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混乱 老夫妻10多年被骗百万元

  现如今,保健品市场日益蓬勃,行情异常火爆,民福康认为,这种情形也许会滋生一些不良事件。保健品不是药,更不是续命仙丹,很多时候都被无良厂商拿来坑骗老年人的救命钱,实属无良商家。

  一名姓赵的女市民透露,家里的床上、沙发上全是放不下的保健品:“这都是我父母买的,怎么劝都不行。”民福康提醒广大老年朋友,不要轻信保健品。

  89岁的赵勇(化名)是离休干部,明明是个知识分子的好家庭,却一味的沉迷购买保健品。剧统计,近10多年来,两位老人家花在保健品上的钱,已经高达130多万,有时候自己的退休金都不够买了,还要儿女掏钱购买,不知节制。

  而让两位老人逐渐有所醒悟的,是要求退回4000元钱遭拒。原来从2014年开始,赵勇和86岁的老伴李淑贤(化名)在长春市某公司购买保健品。两年来,有收据凭证的花销就有4万多元。2016年,他们购买了一款保健品以及赠品,李淑贤吃了赠品后拉肚子,而说明书上写着腹泻者禁用。“当时上课也没说有可能引起腹泻啊。”老人说,为此想退回这次花掉的4000多元钱,但遭到拒绝。

  “我妈可伤心了。”赵女士说,向老人销售这款保健品的是一个年轻人,都叫他“小甄子”,老人把他当孙子一样对待,还带他回家吃饭。可这个年轻人一听说要退款,就变了态度,后来干脆不接老人电话了。“这小伙子平时不错啊,怎么一提到退款就变了个人!”李淑贤说到这,有些伤感。130万元没让老人觉得心疼,可是4000元退款不成却让他们稍稍有些醒悟。

  民福康分析,痴迷保健品的老人,一般都伴有疑病症、焦虑症和强迫倾向,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老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喜欢被关注、被认可。这些老人进入老年期后,注意力转移,对自己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非常敏感,偶尔出现的不适,比如头晕、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也会表现出恐慌,影响情绪,寻找共情和安慰,这个过程的循环伴有过激的焦虑。

  还有老年人难免身上有一些不舒服,他们会通过一些手段查询,有时候怀疑自己患了大病。即便医院检查没有问题,他们也不相信诊断结果,换医院换医生反复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需求在社会、家庭、子女中没有得到满足。认可他们、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只有保健品的销售人员,这使得老人的情绪小我得到满足,甚至膨胀。加之“是药三分毒”“吃保健品无副作用”等观念的影响,老人服了保健品后,会有一定的心理安慰剂效应,身体不适可能会有所缓解,于是就更加求助保健品,有时甚至达到依赖的程度,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倾向。

  后,民福康温馨提醒大家,首先要说明的是保健品不是药物更不能替代食物。一些所谓的讲课专家夸大保健品功效,是坑害老人的行为。其次也不能完全否认保健品的功效,但需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盲目进补,否则适得其反。所以,希望大家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轻信保健品广告。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保健品市场混乱 老夫妻10多年被骗百万元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