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不用慌 专家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报道: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吃得多,动得少,是现代人的通病。《黄帝内经》: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而脾胃虚弱者十有八九。

  脾胃虚弱,是一个中医名词,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听说过,脾胃虚弱一般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

  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精神压力大等,都会引起脾胃虚弱。如果你发现身上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可能你的脾胃有问题了。

  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得。当脾虚的时候,人会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并且汗多、气短。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尤其是小孩。

  肠胃不好的人,容易发生胃痛,胃酸返流,胃胀,肠鸣,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等现象。

  胃酸过多,经常反酸,有胃酸从胃里泛起或满上来的感觉,而胃黏膜充血、胃酸过多,又会引起烧心感。慢性胃炎往往有恶心等症状。且症状在饭后会更加明显。

  《黄帝内经》:“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病则食欲不振,脾虚则口淡无味,脾热往往口有甜味。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肠胃这个下通道口不通,势必要经过上通道表现出一些问题,也就是口腔。

  细菌导致的腐败气味,通过口腔呼出,如果不是由于牙周疾病引起的口臭,很可能就是肠胃异常的表现。

  脾胃虚弱者,尤其要注意饮食规律,按时吃饭,避免晚餐暴饮暴食,少吃生冷寒凉。

  其次,餐桌上要保持心情愉快,压力大,心情不好的情形下吃饭,是造成脾虚的一大隐性原因。

  调理上,国家级名医中医脾胃专家何晓晖教授为大家推荐一个食方:健脾养胃八珍糕。

  材料:党参(或者人参)30g、白术30g、茯苓50g、薏米50g、莲子肉50g、芡实50g、山药50g,白扁豆30g。

  做法:药材研成粉末,再把200g糯米、200g大米研成粉末,然后和药末混合,把这些米粉和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

  这些材料都是药食两用的,山药、莲子肉、白扁豆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补中益气健脾;茯苓和薏米祛湿健脾;芡实补脾止泻。

  好消息!国家级名医中医脾胃专家何晓晖教授3月9日坐诊济世堂,亲们!赶紧约起来吧!预约电线.

  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赣医一附院成功举办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Ⅰ期临床研究中心)揭牌暨省...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脾胃虚弱不用慌 专家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