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和平、文明的社会环境中,疾病成为最能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恶魔。
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患病的人占20%,而剩下的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由此,该组织提出,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是人不生病。这与几千年来中医倡导的养生和治未病的理念是一致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指出:短短几十年内,我国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完成了从传染病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转变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
2010 至2030 中国慢病流行将不断加剧 。患有至少一种慢病的人数将剧增,在未来20 年里,40 岁以上的人群中,慢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心梗和中风、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肺癌)人数将增长两倍,甚至三倍。慢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 年。
资料来源:中国营养与卫生调查,2002,中国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监测2007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最新版《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2012年中国各大疾病肆虐,其中罪魁祸首是癌症,新发癌症病例达312万例,占全球比例1∕4。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死亡率达80%以上。这意味每6分钟有1个人被确诊为癌症。目前全国癌症发病趋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死亡病人中,癌症死因1964年列第4位;1970年列第2位;2007-2010年列首位。
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上述慢性病中患者人数最多的群体。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数据:2013年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约占成年人人口的8.3%。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各国之首。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字,我国糖尿病的人数超过9200万人,且每3名患者中就有1名不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居多,一些家庭出现全家患糖尿病。
根据调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也就是人群只有8.8%的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这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九成多的国人还不具备基本健康素养。
3、尽量避免和积极干预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是人们降低慢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保健大会宪章中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古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动物中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通常称之为巴丰系数,或巴丰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约为20-25年,因此预计人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年。
自然界中,动物的寿命大约为细胞分裂次数和分裂周期的乘积。据此推断,人类细胞分裂次数约为50次,平均分裂周期为2.4年,所以人类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健康人有哪些生命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从容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洪亮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13、情绪稳定14、记忆良好 15、恢复力强
大多数医学家认为 健康四要素为: (1)父母遗传15%;(2) 社会自然环境17%;(3)个人生活方式60%(我做主);(4)医疗条件8%。
根据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1321名15~65岁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健康有十大隐患:(1)经常熬夜(63.97%);(2)抽烟(77.44%);(3)不吃早餐(45.19%);(4)喜欢吃油炸食品、西式快餐(44.13%);(5)每天喝3杯以上烈性酒(39.89%);(6)经常坐着不动(34.22%);(7)经常在外就餐(33.01%);(8)经常饥一顿饱一顿(33.01%);(9)不体检(32.70%);(10)盲目减肥(28.99%)。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食物供应不断丰富的 20 年中,人们偏离 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亦日益突出。主要 表现为:肉类和油脂消费的增加导致膳食脂肪供能比的快速上升,以及谷类食物消费的明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人们自主锻炼身体的意 识和行动并未随之增加。2000 年全国体质调研和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居民每 周参加 3 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以 30-49 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 。
同时,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社会压力对生存环境产生威胁,直接或间接影响国民的健康。
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 1/3 以上。目前全国约有3.5 亿吸烟者,2000 年由吸烟导致的 死亡人数近100 万,超过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死亡的 12%。如不采取控制措施, 预计到 2020 年时这个比例将上升至 33%,死亡人数将达到 200 万,其中有一半人将在 35-64 岁之间死亡。
在我国,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尽管她们自己并不吸烟,但经常在家庭、公共场所遭受他人吸烟 的危害。55% 的 15 岁以上女性每天都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儿童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动吸烟的情况更为严 重。
在影响健康中,其中有70%,即个人生活方式与社会因素,都与我们每个人的“心”,即精神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心理性疾病,不是微生物,而是人“心”,即人的精神与思想。
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就已经想到了。“患”“病”与“心”精神心理因素密不可分。
“患”字怎样写呢?上面一个“串”字,下面一个“心”字,一串串烦恼压在心上 ,才成为真正的病人。
那“病”字呢?“疒”字里面为什么是一个“丙”字,而不是“甲”字 、“乙”字呢?
中华文化“干支学说”关于“十天干与五行 、五脏的配属关系”指出: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 。其中甲乙属木、属肝,丙丁属火、属心,戊己属土、属脾,庚辛属金、属肺,壬癸属水、属肾。丙是什么?丙就是心。
习总书记2010年6月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充分肯定了中医的历史和现实作用。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是相互作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2)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人的饮食、呼吸必须依赖自然界外,人体还通过感受器官和外界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自然条件的变化,必然影响人体。因此人体必须适应自然环境才能正常生活。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观点。
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制。在养生方面,也要辨体施养,即辨别不同的体质,施以相应的调养、干预方法。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治未病,就是通过治理调养体质,增强个人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找到少生病、不生病的办法。
《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工治未病之病 ;中工治将病之病 ;下工治已病之病”。
1、未病先防:在没生病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保健方法,提高机体抗病防病能力,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2、欲病救萌:当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心理处于焦虑、紧张、压抑等非健康状态时,通过推拿、针灸、足疗、音乐疗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非药物疗法,把疾病消失在萌芽状态。
3、既病防变:对于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人,通过对疾病的系统研究,预知疾病下一步的发展规律,事先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4、愈后防复: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服药方法、锻炼种类、锻炼强度的指导,教其学会对疾病进行自我监测,控制、减少疾病复发的频率和程度。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开篇写道:“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长寿原因)
“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起居无节。”(病因病机)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养身方法)
现时某些出门电梯、出行汽车,经常以车代步的中年人士爬一下坡就气喘,提一桶矿泉水就闪了腰,摔一跤就骨折,甚至一个喷嚏也打出“椎间盘突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劳动和运动锻炼,成为了“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的典型代表。
《黄帝内经》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 、“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内守”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健康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②善于和及时发现身体不良信号和危险信息,如咳嗽、痰中带血;眩晕、头痛;腹痛、便血;乳房肿块等。
七情指喜、怒、悲、忧、恐、惊、思,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属于正常的情志活动。一旦受到强烈或长期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时,可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此时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称为 “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而累及五脏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
怒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思伤脾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对抗癌细胞形成和分裂的重要屏障。如果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对癌细胞免疫杀伤力,癌细胞就会日益繁殖,致使肿瘤病灶形成。
精神过度紧张,严重的精神创伤,长期忧郁寡欢、悲观失望、悲伤矛盾、恼怒烦躁等不良情绪,都可以削弱免疫系统的机能,使癌细胞有机会生长、繁殖。
负面情绪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使垂体激素和雌性激素失调,诱发乳腺癌。中医对乳腺癌的病因分析,认为“忧郁伤肝,思考伤脾,积虑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肝癌患者大多有“大怒”伤肝的经历,胃癌患者则常生“闷气”“百病皆生于气”,“万病源于心”可见,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温床。
常见对健康不利的五种情绪:火冒三丈;闷闷不乐;恐惧焦虑;忍气吞声;醋意大发。因此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和良好心态,可以远离癌症等疾病。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角色,调整心态。懂得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既要有进取心,又要有平常心。平常心即平静的心情、平衡的心理、积极的心态、坦荡的心境。
保持良好的心态,处理好三个关系: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既要胸怀理想,在事业上争一流,又要有颗平淡的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
白居易诗中写道“行宫望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写的是唐明皇想到杨贵妃死了,他心里整天想着杨贵妃,很痛苦,在这种心情下,行宫明月则是伤心的颜色,钟声很好听,却是断肠的声音。就是说,自己心态不好一切都很灰暗。
①节制法:遇事戒怒;《老老恒言·戒怒》亦说;“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身”。养心在静,养身在动.把戒怒放在首位,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要修心养性,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②疏泄法:直接发泄法 ;疏导宣散法(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③转移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移情易性法(琴棋书画易情法)、运动移情(如打球、散步、爬山等)。
④情志制约法:又称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即五脏之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籍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是认识了精神因素与形体内脏、情志之间,及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根据“以偏救偏”的原理,创立的“以情胜情”的独特方法。《素问•举通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引出的气机异常,具有两极倾向的特点。因而相反的情志之间可以相互调节控制,使阴阳平衡。
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养生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因此,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亦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
春应于肝,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 ,应保持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以使一身之阳气适应春气之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应晚睡早起,散披长发,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使意志舒畅 ,应注意防风御寒,衣着方面既要宽松舒展,又要柔软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 。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 ;多食新鲜蔬菜,如韭菜 、葱蒜、大枣等。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择户外锻炼,如:散步、郊游、登山,放风筝等。春季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夏季腠理开泄,汗液外泄,心气最易耗伤,宜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起居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 ,适当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衣服要薄一些,衣衫要勤洗勤换。饮食方面,人的消化功能较弱,清热消暑,健脾益气 ,适当用些冷饮,如西瓜、绿豆汤、赤小豆汤等,但切忌因食凉而暴吃冷饮,生冷瓜果等。运动宜太极拳、太极剑、广播操、散步、游泳等。夏季湿热之邪当令,应做到劳逸结合,防止在烈日下过度暴晒;居室环境、通风凉爽,保证睡眠 ;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使脾健胃和。
秋季天清地明,燥金当令,宜收敛神气,安神宁志,使肺气清。起居宜早睡早起,适当运动,要防太过剧烈和劳累,以免阴气外泄。燥是秋季的主气,此时最好能多吃些梨,生吃能清火,熟吃能滋阴,多吃果蔬和杂粮,少吃盐和糖饮料应该以滋阴、去火的为主,如菊花茶、银花露、枸杞等。应避免过度剧烈的,致使津气耗散,运动以微微出汗为最佳。因为秋燥,很多人就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秋燥还容易伤肺,引起呼吸道感染。此时养生,充足的水分不能少。
冬季闭藏之时,应该固密心志,保养精神,多活动消除冬季烦闷。起居应谨奉天时,早睡迟起,固守元阳,以养真气。保持室内温暖,避免严寒的侵袭。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鳖、龟、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养生家多提倡饮食养生宜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摩腹,缓行百步。积极参加运动锻炼,早锻炼不要起得太早,一般在太阳出来后锻炼为宜。避免在大风、大雾、大寒、大雪中锻炼。防病保健:人体生物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这时进补总能使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贮存在体内,滋养五脏。
正气是生命之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正气旺盛,是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经络功能正常、卫外固密的象征,是机体健壮的根本所在。因此,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还总是养护人体正气。《寿亲养老新书》对保养人体正气做了概括:“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体诸气得养,脏腑功能协调,使机体按一定规律生生化化,则正气旺盛,人之精力充沛,健康长寿;正气虚弱,则精神不振,多病早衰。一旦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源源断绝,生命运动也就停止了。因此,保养正气乃是延年益寿之根本。
人体正气又是抵御外邪、防病健身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最根本要素,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气不足时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又进一步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些论述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中医的正虚发病观。就是说,正气充沛,虽有外邪侵犯,也能抵抗,而使机体免于生病,患病后亦能较快的康复。由此可知,中医养生学所指的“正气”,实际上市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它包括了人体卫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和各种代偿功能等。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故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务。
“一”是什么呢?是指每天喝一杯牛奶。日本有句话:“ 一袋牛奶 振兴一个民族”!我们中国人日常膳食有很多优点,但缺少钙的摄入。中国人约90%缺钙。缺钙导致三个结果:一是骨痛。缺钙的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疼、背疼、腿疼,老年易忧郁;二是龟背。越活越矮,越活越萎缩,岁数越大个子越小。三是骨折,一摔,骨头就断了。
“二”是什么呢?是250克到35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吃饭要按这四条进行:餐前喝汤;吃饭速度放慢,不要狼吞虎咽;咀嚼更重要;一天的饭量放在早上、中午,晚饭少一些,这样可以降低体重。250克主食使你苗条健康。
“三”是什么意思呢?三分高蛋白。人不能光吃素,也不能光吃肉。蛋白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至四份就好,每份就是一两瘦肉或一个大鸡蛋,或二两豆腐,或二两鱼虾或二两鸡和鸭,或半两黄豆。
“四”是指四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这四句延年益寿最有效。“有粗有细”是指粗细粮搭配,营养有互补作用,是最理想的食物结构。“不甜不咸”,一般最理想是一天吃6克左右的盐。“三四五顿”,是指每天吃的餐数,总量控制,少量多餐,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冠心病。“七八分饱”,无论如何记得吃饭一定要七八分饱,即“低热量饮食”。
红:一天一个西红柿减少前列腺癌。健康人饮少量红葡萄酒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红辣椒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
黄:红黄色蔬菜维生素A多。最多的是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南瓜、红黄辣椒。补充维生素A可以增强儿童抵抗力,老年人眼睛不花。
绿:喝茶,尤其是绿茶。绿茶含有一种抗氧自由基的东西,减少老龄化,越喝绿茶越年轻。
白:燕麦粉、燕麦片,燕麦粥不但降低胆固醇,将甘油三脂,还对糖尿病减肥特别好。燕麦还能通大便。
中年人的运动原则:①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游泳、骑车、跑步、跳舞、爬山、爬楼梯、打乒乓球等运动。②维持适当的运动量。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血压偏高的中年人要避免剧烈后仰、甩头、静止倒立及快速旋转等运动。③循序渐进,比上次增加不超过10%。④长期坚持。⑤保持愉快的心情。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运动宜适度,过量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选择运动如:慢步走、气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例如,情绪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又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不伤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
“和”是中医文化的核心,中医养生强调和谐有度。总结为:①阴阳平衡。②五脏协调。③人与自然和谐。④人与社会和谐。⑤戒烟限酒。⑥房事有节,不纵欲不禁欲。
养生倡导的是我的健康我做主。任何可以改善生活方式的原则和方法都只是“生活方式药”,是否使用这种药物,取决于自己。如果自己能够主动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节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身体状况,保持身体健康。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律,如睡眠;顺应四时环境变化(四时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娱乐、房事、保健等)。
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因此,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抓手。
平和体质表现为饮食睡眠正常、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不容易得病。调养宜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体质表现为平素容易患感冒,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 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舌头呈 淡红色,舌体显胖大,脉象虚缓。 容易头晕、健忘。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患病倾向于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饮食宜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湿热体质表现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口臭,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性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疮疖、黄疸等病。饮食宜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阴虚体质表现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舌头红,口水偏少,舌苔偏少。这种人外向好动,但性情急躁。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饮食调养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节制房事。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可以用练书法、下棋来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气郁体质的代表,多愁善感、忧郁脆弱。这种人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饮食宜多吃小麦、蒿子杆、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另外,要多参加集体性的运动,解除自我封闭状态。多结交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诉不良情绪。
阳虚体质表现为即使再热的暑天,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待。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性格多沉静、内向。舌头颜色偏淡,舌苔湿润。易患水肿、腹泻等。饮食方面可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调电扇。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多与别人交谈,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
痰湿体质常常体形肥胖 , 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黯,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易患消渴、中风、眩晕、胸痹、咳喘、痛风、痰饮等病证。饮食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可以适当多吃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山药、薏米、大枣、马齿苋、芡实等。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血瘀体质表现为面色灰暗,皮肤偏暗有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和疼痛。唇色暗淡或者发紫。舌头暗有点、片状瘀斑,舌头下静脉曲张,脉象则细涩。易患出血、月经失调、中风、疼痛、胸痹(如冠心病、心绞痛)等。不耐受风邪、寒邪。可常食佛手、黑木耳、桃仁、油菜、慈菇、黑豆、藕、桃子、栗子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宜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长寿功、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无特殊,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遗传性疾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胎传性疾病为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而出现的相关疾病特征。易药物过敏及花粉症 ,易患“五迟”、“五软”、“解颅”、胎惊、胎痫、胎弱等 。适应能力差 , 易引发宿疾。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顺应四时变化,以适寒温。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尘螨、花粉、油漆等。治疗以益气固表或凉血消风,以纠正过敏体质为法。对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或生理缺陷,一般无特殊调治方法。或从亲代调治,防止疾病遗传。饮食上多吃补肾的坚果,如核桃、花生、开心果、板栗、松子等。
①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