一几位名老中医的养生之道,老年朋友可以借鉴参考。

  谭新华是全国首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今年,谭老82岁。

  头发花白,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虽然年过古稀,但谭老从不拒绝新鲜事物,微博、微信他都玩得溜溜转。多年来,不论晴雨风雪谭教授坚持每天骑着他的“小马驹”(自行车)上、下班;坚持每天打太极拳、练太极剑,假日常去湘江风光带散步、去岳麓山爬山;唱歌、摄影、练书法都是假日里常有的休闲方式。

  谭老说,每当他看到蓝天白云、滔滔湘江、葱郁麓山时,心情特别欢畅;每当他漫步校园,看着学生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身影时,他总会忘却自己的年龄。

  心态年轻,并按照“年轻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周上四次门诊,谭新华从未缺勤,非门诊时间也是在工作室看书、学习。

  在诊疗活动中,谭老结识了很多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患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精心为之治疗。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免费为省内外的病人发邮件、寄处方。他对患者尽心尽力,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

  谭老说,得知病人经过治疗后疾病得以康复,心中感到油然的高兴,特别是男性不育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儿育女,传来可爱的婴儿照片时,更是感到异常的满足。

  谈到养生经,谭老说,因为工作的原因,平时用脑的时候多,所以只要有闲暇,他就会用运动来调节。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太极拳。自20多岁起,就开始迷上了太极拳,每天早晨都会打上一套,50多年来从未间断。谭教授说偶尔有点小感冒打上一套太极拳,微微出一身汗,马上就神清气爽了。

  在谭老看来,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其动作为呈现圆弧型,连贯而不间断,并跟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相结合,是一种内外兼练、动作柔和、缓慢、轻灵,能屈能伸,不用拙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作柔和,以柔克刚,可以看作是一种有氧运动;是老、弱、病患者群体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延年益寿而最常见的运动方式。

  全国第三批和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南中医附一主任药师刘绍贵教授与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但他提倡药补不如食补;别人认为被伺候是享清福,但他把做家务视为锻炼机会,乐在其中。这就是年过古稀的刘绍贵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刘老一头白发,眼睛炯炯有神,说话从容淡定,宽容、知足是他的人生态度,内省、学习是他的理想追求。

  “精神健康是健康的重要支柱和标志,心态平和的前提。精神健康要不断陶冶和净化。”刘老说。人们都会受到环境影响而有不同的想法和举动,或一身正气,坦然面对;或阿谀奉承,追名逐利;或讲究虚荣,不劳而获。

  刘老认为,环境影响不可怕,重要的是坚持内省,即坚持对理想信念的追求,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准则,用历代贤人和现代楷模标准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做一个正直、热情、守信之人。

  同时,通过学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抑制欲望与冲动,保持平静、平和、平稳的心态。知足常乐是刘老平和心态的一宝。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在学习、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仕途升迁上不攀比,宽容待人,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与亲朋好友和睦相处,享受生活,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一个人具有劳动和活动能力,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是极为快乐的好事。”刘老出身贫寒,自幼受长辈熏陶和教诲,始终把劳动视为高尚的、光荣的、快乐的,并力所能及地参与各种劳动。孩子幼时,他黎明即起做早饭,打扫卫生。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几十年从不间断。不仅减轻了老伴的负担,也维护了家庭和睦,增进了夫妻感情。

  明代郑成功有言:“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刘老认为看书学习,是为了增长才智,明理、明志和品德修养,净化和提升人生境界,了解做人的真谛,进入“自由王国”。

  勤于学习才能胸怀开阔、志存高远,具有进取心,故应终生不倦。他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读书是为了奠基,学会做人和谋生的本领;中年时期读书是为了“充电”,适应工作需要,拓展视野,开扩眼界,进一步夯实基础;老年时期读书是为了活跃思维,升华、总结,净化境界,寻求乐趣。

  起居有常,作息有规律,是刘老自幼信守的观点,从未改变。他说,他的一天非常规律。春夏季节,刘老每天均在5点半起床;秋冬季节,最迟也是在6点起床。起床后散步40分钟,散步回来,打扫室内卫生。之后,才是洗漱、看报、吃早餐。

  吃完早餐,他从容出门,步行上班。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他不是在验收中药就是在写作。无特殊情况,他中午都会回家吃中餐,稍作休息。下午又是同样的工作。6点半左右吃完晚餐,又到刘老散步时间,晚上时间充裕,他一般会走上近一个小时,再回家读书看报。65岁之后他一般在11点左右就寝,现在一般在10点半睡觉。良好的作息时间坚持了几十年,换来今天的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60岁时,全国及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旷惠桃教授受“人到老年万事休”思想影响,认为可以静心休息,开始享受天伦之乐了。

  偶然有一次,旷惠桃教授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的定义:65岁以前是中年人,65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以后才算正式老年人。人的正常寿命是120岁,按最低标准算至少有100岁。

  旷惠桃教授想,从60岁退休到生命终结,起码有20到30年的好光阴,这段时间怎么过,是人生的一大课题,绝不能让这段时间虚度。

  有人把60岁之前叫做“第一个春天”,60岁至120岁是“第二个春天”。 在第二个春天里,旷惠桃教授开始重新规划60岁以后的工作。每天诊余,静心写作,历经几年,《中国民间饮食疗法》《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内科分册》《风湿病名医妙方解析》等20余部著作相继出版;并发表学术和科普论文40余篇。

  看到这些临床实用,病友喜爱达1000余万字的著作和论文相继出版发表,旷惠桃教授觉得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年过花甲,著述颇丰,人生进入第二春,没有了春天的艳丽,但生命之树却喜获累累硕果。

  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与共和国同岁的旷惠桃教授,优雅从容、神清气爽,岁月仿佛好像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谈到她的养生经,旷惠桃教授说,她一直忙于临床、行政、教学工作,特别是每天上午的工作量特别饱和,所以,她一直将吃好一顿早餐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她都坚持自己做早餐,即使是在担任医院院长期间也是如此。

  她从八宝粥得到启发,自己将黄豆、黑豆、黑米、黑芝麻、赤小豆、薏米、核桃、莲子用豆浆机打成糊,她把这个叫做八宝糊,每天早上乘热喝上一碗。这样的八宝糊营养丰富,不仅有补肝肾,补脾胃的作用,打成糊状后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脾胃喜温恶寒,乘热喝更好。

  除了自制的八宝糊,旷惠桃教授的早餐还有一个宝贝——红枣桂园枸杞蛋。先将鸡蛋煮熟,去壳,再和3—5颗红枣、3—5颗桂园肉,一小把枸杞子一起煮5到6分钟即可。夏天还可放两三片生姜。可以补气血、温阳散寒。特别适合女性朋友,会让女性面色更红润,精气神更好。此外,还要吃半个馒头或是半根玉米作为主食。

  旷惠桃教授说,几十年来,她一直如此,享用着丰盛的皇帝般的早餐,只要早餐吃好了,一天的精气神都足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重阳节:学习名老中医的养生之道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