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开始,人们就有用芦苇叶包粽子的习俗。在古医书《王揪药解》对芦苇叶大为赞赏,认为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而且用芦苇叶煮的粽子软糯清香,北方人就常用芦苇叶包粽子。
端午佳节适逢仲夏,新生芦苇长成了郁郁葱葱的青纱帐,修长的苇叶片片青翠欲滴。苇叶稍加修剪,浸泡一夜之后煮上片刻,色如碧玉的清香苇叶便能用来包粽子了。
不过,芦苇叶较为窄长,裹这种粽子难度极高,一般至少要三片,拼在一起才能包出一个完整的粽子,但优点是长度够长。
箬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近年来研究证明,对癌症特有的恶液质具有防治功效。
野生的箬竹多长在山区,其叶宽大,形如扁舟,碧绿青翠,用以包制江南一带流行的三角和四角粽子是最好的。箬叶久煮不破,含有竹子的清香味,用来包肉粽子非常解腻。
用竹笋壳包粽子,多是四川、浙江、湖南一带使用。竹笋壳是出土后嫩竹的外衣,呈棕褐色或麻棕色,其一般沿竹节呈卷状,内光洁外粗糙多细毛。
裹粽子讲究“毛竹箬壳细软好,浸壳要比浸米早”,前一年留存的旧箬壳或今年新买的,要先洗净、久浸于水,越软越好包。
用笋壳叶包出的黄褐色粽子有点其貌不扬,却天生带有其他粽子无法山寨的浓郁笋香,堪称平日里难得一尝的竹乡美食。
以荷叶入菜,在我国自古有之,荷叶鸡、荷叶饭等,除了那独特的清香之味备受人们喜爱,还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淤止血等功效。
轻轻拨开荷叶,糯米夹杂着荷叶的清香溢出,让人口舌生津,甚至有人连荷叶也一起吃了下去,还连连称赞:“好吃,一股清香味,连皮带馅儿吃才过瘾。”
取下二指来宽的椰子叶裂片,水煮之后缠绕成一个圆筒,便可以包出传说中的椰叶粽子。椰子的叶片十分坚韧,椰叶粽子因此有着特别紧致筋道的口感。
这是一种普遍生长于岭南、云南及亚洲南部的竹芋科植物,其叶如芭蕉,常用于包裹物品。
柊叶经蒸煮杀青、灭菌,呈土黄色,韧性好,散溢着一种独特的香味。用柊叶可以包出重达三四两一个的大肉粽,与长江南北的小角粽相比,可以称得上是粽王了。其味浓香,柔软滑舌。
芭蕉叶粽在东南亚一带较流行,在我国的岭南地区也很受欢迎。广西、云南等地用芭蕉叶包裹出的大粽子,最大可重达十几斤。
而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越南地区也有用芭蕉叶包粽子的习俗,“越南十八怪”的第十三怪就是“粽子做成四方块,芭蕉叶子包起来”。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在福建多地,都有关于端午的俗语,如“没吃五月粽,寒衣不能收”。
家家户户都有在端午前后在悬挂艾草的习惯,这味芳香、温阳、化湿的药物,能净化空气、祛除邪气并提振阳气。
艾草除了悬挂,还可用于艾灸穴位,民俗还有也可制作成艾叶饼食用,艾草是一味常用中药,能温经通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也可提高肌体免疫力,既能内服又能外用。
洗个艾叶澡,也能祛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又能防病保健。洗艾叶澡时要注意水温的调控,洗后能让人微微出汗是最适宜的温度,如此方能起到排毒的效果。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在端午节饮一杯菖蒲酒也是极好的。若想让祛寒湿的效果更好,可以将菖蒲与紫苏、荆芥、艾叶、苍术、白芷一同熬水饮用。
当然,这些民俗祛湿散寒解毒的养生的做法并非仅局限在端午当日,若症状相符在端午前后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都能很更好地起到养生排毒的效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瞧瞧】吃货必看!粽叶的花样居然有这么多还能解暑、清热、助脾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