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住这边,真没想到家门口还能有个踢球的好地方。”27岁的王欣阳是位足球爱好者,1月6日下午,他与十多位球友一起在李沧区桃园社区的笼式足球场内切磋球技。就在数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堆满杂物的荒地。从荒地转变为足球场的背后,是青岛市体育局在加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上所付出的努力。今年,岛城累计建成投入使用笼式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等健身场地103处,占年计划的103%,惠及周边居民近50万人,2018年市办实事全面完成。截至目前,青岛市体育局四年累计建成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455处,遍布在市区和城乡市民聚居地,覆盖人群近200万人。
1月6日下午,在李沧区虎山路街道桃园社区,王欣阳和球友在笼式足球场里踢起了5人制比赛。天气寒冷,但场面热烈。“以前踢球得去虎山军体中心或者国信体育场,路远。前两天一个球友告诉我,咱家门口有球场了,我们就赶紧约着活动一下。”王欣阳说,这是他第一次在这块场地踢球,“以前这里是废墟,没想到能建成这么漂亮的球场。”
李沧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李沧区新建3处笼式运动场地,分布在虎山路街道桃园社区、浮山路街道东李社区、九水街道刘家下河社区回迁小区等,分别为笼式篮球场、笼式网球场和笼式足球场,三处笼式运动场地总面积达1820平方米。青岛作为“足球名城”,足球爱好者众多,该项目也是广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的首选。
随着健身场地日渐完善,全民健身真正成为岛城市民幸福生活“标配”。从2016年初开始,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与周边居民共享,进一步优化社区市民的健身环境。目前,全市50%以上、城区85%以上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已向社会开放,其中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即墨区的学校场地已全部实现对外开放。
青岛八大峡广场位于八大峡街道,这里临近海边,生活着8个社区两万多户居民。一年前,由青岛市体育局和市南区投资建设的八大峡广场笼式足球场投入使用;2017年,双方又投资建设了一处篮球场。同时,广场上闲置的空地分别变成了乒乓球长廊和运动场。“乒乓球长廊建成以前,这里是一片空地,建好之后大家确实眼前一亮,好多退休的街坊邻居一看有球场了,都说要学乒乓球。”66岁的社区居民贾新说,乒乓球长廊拥有10张球台,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健身需求。
“这边是足球场,那边还有篮球场,有了这两个场地,还挺好,户外健身方便多了。”市民孙金海说,一般是周末出来玩,平常大人上班,孩子上学,没时间,周末做完作业后,走出家门,锻炼锻炼身体。傍晚,八大峡有好多暴走团,大伙儿出来放个风筝,踢个足球,打个篮球,健健身,很快乐。
青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市办实事工作中,把握的思路和原则主要包括:一是突出亮点,笼式足球场和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建设,场地选择要尽量选在居民集聚地,突出实用性和便民性。力争实现连片建设,产生聚集效应,扩大足球的影响。二是面广量大,2000处健身设施,成为市民身边的健身场地,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健身。三是因地制宜,普惠于民:根据具体的场地建设不同类型的健身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征求了周围市民的意见,提供市民喜爱的健身器材,实现普惠于民。
目前,青岛实际完成农民健身工程2190个。项目全部完成交付使用。青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健身设施的完成,基本实现了农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的目标,缓解了农村农民没有健身场地的问题,为农村文明村建设创造了条件,农民也可以享受体育健身的快乐。
以群众体育为基础,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建设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是提升全民健身设施服务水平的前提和基础。青岛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可并在2018年全国群众体育现场会上作了交流和推广。
2019年,青岛市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市办实事”建设项目进入收官之年,青岛市体育局将全力打造更多的体育精品设施健身工程,服务于民,真正做到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增强人民体质,致力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数百健身场地建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