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逼利诱打感情牌 深圳老年人这样被保健品掏空的!

  根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系统的相关数据显示,仅深圳市每年接到涉及保健品(包含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的投诉就达到20余起,而这只是有记录的数据,还有更多无维权意识的老人被骗后,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深圳新闻网讯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公告(2014年年末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1%,远超7%的人口老龄化标准线,表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带来了保健品购买需求的增加,加之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保健品市场逐渐兴盛。

  不过,在热闹繁华的背景之下,也覆盖着阴影。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推销保健品,牟取暴利,不惜层层设局,花招百出,诈骗老年人的钱财。根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系统的相关数据显示,仅深圳市每年接到涉及保健品(包含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的投诉就达到20余起,而这只是有记录的数据,还有更多无维权意识的老人被骗后,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老年人被骗后,不仅损失钱财,还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家住福田区的易奶奶和老伴退休30多年了,积攒了一些退休金,二老身体还算硬朗,平时与子女分居,加之子女工作繁忙,两代人之间的交流比较少。2012年开始,二老偶然接触到一些保健品推销员,渐渐开始踏上购买保健品的“不归路”,4年间他们花光60多万的退休金。事后,易奶奶连连感叹“全是引老人上当的套路。”

  据易奶奶介绍,当初一些推销人员在路上给她发传单,说填写一些资料去听讲座,就可以领取米、面之类的小礼品,易奶奶没多想,就把联系方式给了对方。随后,易奶奶就不断接到对方给她打的电话,刚开始也不推销产品,只是一口一句“叔叔”“阿姨”地喊,每天嘘寒问暖,一些推销员甚至亲自到二老家中与他们聊天,帮忙做简单的家务。在聊天中,推销人员将二老家中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甚至连二老什么时候发退休金,每次发多少钱都知道。

  “套取基本信息之后,推销员们会根据老人经济状况来采取不同的对策,有退休金或闲钱的,他们就会重点关注。”易奶奶称,自己和老伴经济独立,就是被他们盯上的“肥肉”。因为在得知二老都有不菲的退休金时,易奶奶就不断接到各种邀约电话,请她和老伴去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并领取相应礼品。最多的时候,二老一天能接到四五个类似来电。

  抱着“反正也无事可做,还有礼品拿,不去白不去”的想法,二老开始频繁现身于各个健康讲座会场。而将老人引来健康讲座会场后,这场精心策划的推销才渐渐显露真容。易奶奶反映,自己本来只有一点高血压,一名现场免费看诊的“专家”看过她的手相后,断言她不采取措施就会瘫痪,这直接戳中了她的软肋。“我不怕死,但我怕坐轮椅。”慌乱之下,易奶奶只得向“专家”求救,而对方则适时推荐了几款号称“能治好高血压”的保健品。因价格较高,易奶奶有些犹豫,一旁的推销员就赶紧过来劝说,故意给老人灌输“儿女靠不住,健康要靠自己”“儿女不给你钱买保健品就是不孝”的思想。在对方的几重攻势下,易奶奶败下阵来,掏出重金买下了好几套保健品,从此入了“坑”。

  根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系统的相关数据显示,仅深圳市每年接到涉及保健品(包含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的投诉就达到20余起,而这只是有记录的数据,还有更多无维权意识的老人被骗后,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深晚记者调查发现,免费发放小礼品,“嘘寒问暖”套取信息,都只是入门级手段,开健康讲座,请专家或患者现身说法也只是标配。一些商家甚至请老人免费旅游,从而达到推销保健品的目的。

  今年8月中旬,家住罗湖的63岁老人陈奶奶在一家保健品推销员的推荐下免费报名参加了佛山2日游,车费、住宿费还有餐饮费都由对方承担。陈奶奶表示,与她一起报名并乘坐同一辆大巴前往佛山的共有二三十人。老人们本来还想好好看下风景,没想到一下车刚放下行李,就被拉到一个大会议厅参加健康讲座。“会议厅非常大,我到的时候里面就有四五百人了,都是被组织过来免费旅游的老年人。”陈奶奶说。这场讲座和之前的内容几无二致,就是请“专家”“国医”过来宣讲各种常见老年疾病的危害,言辞之中还频频出现“会瘫痪”“会导致死亡”等句子,再介绍一些保健品的神奇功效,并让一些“病患”上台来现身说法,力证其疗效的真实性。到最后,说好两天的旅程,其实都在听讲座中度过了。更让陈奶奶感到气愤的是,倘若在旅程中不买保健品,推销员的态度就会变得很恶劣,“时不时就冷嘲热讽”。

  “假如钱不够,推销员会帮忙垫付,让你把保健品先拿回去,然后直接跟到你家去让你刷卡。”陈奶奶说。

  “我们根本不清楚自己买回的究竟是啥,只听到对方宣传这款产品对身体有好处,能治病保健康。”多位买保健品上当的老人对记者表示。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了推销产品,往往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一方面,他们混淆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直接宣传产品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他们未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和标签为准,任意扩大功效范围,如宣传产品能抗癌,甚至包治百病。在宣传过程中,一些商家还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违反《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相关条例。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健食品包装上必须有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号和保健食品GMP证书号。记者随机检查了易奶奶所购的5种保健食品,发现只有一种是有效证书齐全的正规保健品,剩下4种产品,在介绍中都提及了产品功效,但只有卫生许可证而无批准文号。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分析称,通常情况下,食品注册“食字号”大概需要1~2个月时间,但注册为“健字号”则需要2~3年时间,这就造成许多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能尽快盈利,将自己的商品注册为“食字号”,却在广告中极力宣传不同于普通食品,炒作卖点,扩大市场影响。

  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稽查局了解到,经营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仍占保健品相关案件的大多数。据现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5年保健食品案件(不包括虚假宣传)共有49件,其中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案件有17件,超过三分之一的比重。“由于保健食品利润还是比较高,违法犯罪分子愿意铤而走险,通过各种方式制假售假。”市场稽查局药品稽查处的连史鹏说。

  根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系统的相关数据显示,仅深圳市每年接到涉及保健品(包含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的投诉就达到20余起,而这只是有记录的数据,还有更多无维权意识的老人被骗后,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深晚记者综合消委会投诉部近几年来的案例,总结出不法商家进行保健品推销时的常用招式:

  1.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人,或者使用免费旅游、赠送体检、赠送小礼品等方式获取老人家信任,进而诱导老年人消费。

  2.夸大宣传保健品、保健器械的疗效。故意模糊药品与保健食品的概念,迎合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以诱骗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3.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幌子进行推销,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老人往往不能辨别真伪,轻信宣传后就急于购买。

  4.以“名医会诊”名义,开办“专家”义诊免费讲座。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捏造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

  5.利用各种托儿做虚假广告,即找来所谓的产品受益者现身说法,并利用活动期间产品打折等幌子,蛊惑消费者现场购买。

  6.鼓吹“买保健品能发财”,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以发展会员的形式,教唆老人家拉拢更多的人来购买产品,并许诺给予高额提成。

  7.利用老人渴望亲情心理,嘘寒问暖、给予小恩小惠,诱使老人家逐步放松警惕。经营者还上门陪老人说话,甚至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之后软磨硬泡诱骗老人上当。(见习记者 秦瑶 李其聪)

  根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系统的相关数据显示,仅深圳市每年接到涉及保健品(包含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的投诉就达到20余起,而这只是有记录的数据,还有更多无维权意识的老人被骗后,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一边是商家对保健品不遗余力地宣传,老人趋之若鹜;另一边是,老人发现保健品问题之后,却陷入了无处维权的境地。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犀利指出“这就是一个大黑洞”。而行内人士更是透露“利润确实很高”。

  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却为何迟迟得不到强有力的整治?深圳市市场稽查局近年来查处多起保健食品非法案件,并表示市场环境趋于好转,但由于存在监管难点,还是难以消灭行业乱象。专业人士指出,新形势下保健食品的监管需要多部门、多力量的联动及参与,实现社会共治。

  价格虚高一直是保健品被广为诟病之处。记者在易奶奶家发现一款名为“生命因子”的产品,它是由深圳市康品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给老人的,其包装精美,号称用国外进口原料制成,内有25小瓶,售价高达2380元每盒,包装上却无任何保健品相关标识。

  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则生命因子产家的招商信息。记者以想做保健品代理为由拨通了电话。对方显得尤为谨慎,几经“磨合”,才终于放下“警戒心”,并透露一盒生命因子的成本价为880元。“一盒里面是5款组合产品,共50瓶,出货价一般是3680元。不过需要配送小礼品,总的需要差不多1100元。”他还表示,药店将产品拆开散装卖,甚至可以卖到5000元一盒。聊起保健品的营销,更是一套一套的,他显得很有经验,称还需要请“老师”上课,办讲座,给“老师”对应的提成。

  同款生命因子产品,规格50瓶的卖到3680元,就可获利不少,而易奶奶买的规格为25瓶一盒的花费2300元,显然更是被坑了。“生命因子的利润这么高,其他保健品的利润如何?”该公司联系人笑了笑,称利润确实是很高。“比这个(生命因子)利润高的产品多的是,在药店卖的利润是最高的。不过最重要的是要卖出去。”

  9月1日,获悉福田区新城大厦13楼上午会举办一个健康讲座,深晚记者赶往现场进行暗访。据了解,该讲座的举办方是一家名为上医世家健康管理机构的公司。讲座仅限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只有提前预约,并在门口签完到才有资格拿号入场。记者佯装进场找亲人,却遭看门的工作人员阻拦。其称愿意进去帮忙找,但始终不同意让记者进门。

  室内传来讲座开始的声音,主持人调动气氛后,隆重介绍了到场的讲师——中国道家养生协会副会长陈先生。经事后网上搜索发现,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3月16日发布了虚假中医药社团组织名单,中国道家养生协会赫然在列。

  整个讲座持续近4个小时,期间“专家”不断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向老人灌输“小病症会引发重大疾病”的思想,并适时推荐一些保健品,让有购买意愿的老人留下联系方式并支付6000元,称下午会将产品亲自送到对方家中。

  演讲中途,记者拨打了福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园所的投诉热线。执法队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突击检查。经查,该公司证照齐全,现场未发现交易记录,也未见到涉及虚假宣传的传单等物证,所以无法对该公司进行查处。

  该公司是否有非法行为不得而知,但深圳市市场稽查局药品稽查处的连史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营销点隐蔽和取证难正是两大监管难点所在。

  “目前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的形式有旅游、餐饮、免费体检的形式,地点有的选择在偏僻的城中村、封闭的酒店等,且经常变化,呈游击状态。”连史鹏说。

  他坦承,在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显得较为被动,且由于会议营销往往恶意规避执法检查,采取异地取货或者送货上门的模式,现场并无产品实物,也不提供销售凭证,这加剧了取证难度。

  此外,相关部门职能交叉也似乎影响了监管效果。连史鹏表示,深圳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虽已实现大部制改革合并为一家,但人员、事权等还未完全融合。“且会议营销情况更复杂,强行推销、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公安部门的介入。街道、社区、租赁所等对辖区的网格、地址掌握更加详细,具有信息优势,同时需要广大群众的监督举报。”

  根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系统的相关数据显示,仅深圳市每年接到涉及保健品(包含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的投诉就达到20余起,而这只是有记录的数据,还有更多无维权意识的老人被骗后,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上医世家健康管理机构举办的讲座仅限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只有提前预约,并在门口签完到才有资格拿号入场。图为讲座会场门口。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李其聪 摄

  保健品市场“黑洞”之下,消费者维权难,监管部门监管难。如何突破难点,推动市场规范化,让保健品的生产和买卖在阳光下进行呢?

  深圳市消委会投诉咨询部魏兴表示,老年消费者应注意提高理性消费水平,不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不要道听途说。“老人们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易掉入陷阱。相关部门可将有关案例进行整理汇编,发布相关消费警示提示,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引导老年消费群体做到事先防范。”

  广东硕法律师事务所律师郑伟认为,相关违法行为成本较低,“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行为人愿意以身试法。”他建议,法律制定机构以及有关行政职能部门,针对市场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能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发生的法律以及部门规章,以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尤其是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不约而同,杨勤、魏兴、连史鹏都将目光投向了监管与执法上。魏兴举例分析,认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在营业执照发放环节严格把关,公安机关要着重对典型的欺诈活动展开调查,对构成诈骗等犯罪的予以刑事处理。“各职能部门要共同开展打击非法销售行为,主要打击和取缔未经批准就擅自在公共场所举办的以健康讲座、产品免费赠送、专家义诊、免费检验和试用等活动。”魏兴说。

  连史鹏则点明建立协作机制是关键所在。“应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公安、街道、行业协会等多部门多主体的联动参与,建立协作机制,互通信息,从严整治市场乱象,同时也需要媒体舆论的推动及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举报,实现社会共治。”此外,他还认为善用社会信用体系也很重要,可对违法者在教育、贷款、出行等予以限制,增加违法成本,同时创新举措,将侵犯老年人权益纳入公益诉讼的范畴,丰富救济途径。

  记者拨打市场监管局投诉热线。但执法队员突击检查后发现,该公司证照齐全,现场未发现交易记录,也未见到涉及虚假宣传的传单等物证,所以无法对该公司进行查处。

  深圳市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张茂祥特别提醒,任何宣传“包医百病”“万能保健”的保健品几乎都是假冒伪劣的东西,需留意产品是否有批准文号和蓝帽子标识,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要理性、科学对待保健品,并非食用越多越好。均衡饮食才是健康的基石。”

  魏兴强调,应通过正当渠道,到有固定经营场地、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店购买,并注意查看其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郑伟表示,可通过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诉进行维权,也可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资深心理专家徐斌则指出,很多时候老年人购买的保健品不见得有多大实际功效,但或多或少会起到一个“安慰剂”的作用。遇到老年人盲目购买保健品的情况,子女不能一味指责老人糊涂,这会让老人有受骗感,从而让保健品失去“安慰剂”作用。徐斌建议,在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可以适当购买一些正规保健品来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而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沟通,子女要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减少老人的孤独感。(见习记者 秦瑶 李其聪)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威逼利诱打感情牌 深圳老年人这样被保健品掏空的!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