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家乡情怀(上)

  今年3月18日,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这是一个值得温州人怀念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国学界珍重的日子。

  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先生出生在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地团村的一个乡绅家里。其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青年时曾跃马戍边,参加抗日;1949年前往台湾,长达36年;后旅宿美国,移居香港;晚年回归大陆,设坛讲学。2012年9月29日,在江苏吴江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事业。同时,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他的家乡温州乐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曾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造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温州模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0周年,回忆梳理南怀瑾先生和家乡温州的关系,不但可以进一步缅怀南怀瑾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家乡情怀,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位温州乡贤对改革开放的肯定和支持。

  南怀瑾先生在《山川人物与永嘉禅师》一文中写道:“我是温州府乐清县人。我从小对这个国家很有感情,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所以对本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特别注意。我们当年,国人如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不熟悉,是一件羞耻的事。尤其是我个人,比一般人的个性又更顽固。”

  20世纪50年代初,南怀瑾先生到达台湾不久,发现在台湾的温州乐清同乡对家乡不甚了解,即便是后来位居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长达16年的倪文亚、著名报人朱镜宙等旅台乐清籍名士,都不曾收藏有关家乡乐清的文史典籍。他不畏权势,曾当面责备他们不关心家乡,同时把自己去台湾时带的一部清代编撰的《乐清县志》,自费印刷了上千册分送给在台湾的同乡,留下了一段爱乡佳话。

  南怀瑾先生对家乡的热爱,有时候是通过浓浓的乡音来传递的。现在乐清人很少知道家乡乐清的“乐”字的多种读音。南怀瑾和家乡来访客人交谈时,往往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你们知道吗?我们家乡乐清的“乐”是个多音字,除了读lè和yuè,还有读yào,如在《论语·雍也》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外,河北有一个县名叫乐(lào)亭。如果加上温州土线种了。言辞间流露出浓浓的乡情。

  2012年5月,家乡乐清一批领导去太湖大学堂拜望南怀瑾,他曾清晰地用温州话给大家诵读温州江心屿宋代乐清籍状元王十朋的那对奇妙名联:

  云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散;

  潮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消。

  南怀瑾对大家说,现在的普通话和古音有很大差别。广东话是唐代国语,闽南话是宋代国语,我们温州话至今还保留许多古音读法,是唐宋之间的国语,用温州话作诗填词,押韵要比普通话更接近古音。现代人研究国学,要学习温州话。真可谓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乐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有王十朋、翁卷、赵士祯,近现代有朱镜宙、倪文亚、张冲、朱味渊、洪式闾等。尽管离开家乡已有一甲子了,但晚年南怀瑾谈起故里乡绅名士,十分清楚。对家乡一些地名交通和居民住户的变化,也了解很细。为了写回忆录,他还准备请人航拍一张今日的乐清地图做参考。他不但对有过交往的乡贤很尊重,而且对历史上的乡贤也十分推崇,对宣传家乡的先贤,更是不遗余力。

  1990年9月,王十朋的后人王祖光与女儿王雪丽合著的《王十朋传》即将出版,想请南怀瑾先生斧正,便将样书寄给南怀瑾。南怀瑾先生收到样书后,很快写了回信。他在信中说:

  顷接贤父女惠赠令太祖王十朋传,至感盛情。十朋公乃乡贤辈,自南宋以来,素为故乡后辈敬仰,惜无专著表扬令德。今得贤父女之作光扬先德,殊为敬佩,特此致谢。

  又:贤父女尊著此书惜未定好书名,反而自阻销路,并使十朋公德泽声光却为减色,倘易名为南宋状元王十朋,且将公之画像移做内封面,封面但取雁荡一峰挺拔,当更为生色矣。区区鄙陋之见不知有当否?聊以供献微诚,代向十朋公先辈之敬意也。

  南怀瑾对王祖光父女宣传王十朋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书名有碍销售,以及图书封面、内页等装帧设计上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让王祖光父女十分感动。他们根据南怀瑾先生的意见,将书名改为《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大传》,果然销量大增。

  1995年,王十朋研究会出版《王十朋纪念论文集》,南怀瑾先生又应邀给题字鼓励。后来,当地政府建设王十朋纪念馆,南怀瑾先生又专门给题写馆名。他甚至不顾年逾八旬的高龄,指导组织召开王十朋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不少国外友人,扩大了王十朋和温州乐清在国际上的影响。

  史迻是《资治通鉴》的“选读本”。蒋介石的同学、南怀瑾先生的旧友、温州籍的高级将领姚琮先生根据蒋介石的个性特点以及时局形势,选取《资治通鉴》中的历史资料,提供给蒋介石在公务繁钜之中抽暇阅读,彷如精缩版的《资治通鉴》。姚琮反思中国历史16朝兴衰起伏,探究1362年宦海沉浮,认为鉴古知今,惟宜读史。史之所含至广,苟能融会贯通,则立德、立言、立功皆有所准绳,发扬而光大之,存乎其人。他将自己的感悟都融汇在《史迻》的字里行间。

  2012年正月,一位温州籍的浙江省委领导去看望南怀瑾先生。谈话中,南怀瑾先生让助理马宏达取出两册刚刚收藏的线装图书——《史迻》,以及作者姚味辛(琮)的资料。南怀瑾先生同他讲,这本书是你们瑞安乡贤姚味辛先生编纂的,其中的故事是很动人。我素来的习惯是不要让古圣先贤的心血淹没掉了,所以我在台湾成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很多古人的著述,赔钱也要出版。你是瑞安人,这是你们乡贤的心血,希望你们把它再版出来,也希望你们自己从中受益。

  南怀瑾先生语重心长,对家乡后人寄予厚望。令人遗憾的是,影印工程刚刚完成,南怀瑾先生就驾鹤西去。后来,当浙江省有关部门领导将原版图书完璧归赵,奉送给南怀瑾先生的儿子南国熙时。作为继承人的南国熙,深知父亲随身携带数以万计的珍藏绝版图书的价值所在和责任担当。第二天,他就把原版图书连同一纸捐赠书一起送到浙江省领导手里,代表家人自愿把南怀瑾先生的遗物藏书捐献给家乡,接续书写了南怀瑾先生所推崇的温州人文新风尚。

  “希望工程”创始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的办公室里,挂着南怀瑾先生的一幅手书:“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诗句就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徐永光及“希望工程”的鼓励和支持。

  1989年,时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的温州人徐永光发起了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也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992年,南怀瑾先生在香港曾一次性汇款捐赠4万美元,给予大力支持。

  南怀瑾先生的巨额捐款引起了徐永光的特别关注。他了解到南怀瑾先生不仅是海内外著名的国学大师,而且还是自己的温州同乡,心情特别激动。在一次出国访问的时候,专程转道到香港拜见南怀瑾,当面向南怀瑾先生致谢并报告捐款的使用情况。

  随着与南怀瑾先生交往的增多,徐永光经常向南怀瑾先生请教一些关于“希望工程”的建议。南怀瑾先生常常给徐永光讲解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曾国藩的“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以及“谤随名高”这些典故。有时候,南怀瑾先生还会幽默地说:“我就是冰果店老板,专泼冷水。你可不要见怪。”

  在徐永光看来,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话决不是轻描淡写的说教,而是语重心长地给他解说世间的真理、历史的规律。徐永光理解南怀瑾先生的深意,也明白“功成而弗居”“知止可以长久”的道理。1993年,正是“希望工程”迅速发展的时候,徐永光就根据南怀瑾先生的开示,思考指出“希望工程”存在足以致命的“八大隐患”,做到未雨绸缪、警钟长鸣,避免出现“亢龙有悔”的局面。

  1999年,在“希望工程”实施10周年之际,一些学者提议铸一口“希望工程钟”作为纪念。徐永光又想到乡贤南怀瑾,恳请南怀瑾先生撰写钟铭。为了表示对乡人从事公益事业的支持,南怀瑾先生欣然应允,挥笔写就:

  黄钟大吕天籁徽音木铎晨钟贤哲雅教金声玉振延续慧命有响斯应 华夏之光希望工程承先启后继往开来频年勤获初砥小成铸兹纪闻期启后昆谨以铭志文治永康

  这一年,有人将徐永光对“希望工程”10年探索思考的文字编辑成书。徐永光在书稿正式出版之前,送请南怀瑾先生指正,并请他题写书名。南怀瑾先生的题名是《叩问天人之际——徐永光讲述希望工程》。书名“天人之际”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明志的话语,也表达了南怀瑾先生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2000年春,胶着了6年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希望工程”案终于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徐永光因为打官司,需要经常去香港,每次他都会去看望南怀瑾先生,征询南怀瑾先生对于这个官司的意见。南怀瑾先生是不主张打这个官司的,但是也没有阻止一心要诉讼的徐永光。在开庭之前,徐永光和诉讼团队再次到南怀瑾先生的寓所,请其面授机宜。

  那天,南怀瑾先生为他们讲解了中国古代的诉讼制度,讲古代律师——“讼棍”的作用。特别有意思的是,南怀瑾先生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曾经被一个恶棍纠缠勒索,后来如何用智慧化解危机的故事。那天晚上,徐永光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他在第二天能够在出庭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早在1997年“希望工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徐永光就萌生退意。2001年,徐永光正式辞去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的职务,全身而退。在徐永光看来,“希望工程”这个公益品牌历经20多年而不衰,他本人虽然也常处在风口浪尖中备受怀疑、误解、攻击乃至恶意诽谤,但能做到宠辱不惊、依然平安,离不开乡贤南怀瑾先生的指点和鼓励。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商联副主席南存辉,曾被媒体誉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言人”,他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创办的正泰企业经过30多年的拼搏努力,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标杆,也是温州的一种骄傲。南存辉第一次跟随乐清市领导去拜访南怀瑾先生时,南怀瑾先生亲切地对他说,我比你父亲年长,论辈分,你可称我伯父。把他当成家人晚辈。

  南存辉第二次去香港拜访南怀瑾先生时,南怀瑾先生除了谈及家族的一些事情外,直言劝说南存辉趁着年轻跟他好好学习。因为经营企业事务繁忙,南存辉虽然常给南怀瑾先生发问候信息、打请教电话,但对南怀瑾先生多次劝他“放下”“赶紧来学习”的嘱咐,往往是爽快应允,却迟迟“放不下”。

  2008年春节,南存辉去太湖大学堂看望南怀瑾先生。南怀瑾先生很严肃地问南存辉:“你几岁了?”

  南存辉知道南怀瑾先生一片苦心,也知道自己到了该专心学习的时候。此前,南怀瑾先生曾和南存辉讲过,人研修学习打坐的最晚年龄是48岁,过了这年纪,想要学习都有困难,很辛苦的。此后,南存辉就是再忙再累,也忘不了学习。

  2009年,南怀瑾先生在太湖大学堂开设为期7天的禅修课,南存辉被允许参加,但南怀瑾先生要求南存辉学习期间放下杂事,静心研修,不接听手机、不请假、不会客。明言告诫南存辉:做不到,不要来。

  这时,刚巧碰到南存辉在为正泰企业上市冲刺,证监会已通知他一周内到北京进行过会答辩。当时,南存辉心里很矛盾。最后,他还是痛下决心向董事会说明,南老已年逾90高龄,他的课一旦错过,今后难再有机会。假如公司错过上市,今后还有机会。就这样,南存辉把所有事务都委托给副手处理,真的不接一个电话,心无旁骛,跟随南怀瑾先生静心学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南怀瑾先生精通儒、释、道,拥有大智慧。南存辉跟随南怀瑾先生学习后,得到很多的教益,很受启发。过去他天天忙于应酬,白天奔波,晚上喝酒,喝多了就吐,经常吃药,睡不着,没有一点精力。自从跟随南怀瑾先生学习打坐修禅后,学会了调理身体。长期打坐后,很少吃药了,喝酒也很少吐。经过静坐调理,他的睡眠质量大大提高。无论什么时候,一上车就能睡,车到站就醒。不管之前多么劳累,只要一投入工作,他总是精力充沛。

  最令南存辉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力量的是心态的调整。这些年,他经历了太阳能风波、金融危机等多次危难,面对压力,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能平心静气地处理问题,以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心境越来越开阔。南存辉认为,这与他接受南怀瑾先生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人生态度的改变,实际上也改变了自己对事业的看法,心胸因为包容而广大。对他来说,南怀瑾先生不仅是长辈、老师,更是他人生和事业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南怀瑾的家乡情怀(上)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